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文选》陶渊明挽歌诗中的死亡意象及其他
-
作者:
陈远洋 来源:山花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陶诗 高级形态 陆机 死亡意象 陶渊明 挽歌诗 抒情诗 人文意象 文选
-
描述:《文选》中的挽歌诗无疑以陶渊明的为最佳,祁宽评日“昔人自作祭文挽诗者多矣,或寓意骋辞,成于暇日,宽考次靖节诗文,乃绝笔于祭挽三篇,盖出于属圹之际者,辞情俱达,尤为精丽……”事实上,陶渊明挽歌诗已经由一般性的祭挽之词上升到文人抒情诗,这是中古文人挽歌诗的最高级形态。 与陆机一样,陶渊明本有挽歌诗三首,
-
全文:《文选》中的挽歌诗无疑以陶渊明的为最佳,祁宽评日“昔人自作祭文挽诗者多矣,或寓意骋辞,成于暇日,宽考次靖节诗文,乃绝笔于祭挽三篇,盖出于属圹之际者,辞情俱达,尤为精丽……”事实上,陶渊明挽歌诗已经由一般性的祭挽之词上升到文人抒情诗,这是中古文人挽歌诗的最高级形态。 与陆机一样,陶渊明本有挽歌诗三首,萧统《文选》只录其三“荒草何茫茫”: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蠛蛲。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陶渊明的这首挽歌诗,在《文选》所录五首挽歌诗中,悲情意味之深无能出此诗之右,清温汝能《陶诗汇评》卷四:“三篇之中末篇尤调高响绝,千百世下如闻其声,如见其情也。”在抒情与叙事的完美结合中,其真挚的深情使风云为之变色、草木为之衔悲。该诗在大的方面有三层。一层是生人作死者观,该诗一开始就写送自己出丧,在走向坟墓的道路上,死亡的悲哀让天地为之动情,以至九月而严霜;万物为之感哀,遂有风啸并马嘶。荒草茫茫,白杨萧萧的远郊,一个悲情氤氲的写意空间呈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