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的文学地位是如何逐步确立的
作者: 吴兆路  来源: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率真  饮酒  滋味醇浓  境与意会  高蹈独善 
描述:本文主要从文学批评史的角度,探讨了陶渊明的地位及其作品的美学价值。他的文学地位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提高的。作为一名诗人,陶渊明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至唐,陶渊明的作品受到较为普遍的重视;至宋代,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才真正完全确立下来,并以其高尚的人格和独特的诗风而昭示后人。这一现
全文:宋代,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才真正完全确立下来,并以其高尚的人格和独特的诗风而昭示后人。这一现象,我们认识中国古代审美思想提供了一个重要参数。
陶渊明“新自然说”再探讨
作者: 王守雪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物关系  士人生活  自然 
描述:新自然说既区别于名教说,也区别于魏晋清谈名士之旧自然说,其理论核心是"惟求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将自然精神贯注于生活之中,追求个人情感与客观外物的融通。这种思想对于中国士人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哲学、士人生活、文学表达三个维度加以论述,认为新自然说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名教说与旧自然说共有
全文:极为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哲学、士人生活、文学表达三个维度加以论述,认为新自然说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名教说与旧自然说共有的唯心主义倾向,在士人生活的层面上实现了儒道人格的融通,文学表现中情物关系理论的深入研讨开拓了进路。
释陶渊明:从陈寅恪到朱光潜:兼及朱光潜在民国时期的人格角色变奏
作者: 夏中义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外儒内道  儒大于道  陶渊明  朱光潜  学者议政 
描述:《陶渊明》是朱光潜毕生著述中,仅有的一篇作家论。本文从陈寅恪与朱光潜"释陶渊明",是"外儒内道"还是"儒大于道"的不同路径楔入,尝试对陶诗作编年史阅读,即把陶的诗歌创作史,当作其心史来读。亦即,主张将陶的角色人格选择与其因袭语境的大错位,所激化的、持续一生的心灵震荡,读作是陶诗赖以发生的价值本源。而
全文:将陶的角色人格选择与其因袭语境的大错位,所激化的、持续一生的心灵震荡,读作是陶诗赖以发生的价值本源。而朱光潜所以在1945年刻意将陶说成是"儒大于道",客观上,是其在1947-1948年间的"学者议政"即自我角色转换,提供了隐喻性预言。
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两个“归去来兮”
作者: 彭泽陶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篇首  天色  语助词  陶渊明  昭明太子  彭泽县  官派  意思说  陶侃  《归去来辞》 
描述:陶渊明《归去来辞》,前后用两个“归去来兮”。读者皆解为由彭泽县归去来,来字下,无注,当是解作来往之来。窃以为不然。来字是语助词,无义,与《孟子·离娄篇》的“盍归乎来”的来字同。渊明《归去来》一文,篇首的“归去来兮”是在彭泽县准备回家时的口气;篇末的“归去来兮”是回家后在园中散步已晚,将回家休息时的口
全文:,篇首的“归去来兮”是在彭泽县准备回家时的口气;篇末的“归去来兮”是回家后在园中散步已晚,将回家休息时的口气。读者如果还不相信,请另外细看渊明亲手作的《归去来辞》和梁昭明太子的《陶渊明传》,就可彻底知道。我一般读者方便,暂将《归去来辞》和《陶渊明传》的内容讲个大概如下:
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两个“归去来兮”
作者: 彭泽陶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篇首  天色  语助词  陶渊明  昭明太子  彭泽县  官派  意思说  陶侃  《归去来辞》 
描述:陶渊明《归去来辞》,前后用两个“归去来兮”。读者皆解为由彭泽县归去来,来字下,无注,当是解作来往之来。窃以为不然。来字是语助词,无义,与《孟子·离娄篇》的“盍归乎来”的来字同。渊明《归去来》一文,篇首的“归去来兮”是在彭泽县准备回家时的口气;篇末的“归去来兮”是回家后在园中散步已晚,将回家休息时的口
全文:,篇首的“归去来兮”是在彭泽县准备回家时的口气;篇末的“归去来兮”是回家后在园中散步已晚,将回家休息时的口气。读者如果还不相信,请另外细看渊明亲手作的《归去来辞》和梁昭明太子的《陶渊明传》,就可彻底知道。我一般读者方便,暂将《归去来辞》和《陶渊明传》的内容讲个大概如下:
无奈中的超然 洒脱中的沉郁——谈陶渊明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作者: 史鸿敏  来源: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洒脱  沉郁  陶渊明  浪漫主义 
描述:陶渊明自幼学习六经,年轻时有大济苍生的抱负,即他诗中说的“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但他却囿于出身地位而“求之靡途”,于是他只能空悲切、徒无奈;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无奈而沉沦。于是他选择了“独善其身”,选择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选择了超然物外。虽然超然物外,但儒家的“兼济天下”、“大济苍
全文:”,选择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选择了超然物外。虽然超然物外,但儒家的“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理想在陶渊明的深层意识里是挥之不去的,即使在那些浪漫主义的作品中,我们同样可以体会到作者洒脱中的那种苍凉。总之,“无奈中的超然,洒脱中的沉郁”应不失陶渊明浪漫主义创作的基本特色。
第七届“新视点”全国诗词大赛暨纪念陶渊明诞辰1650年征稿启事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诗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情感  视点  诞辰  纪念  征稿启事  诗词  陶渊明  大赛 
描述:诗词,是心灵的对话与释放:诗词,是情感的寄托与倾诉;诗词,也是时代发展、社会推动的动力。诗词既是艺术情感的雕琢,同时也是时代的反映和缩影。陶渊明诗"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陶渊明人格"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膻"。他的文学魅力一直散发着永久的光芒,他不为五斗米所折腰的士人精神一直激励着
全文:人格"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膻"。他的文学魅力一直散发着永久的光芒,他不为五斗米所折腰的士人精神一直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士人所模范和尊崇。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诞辰1650年,把陶渊明的这
从日常生活到隐逸——论陶渊明对隐逸的诗意沉思
作者: 赵建华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逃逸  隐逸  隐藏  逃避 
描述:论文的主旨是讨论“隐逸”,但这里所讨论的隐逸不仅限于政治生活领域中的一种特定的在野生活样式。论文是在存在(being)的意义上对隐逸加以讨论的。其所欲讨论的是真理、本质的隐与显的问题,是生活整体的隐与显的问题。迄今为止的追求真理、本质的思想都是处于隐逸之隐藏的阶段,因为真理、本质必须是隐藏的、遮敝的
全文:与显的问题。迄今为止的追求真理、本质的思想都是处于隐逸之隐藏的阶段,因为真理、本质必须是隐藏的、遮敝的;而思想追求则是一个解蔽[1]、昌明的过程;同时真理、本质又是不断逃逸的。从而真理、本质的存在就是
生态视野下的陶渊明
作者: 范爱荣  来源: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文学作品  陶渊明  生态视野  价值观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影响最深远的生态作家之一。他在创作中营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人的亲密无间的生态世界,对当今大多数中国人甚至世界人而言,都具有一种超前的意识。他的作品中的生态思想,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注意,开始唤醒了人们关爱自然、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意识,并为此后生态文学的不断前进做
全文:了人们的注意,开始唤醒了人们关爱自然、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意识,并为此后生态文学的不断前进做好了范式坐标,以后的创作者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课题。
王维对陶渊明的理解与接受:兼论《桃花源记》的文学密码与艺术建构
作者: 范子烨  来源:中国王维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陶渊明(365?—427)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精神存在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生前被晋宋文坛所忽视,而未能进入同时代的主流作家的行列,他仅仅是跻身浔阳三隐的著名隐士而已;第二,身后不久即被人所发现,被主流作家所看重,这基本上是以鲍照在元嘉时代创作的《学陶彭泽体·奉和
全文:而已;第二,身后不久即被人所发现,被主流作家所看重,这基本上是以鲍照在元嘉时代创作的《学陶彭泽体·奉和王义兴》标志的,而至萧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上距元嘉四年(427)陶渊明去世正好是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