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在儒家道统中的地位新论―对《桃花源记》主旨的一种剖析
作者: 杨燕  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道统  儒家 
描述:身處南北朝亂世,而以《桃花源記》隱括儒家大同至德境界,使後人得以獲得一種重要的理想寄托心理安慰,其在儒家道統中的地位上承周孔,下啟宋,其地位作用當介於漢唐董仲舒、揚雄、王通、韓愈間,同為儒家重要先賢人物。
全文:身處南北朝亂世,而以《桃花源記》隱括儒家大同至德境界,使後人得以獲得一種重要的理想寄托心理安慰,其在儒家道統中的地位上承周孔,下啟宋,其地位作用當介於漢唐董仲舒、揚雄、王通、韓愈間,同為儒家重要先賢人物。
陶渊明出仕官职考辨
作者: 朱锦雄  来源:东华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镇军参军  陶渊明  建威参军  桓玄  官职 
描述:的心境思想,並非一直都是處於隱逸、出世的心態。也因為如此,一些近代學者便開始擺脫多數人將視為隱逸詩人視野,而逐漸朝向其政治立場、出仕心態以及用世理念的方向進行探討。然而,出仕
全文:的心境思想,並非一直都是處於隱逸、出世的心態。也因為如此,一些近代學者便開始擺脫多數人將視為隱逸詩人視野,而逐漸朝向其政治立場、出仕心態以及用世理念的方向進行探討。然而,出仕
黄庭坚、陶渊明诗歌承传关系浅谈
作者: 罗家坤  来源: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科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承传关系  诗歌  陶渊明  黄庭坚 
描述:黃庭堅詩宗杜甫似已成定論,但黃庭堅在師法杜詩的同時,對亦有一種承傳關係,通過山谷對詩的愛好仰慕、山谷詩歌理論及詩歌本身之比較、可以論證這一觀點。
全文:黃庭堅詩宗杜甫似已成定論,但黃庭堅在師法杜詩的同時,對亦有一種承傳關係,通過山谷對詩的愛好仰慕、山谷詩歌理論及詩歌本身之比較、可以論證這一觀點。
吉川幸次郎的陶渊明研究
作者: 连清吉  来源:淡江中文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向内集中  浑沌圆融  格律调和  外部扩张  自传文学 
描述:本文以吉川幸次郎《傳》為中心,參考一海知義〈吉川幸次郎《傳》解說〉,從以下幾點,說吉川幸次郎記述生平的觀點及其文學特質的所在。一、立意奇抜:記述傳而以〈自祭文〉為起筆,以
全文:濃厚複雜的心境詩意,故其詩文所表述的是古典語言所保有的渾沌圓融(khaos)而不追求格律調和(kosmos)。又如何融合向內集中(intensive)外部擴張(extensive)的分析,體得創作詩文的心境,則是吉川幸次郎論述明文學的用心所在。
的宗教信仰及相關問題
作者: 范子燁  来源:文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365?-427)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盡人皆知,按照後人的理解,五斗米作為微薄俸禄的代名詞無疑是由他首創的,而中國古代詩人也通常是在這種意義上使用這個典故的.如唐孟浩然(689-740)詩:"拂衣去何處,高枕南山南.
全文:(365?-427)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盡人皆知,按照後人的理解,五斗米作為微薄俸禄的代名詞無疑是由他首創的,而中國古代詩人也通常是在這種意義上使用這個典故的.如唐孟浩然(689-740)詩:"拂衣去何處,高枕南山南.
陶渊明的寄酒
作者: 杨玲  来源: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寄酒之迹 
描述:蕭統是作品的第一個知音,他在《明文集序》中說“有疑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迹焉。”雖然不斷有人分析以酒入詩的現象,但至今無人解剖的寄酒迹,試圖從文本的意義上還原其寄酒跡。
全文:蕭統是作品的第一個知音,他在《明文集序》中說“有疑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迹焉。”雖然不斷有人分析以酒入詩的現象,但至今無人解剖的寄酒迹,試圖從文本的意義上還原其寄酒跡。
作品的現实性和人民性
作者: 刘禹昌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5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官僚地主  生活  作者  地主阶级  刘毅  刘裕  政治集团  陶渊明  历史时期  作品 
描述:(365-427)生活在东晋的后半期和刘宋的初年。这时是“玄言詩”这个反現实主义文学潮流弥漫整个文学創作領域的时期。“玄言詩”的特征,无非是以老庄思想为其主要內容的抽象的哲理詩,既少生活形象的感受,又少生活现实的反映,它是最沒有艺术生命的东西,把文学引向了末路穷途.这正是当时大士族地主阶级空虛
全文:(365-427)生活在东晋的后半期和刘宋的初年。这时是“玄言詩”这个反現实主义文学潮流弥漫整个文学創作領域的时期。“玄言詩”的特征,无非是以老庄思想为其主要內容的抽象的哲理詩,既少生活形象
狄金森与陶渊明诗歌中的死亡意识比较
作者: 胡月增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狄金森  死亡意识  生死观  陶渊明 
描述:由於東西方社會文化傳統截然不同,在對死亡的同一主題的描寫中,也存在著顯的差異。通過對狄金森作品中所體現的死亡意識進行比較分析,可以顯看出這種差異主要是由不同的思想文化源造成的。
全文:由於東西方社會文化傳統截然不同,在對死亡的同一主題的描寫中,也存在著顯的差異。通過對狄金森作品中所體現的死亡意識進行比較分析,可以顯看出這種差異主要是由不同的思想文化源造成的。
明政治品節的見證——顏延徵士誄並序》箋證
作者: 鄧小軍  来源: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国中古(汉—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政治品節  顏延之  《陶徵士誄並序》  陶淵明 
描述:。顏延徵士誄並序》“有徵士”的稱 謂,表達了認同朝、是遺民,不認可劉宋、拒絕
全文:。顏延徵士誄並序》“有徵士”的稱 謂,表達了認同朝、是遺民,不認可劉宋、拒絕劉宋合作的事實,顏延生前友好給予“靖節徵士”的諡號,表達了堅守遺民的政治節操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审美意识的比较
作者: 白凤欣 姜红  来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兹华斯  审美意识  陶渊明  自然 
描述:和華茲華斯的詩作中都表達了對自然無限的仰慕之情,但是,不同的文化傳統和各自所生活的國度造成了他們在文化、哲學以及美學認識上的差異。在詩歌創作中採用了不同的意象,不同的語言格,創造出相異的意境,從而反映出不同的審美意識。
全文:和華茲華斯的詩作中都表達了對自然無限的仰慕之情,但是,不同的文化傳統和各自所生活的國度造成了他們在文化、哲學以及美學認識上的差異。在詩歌創作中採用了不同的意象,不同的語言格,創造出相異的意境,從而反映出不同的審美意識。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