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素朴中见绮丽 平淡中见警策——品读陶渊明田园诗感悟
作者: 陈德才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至素至美  质朴平淡  田园风光 
描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在平淡的描写中也正是其以“素”为美的审美态度使平淡素朴的农村田园生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意义。陶渊明在“素”中发现了意、道之真,并且体味到了真美,从而归田园,灵魂获得了真正的自由。田园是陶渊明的心灵家园。
全文:陶渊明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在平淡的描写中也正是其以“素”为美的审美态度使平淡素朴的农村田园生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意义。陶渊明在“素”中发现了意、道之真,并且体味到了真美,从而归田园,灵魂获得了真正的自由。田园是陶渊明的心灵家园。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论陶渊明的自然人生
作者: 马银华  来源:潍坊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故乡  诗意生活  文明异化  自然田园 
描述:陶渊明是自然之子,大自然不仅是他赖以生存的生活场所,也是他灵魂安顿的精神故乡,他的生活是诗意的,他的诗意是生活化的,他真正做到了“诗意地栖居”。而这种回归自然、审美地享受平凡而美好人生的生活方式,正是中国文人乃至现代人保持自然本性、摆脱社会文明异化所强烈渴求的。
全文:陶渊明是自然之子,大自然不仅是他赖以生存的生活场所,也是他灵魂安顿的精神故乡,他的生活是诗意的,他的诗意是生活化的,他真正做到了“诗意地栖居”。而这种回归自然、审美地享受平凡而美好人生的生活方式,正是中国文人乃至现代人保持自然本性、摆脱社会文明异化所强烈渴求的。
“草露寄穷巷,甘以辞华轩”——陶渊明后期生活、事迹评论
作者: 高建新  来源:集宁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    躬耕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从 42 -63岁时 ,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躬耕、隐居生活。越是到晚年 ,陶渊明的生活越是艰难 ,甚至连勉强糊口都难以为继了。陶渊明生命最后的日子 ,也是他一生遭遇最为艰难困苦的日子。带着遗憾、也带着无比的欣慰 ,饱经忧患的一代伟大诗人就这样在贫病交加中永远离开了这个他深深热爱的世界
全文:陶渊明从 42 -63岁时 ,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躬耕、隐居生活。越是到晚年 ,陶渊明的生活越是艰难 ,甚至连勉强糊口都难以为继了。陶渊明生命最后的日子 ,也是他一生遭遇最为艰难困苦的日子。带着遗憾、也带着无比的欣慰 ,饱经忧患的一代伟大诗人就这样在贫病交加中永远离开了这个他深深热爱的世界
从现实的田园到诗国的想象——陶渊明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回归
作者: 马晓坤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  理想之境  陶渊明 
描述:理想之境是个人追求的终极境界。仕宦期间 ,陶渊明将田园生活作为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 ;回归之初 ,陶渊明的确是将现实的田园家居生活作为理想的人生境界来描绘体验 ;随着他在农村中生活日久 ,现实的田园生活失去了作为理想之境的载体功能 ,于是诗人便在艺术的想象中建构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这便是《桃花源记并诗
全文:理想之境是个人追求的终极境界。仕宦期间 ,陶渊明将田园生活作为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 ;回归之初 ,陶渊明的确是将现实的田园家居生活作为理想的人生境界来描绘体验 ;随着他在农村中生活日久 ,现实的田园生活失去了作为理想之境的载体功能 ,于是诗人便在艺术的想象中建构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这便是《桃花源记并诗》。
承前启后,推陈出新:陶渊明的《停云》诗赏析
作者: 汪榕培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承前  四言诗  启后  谭时霖  翼翼归鸟  陶渊明  《诗经》  推陈  愿言  《陶渊明诗文英译》 
描述:承前启后,推陈出新———陶渊明的《停云》诗赏析大连外国语学院教授汪榕培陶渊明(365—427)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处于上承《诗经》、下启三唐的重要地位。他的五言诗言约旨远、情趣高妙,其中《归园田》、《饮酒》等诗篇脍炙人口,深得历代读...
全文:承前启后,推陈出新———陶渊明的《停云》诗赏析大连外国语学院教授汪榕培陶渊明(365—427)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处于上承《诗经》、下启三唐的重要地位。他的五言诗言约旨远、情趣高妙,其中《归园田》、《饮酒》等诗篇脍炙人口,深得历代读...
“为渊明者,止于酒”——陶渊明《止酒诗》新解
作者: 张弢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双关语  知止  栖息  营卫  扶桑  酒诗  饮酒  陶渊明  戒酒  停止 
描述:陶渊明有一首《止酒诗》: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坐止高荫下,步止筚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全文:陶渊明有一首《止酒诗》: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坐止高荫下,步止筚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陶渊明与《诗经》
作者: 李剑锋  来源: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考订说:“陶渊明字元亮,入宋更名潜。”陶的改名,很可能取意于《诗经·小雅·鹤鸣》。鲁、齐、韩、毛众家大要皆以此诗所咏乃“贤者隐居”。从《述酒》等诗看,陶渊明对刘宋篡晋颇有微词,认为当时“道丧向千载”。贤者应当隐遁不
全文: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考订说:“陶渊明字元亮,入宋更名潜。”陶的改名,很可能取意于《诗经·小雅·鹤鸣》。鲁、齐、韩、毛众家大要皆以此诗所咏乃“贤者隐居”。从《述酒》等诗看,陶渊明对刘宋篡晋颇有微词,认为当时“道丧向千载”。贤者应当隐遁不
从隐逸文化解读陶渊明
作者: 邓安生  来源: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  陶渊明  隐逸文化 
描述:隐逸文化有道家和儒家两个源头。魏晋玄学张扬体任自然 ,超乎世俗 ,希企隐逸 ,使隐逸文化空前繁荣。隐逸文化哺育了陶渊明 ,陶渊明代表了隐逸文化的辉煌。陶渊明描写田园生活、表现隐逸情趣的诗文 ,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桃花源记》的写作题材与汉末以来士大夫避乱隐居的事迹有关 ,更蕴含着作者本人隐
全文:隐逸文化有道家和儒家两个源头。魏晋玄学张扬体任自然 ,超乎世俗 ,希企隐逸 ,使隐逸文化空前繁荣。隐逸文化哺育了陶渊明 ,陶渊明代表了隐逸文化的辉煌。陶渊明描写田园生活、表现隐逸情趣的诗文 ,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桃花源记》的写作题材与汉末以来士大夫避乱隐居的事迹有关 ,更蕴含着作者本人隐居躬耕生活的经验和人生况味 ,是他借助想象希冀改变社会现实的不朽艺术杰作 ,是中国隐逸文化的奇葩
陶渊明文化形象研究
作者: 吕菊  来源:复旦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偶像崇拜  舟船与渔夫  生活态度  身份  文化形象  面容  社交  演变    北窗高卧  居所    自我神化  桃花源  异域  陶渊明  性格  思想  争论  读者 
描述:本文主要分了五个部分来展开论述,分别是陶渊明形象的建构基础、建构过程、建构层面、建构力量及其留下的文化印迹。第一部分陶渊明形象的建构基础,主要是陶渊明的基本真实和自我神化。前者从形貌、居所与社交三方面的情况来进行考察。从最直观的美术作品中看到的陶渊明形象,就已经经过了民族心理、文化理想的包装和美化。
全文:本文主要分了五个部分来展开论述,分别是陶渊明形象的建构基础、建构过程、建构层面、建构力量及其留下的文化印迹。第一部分陶渊明形象的建构基础,主要是陶渊明的基本真实和自我神化。前者从形貌、居所与社交三方面的情况来进行考察。从最直观的美术作品中看到的陶渊明形象,就已经经过了民族心理、文化理想的包装和美化。背、侧画法表明对陶渊明精神气质的更深入关注和面容五官在此情况下的悄然退避。陶渊明与玫瑰花的另类搭配则表明其形象在流传过程中渗入的其它文化因素和固有形象的变形。陶渊明的居所是自然化的形态,他充满爱意的语气和诗意化的描绘以及方位词语在环境描绘中的普遍使用表明“吾庐”是他对自我和人生进行透彻的思考和再三确认之后自觉选择的象征物,陶渊明是个自我的诗人。他对居所的称呼则体现了中国人的家园与农耕文明和自然的关系。社交关系方面从赠答诗切入,从他的赠答诗的数量比例和创作时间、答诗与赠诗的比例、称呼的方式说明陶渊明归隐后仍被认为是文人群体中的成员,而他也没有拒绝参与这种社交活动,但处于被动地位,他希望通过正式的职务称呼拉开与赠答者的距离,同时不显眼地强调自身的隐士身份。赠答诗也是他塑造自我形象、渴望知音、寻求理解的途径。陶...
[0图]陶渊明集评议
作者: 龚望  来源: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东晋时代  古典散文  中国  古典诗歌  文学研究 
描述:一、本书为龚望先生读《陶渊明集》时写在书页空白处(或另粘笺纸)的文字,龚先生逝世后由其子女和许世镕先生共同抄录整理。 二、阅读的版本是丁巳秋上海会文堂刊印的《陶渊明集》仿苏写本,《评议》有的是引自前人写的“诗话”(或其他著作)的原文,有些是著者的心得体会,用“△”标明。 三、在阅读《归园田六首
全文:前人写的“诗话”(或其他著作)的原文,有些是著者的心得体会,用“△”标明。 三、在阅读《归园田六首》写的《评议》中,有“丁酉七月十二立秋前一日挥汗”字样,说明l957年著者曾阅读此书。 ?四、为阅读方便,将原写在书页空白处(或粘贴笺纸)的文字,抄录时移至相关的诗句(或文章段落)之下。
上页 1 2 3 ... 32 33 34 ... 49 50 51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