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融合与分裂——陶渊明田园诗与谢灵运山水诗境界特征比较
-
作者:
唐朝晖 洪伟 来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裂 融合 陶谢
-
描述:陶渊明、谢灵运二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不仅决定了他们诗歌的题材内容,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诗歌艺术和表现技巧。陶渊明田园诗物我合一的境界与谢灵运山水诗物我各一的特征便由此产生。
-
全文:陶渊明、谢灵运二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不仅决定了他们诗歌的题材内容,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诗歌艺术和表现技巧。陶渊明田园诗物我合一的境界与谢灵运山水诗物我各一的特征便由此产生。
-
鸟儿飞往不同的地方——海子的隐逸情怀兼与陶渊明之比较
-
作者:
杨秋荣 来源: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子 隐逸情怀 田园情怀
-
描述:海子虽非严格意义上的乡村田园诗人 ,但他与陶渊明相似 ,具有一种隐逸情怀。代表诗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海子诗歌隐逸情怀的集中体现 ,同时也体现了海子心灵的多重“撕裂”。
-
全文:海子虽非严格意义上的乡村田园诗人 ,但他与陶渊明相似 ,具有一种隐逸情怀。代表诗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海子诗歌隐逸情怀的集中体现 ,同时也体现了海子心灵的多重“撕裂”。
-
静谧的田园与躁动的诗魂——陶渊明、华兹华斯对自然和田园生活体认的比较
-
作者:
池大红 来源: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兹华斯 自然和田园 陶渊明 体认
-
描述:陶渊明和华兹华斯是中英文学史上田园诗的双璧 ,他们性格中都有“静”和“动”的成分 ,但他们对他们所生活的自然和田园的体认有着巨大的差异。从他们对自然和田园生活描绘的广度上来说 ,华兹华斯为我们展现的社会画卷多姿多彩 ,从这点上来说华兹华斯胜于陶渊明 ;从他们对自然和田园生活表现的深度上来说 ,陶渊明
-
全文:陶渊明和华兹华斯是中英文学史上田园诗的双璧 ,他们性格中都有“静”和“动”的成分 ,但他们对他们所生活的自然和田园的体认有着巨大的差异。从他们对自然和田园生活描绘的广度上来说 ,华兹华斯为我们展现的社会画卷多姿多彩 ,从这点上来说华兹华斯胜于陶渊明 ;从他们对自然和田园生活表现的深度上来说 ,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完成了人格与精神的升华 ,达到了物我交融的程度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陶渊明胜于华兹华斯。本文的结论是 :陶渊明的自然是自己的自然 ,华兹华斯的自然是自然的自然
-
“无我”的宁静与“有我”的振动——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观比较
-
作者:
成丽芳 李冠杰 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兹华斯 陶渊明 自然
-
描述:陶渊明和华兹华斯同出于对各自现实政治不满的目的 ,返始归根回到了自然。由于诗人分属于东西方完全不同的文化系统 ,且在各自的文学土壤上滋生、发展 ,因此在自然之中呈现出“无我”与“有我”的明显差异。
-
全文:陶渊明和华兹华斯同出于对各自现实政治不满的目的 ,返始归根回到了自然。由于诗人分属于东西方完全不同的文化系统 ,且在各自的文学土壤上滋生、发展 ,因此在自然之中呈现出“无我”与“有我”的明显差异。
-
从哲学阐释学视角比较陶渊明诗歌两个英译本
-
作者:
雷琼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 陶渊明 阐释学 理解的历史性 视域融合
-
描述:陶渊明是继屈原之后,李白和杜甫之前最伟大的诗人,在我国乃至世界诗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诗歌“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因此引无数译家竞折腰。陶诗清新质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崇尚自然,安贫乐道的精神气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正确阐释便成为关键所在。“理解
-
全文:陶渊明是继屈原之后,李白和杜甫之前最伟大的诗人,在我国乃至世界诗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诗歌“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因此引无数译家竞折腰。陶诗清新质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崇尚自然,安贫乐道的精神气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正确阐释便成为关键所在。“理解”是阐释的前提,不管什么类型的翻译,都涉及对原文的理解与解释。理解是对原文的接受,解释则是对原文的阐发。因而作为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科学,阐释学与翻译有着不解之缘。在文学翻译中,阐释学既是一种文本分析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理解艺术形式和揭示隐含意义的过程。阐释学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认为,任何理解都是一种具有时间体系的评价,没有绝对的客观性的认识,一部作品原作者的意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原作品的意识。理解活动是个人视域与历史视域的融合,文学翻译是主体间(译者和原作者)通过对象(文本)的互相沟通、对话。本文尝试以伽达默尔的主要观点“理解的历史性”和“视域融合”为理论基础,对陶渊明诗集的中外两个不同的译本(汪榕培译本和William Acker译本)的一些例子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理论与译本分析的结...
-
阐释学视角下陶渊明诗歌英译比较研究
-
作者:
陈明贵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视阈融合 阐释学 诗歌翻译
-
描述:多年以来,国内外翻译界都注重将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将译文与原文在形式,内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是否对等作为衡量译文好坏的标准。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歌翻译研究也遵循了传统翻译研究的思路,致力于追求诗歌译文和原文在音,形,意等方面的对等。此外,传统诗歌翻译研究对于诗歌是否可译,诗歌(尤指古典诗
-
全文:多年以来,国内外翻译界都注重将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将译文与原文在形式,内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是否对等作为衡量译文好坏的标准。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歌翻译研究也遵循了传统翻译研究的思路,致力于追求诗歌译文和原文在音,形,意等方面的对等。此外,传统诗歌翻译研究对于诗歌是否可译,诗歌(尤指古典诗歌)应该被译成自由诗体还是格律诗体等问题争执不休,至今也未达成共识。一方面,传统的诗歌翻译研究由于过于注重翻译技巧的选择和使用,而且所订立的诗歌翻译标准大多停留在经验主义的层面,忽视了对历史因素和译者的主观因素的考量,因此其科学性受到很多质疑。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未能从更完整的语境下对翻译过程进行探讨,传统的作者/文本中心翻译研究方法对翻译过程中很多语言之外的现象无法提供合理的解释,阻碍了翻译学科的良性发展。现代阐释学由于其对历史性、译者主体性和读者的接受等问题的关注,为翻译研究,尤其是诗歌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强调了译者在诗歌翻译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深化了对翻译研究本质的认识. 作为中国古代诗人中的一位杰出代表,陶渊明以其清新、淳朴的诗风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倾倒了无数读者,在我国乃至世界诗坛上均享有崇高的声誉。陶渊明的诗文先后被译成日语,朝鲜语,俄语,法语,德语,英语等多种语言,本文通过借鉴西方阐释学的若干理论来分析陶渊明诗歌的三个英译本,分别是阿瑟•韦利的译本(1918),方重的译本(1984)和王榕培的译本(2000)。在简要追溯西方阐释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即“神学阐释学”、“方法论阐释学”和“本体论阐释学”之后,本文详细探讨了阐释学的“效果历史”、“偏见”、和“视阈融合”等核心概念。该理论强调了理解的普遍性,历史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拓展诗歌翻译研究范围,更好促进不同国度间的文化交流。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介绍传统翻译研究,尤其是传统诗歌翻译研究的不足,接着引出阐释学,对其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并阐明了诗歌翻译与阐释学的关系。第二章应用阐释学的相关理论,对陶渊明诗歌的三个译本进行比读研究。首先是对陶渊明的三个译本及其译者进行介绍,然后应用阐释学的“效果历史”和“偏见”核心概念对译文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对阐释学的“视阈融合”这个核心概念对陶渊明诗歌的三个译本进行分析研究。其中将“视阈融合”分为两种:即作者和译者的“视阈融合”和译者和读者的“视阈融合”,最后对如何达到最佳的视阈融合进行了探讨总结.第四章为结论部分,评介了三个译本的得失,指出国内译者应更多关注读者的接受,以翻译出更受读者欢迎的中国诗歌作品。
-
老庄思想和隐逸文学——以陶渊明和吉田兼好的比较为中心
-
作者:
赵莹 来源:天津外国语学院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隐逸思想 隐逸生活 隐逸文学
-
描述:在中日两国文学史上,隐逸文学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中国的老庄思想为中心的道家隐逸思想,被认为是隐逸文学的思想源泉。受相同隐逸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中日隐逸文学,既有相通之处,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中国的魏晋时期(220-420)和日本的中世(1192-1603)是隐逸文学最兴盛的时代。这两个时代在历史
-
全文:在中日两国文学史上,隐逸文学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中国的老庄思想为中心的道家隐逸思想,被认为是隐逸文学的思想源泉。受相同隐逸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中日隐逸文学,既有相通之处,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中国的魏晋时期(220-420)和日本的中世(1192-1603)是隐逸文学最兴盛的时代。这两个时代在历史上都被称为“乱世”,为了避乱,文人们放弃世俗生活,而投入自然的怀抱是当时的...
-
清代笔记小说中的陶渊明诗文意象
-
作者:
张镇麒 来源: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源 隐逸精神 陶渊明 赏菊
-
描述:笔记小说,源于先秦,始于魏晋,从魏晋的《列异传》、《博物志》、《搜神记》,到清代的《阅微草堂笔记》、《夜潭随录》,可谓源远流长。清代是笔记小说集大成的时代,与前代比较,内容广博,手法上也更趋老练
-
全文:笔记小说,源于先秦,始于魏晋,从魏晋的《列异传》、《博物志》、《搜神记》,到清代的《阅微草堂笔记》、《夜潭随录》,可谓源远流长。清代是笔记小说集大成的时代,与前代比较,内容广博,手法上也更趋老练
-
也论陶渊明、李白饮酒诗蕴涵的生命意识
-
作者:
樊婧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意识 《饮酒》 中国文学史 襄阳曲 意识观念 酒诗 诗歌创作 李白诗 蜀中 裴周南
-
描述:一般地说,我们在考察诗人的诗歌创作与生涯时,"认识基调"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当然,这并非对任何一个诗人都很明显,但是对于某些个性特征比较明显的诗人来说,这种意识观念则是不可或缺的,并且系统地贯穿其一生的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诗歌创作中),陶渊明强烈的"归隐"意识以及李白微弱的"归隐"意识和强烈
-
全文:一般地说,我们在考察诗人的诗歌创作与生涯时,"认识基调"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当然,这并非对任何一个诗人都很明显,但是对于某些个性特征比较明显的诗人来说,这种意识观念则是不可或缺的,并且系统地贯穿其一
-
舞一曲淡泊,遗万世芬芳:走近陶渊明
-
作者:
姚影 来源:快乐阅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词元曲 诗歌教学 田园生活 知识储备 课外延伸 陶渊明 汉魏晋 语文教师 引导学生 归纳整理
-
描述:陶渊明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诗人。陶渊明本人超然的志趣,我认为对当今身处浮夸躁动年代的学生来说,仍有启迪心智的功效。陶渊明是一位精神的诗人,他的诗作蕴含的超然脱俗、闲适自得的心境,能带给学生心灵
-
全文:陶渊明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诗人。陶渊明本人超然的志趣,我认为对当今身处浮夸躁动年代的学生来说,仍有启迪心智的功效。陶渊明是一位精神的诗人,他的诗作蕴含的超然脱俗、闲适自得的心境,能带给学生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