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人的自觉和淳真美的追求:论陶渊明的归隐及其田园诗
作者: 叶幼明  来源:求索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理想社会  研究者  隐逸诗人  政治斗争  社会环境  桃花源  陶渊明  田园诗人  历史价值  社会思潮 
描述:提起陶渊明,我们就想起他是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桃花源诗并记》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更是令人神往。但对他的归隐,对他的田园诗和《桃花源诗并记》,以前的研究者从社会环境和政治斗争方面考虑得多,从当时的社会思潮和陶渊明的主观思想方面研究得少,故未能探寻出它的思想根源和真正的历史价值。
全文:提起陶渊明,我们就想起他是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桃花源诗并记》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更是令人神往。但对他的归隐,对他的田园诗和《桃花源诗并记》,以前的研究者从社会环境和政治斗争方面考虑得多,从当时的社会思潮和陶渊明的主观思想方面研究得少,故未能探寻出它的思想根源和真正的历史价值。
陶渊明诗中“飞鸟”形象浅探
作者: 尚伟芳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飞鸟  陶渊明  意象 
描述:“飞鸟”是陶渊明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它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陪衬、渲染、烘托着诗人的主观情绪,展示着诗人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勾勒出了诗人的情感轨迹和心路历程。这也是我们打开诗人心扉的一把钥匙。 “鸟”是中国历代古典诗歌意象群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个,它的象征内涵是经过长期的积淀逐渐完善丰满起来的。
全文:“飞鸟”是陶渊明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它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陪衬、渲染、烘托着诗人的主观情绪,展示着诗人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勾勒出了诗人的情感轨迹和心路历程。这也是我们打开诗人心扉的一把钥匙
追寻与坚守--陶渊明的人格世界略论
作者: 刘少丹  来源:内蒙古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委运乘化  玄学人格  陶渊明  儒家人格  人格 
描述:人格问题涉及到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各个方面,有着特殊的复杂性与主观性。本文所说的人格,是指整体性地呈现于文学家作品与生活中真实的自我。作家的人格精神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只有对作家的人格进行全面深入地审视,才能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风格。对于文学家人格的探讨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学家的作品、创作、理想
全文:人格问题涉及到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各个方面,有着特殊的复杂性与主观性。本文所说的人格,是指整体性地呈现于文学家作品与生活中真实的自我。作家的人格精神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只有对作家的人格进行全面深入地
浅谈陶渊明诗歌中的山水情怀
作者: 张喜伟 徐芬芬 李雪丽  来源:读与写(上下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水意象  山水性情  山水情结  陶渊明  山水情怀 
描述:陶渊明的诗歌质而自然,充满着一种山水情怀,这与他"爱丘山"的本性相契合,与他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襟怀和意趣相统一。他作诗喜用山水意象,例如山和泽,他常以清新之景、清新之物写清新之境,抒发其对山水的依恋和渴望与山水相融的情怀。同时,他的个性兼具厚重卓拔和圆融通脱的特点,故能恰到好处地把主观情感融入
全文:的依恋和渴望与山水相融的情怀。同时,他的个性兼具厚重卓拔和圆融通脱的特点,故能恰到好处地把主观情感融入到客观物镜之中,达到无我之境,并向世人传达一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思想。山水情结、山水意象、山水性情一体浑融,体现了陶渊明诗歌中深藏的山水情怀。
略论陶渊明
作者: 李用存  来源: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统治者  中华民族  山海经  桃花源  北中国  晋书  陶渊明  刘宋  大同 
描述:本文对陶渊明的生平、思想和他的诗歌艺术特色作了系统的论述,同时探讨了陶渊明歌颂隐逸酷爱饮酒、“逃禄而归耕”的社会原因。笔者还为认“桃花源”是陶渊明生平抱负的美丽花朵被风吹雨打之后残存的一片理想花瓣;蕴涵着幻想消灭阶级、消灭剥削,主张人人劳动,实现社会和谐与憧憬大同天堂的想象,反映了中华民族历来有着冲
全文:;蕴涵着幻想消灭阶级、消灭剥削,主张人人劳动,实现社会和谐与憧憬大同天堂的想象,反映了中华民族历来有着冲破黑暗、反对战乱、寻找光明和向往安宁的热切愿望
从诠释学角度看陶渊明田园诗歌的英译
作者: 施佳莉  来源: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诠释学  陶渊明  田园诗  前理解 
描述:陶渊明的田园诗特点鲜明,诗歌中常常融入诗人"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以及渴望"归隐"和"躬耕田园"的感情。为了在翻译中保留陶渊明田园诗歌的这些特色,译者应当对诗有深入的理解、正确的诠释。因而,有必要从诠释学角度探究译者的"前理解"和"前结构"。具体来说,译者应拥有关于"儒家"、"道家"和"佛
全文:,有必要从诠释学角度探究译者的"前理解"和"前结构"。具体来说,译者应拥有关于"儒家"、"道家"和"佛教"背景知识构成的"前结构",以及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生活的情感构成的"前理解",并且避免"前理解"、"前结构"造成主观的移情和预设。
陶渊明与弗罗斯特的田园诗
作者: 罗选民  来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我之境  自然观  中国古代  田园风光  陶渊明  诗歌创作  异中有同  同中有异  弗罗斯特  田园诗歌 
描述:本文对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和美国现代诗人弗罗斯特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指出:两位诗人都扎根于田园,以“真”为创作宗旨,其平淡的诗风和富有启迪意义的诗句通过语言的力量而达到美的契合。但由于文化的差异,陶渊明和弗罗斯特的诗更多地表现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在自然观上,前者把自然和社会看作相对的两极,是美和丑的
全文:意象、比喻和象征。在对待诗的主观态度上,前者从“无我”形式作诗,达到主观意识充溢其间的“无我之境”,而弗罗斯特从“有我”形式作诗,达到无感情偏袒的含蓄的“无我之境”。
陶渊明与弗罗斯特的田园诗
作者: 罗选民  来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言志  无我之境  现代诗人  现代派诗人  玄言诗  中国古代诗人  创作宗旨  艺术表现手法  田园诗人  弗罗斯特 
描述:本文对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和美国现代诗人弗罗斯特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指出:两位诗人都扎根于田园,以“真”为创作宗旨,其平淡的诗风和富有启迪意义的诗句通过语言的力量而达到美的契合。但由于文化的差异,陶渊明和弗罗斯特的诗更多地表现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在自然观上,前者把自然和社会看作相对的两极,是美和丑的
全文:意象、比喻和象征。在对待诗的主观态度上,前者从“无我”形式作诗,达到主观意识充溢其间的“无我之境”,而弗罗斯特从“有我”形式作诗,达到无感情偏袒的含蓄的“无我之境”。
陶渊明诗歌的社会审美思考
作者: 郑兴  来源:山海经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抱负  人情美  和平安宁  陶渊明诗歌  焚如  咸来  刘裕  社会审美  桃源行  历史事件 
描述: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动荡的年代,他亲身经历了讹水之战、孙恩起义、桓玄篡晋、刘裕建宋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饱尝乱离之苦。因而他格外向往和平安宁的生活,然而纵使退居田园,躬耕自资,也依然不能满足基本的衣食之需,这必然引发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一、桃花源社会的特点(一)从社会交往上来看,桃花源
全文:满足基本的衣食之需,这必然引发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一、桃花源社会的特点(一)从社会交往上来看,桃花源社会是一个安定自足的封闭型社会。《桃花源记》中提到桃花源人是因避秦时的暴政而逃到此地,这说明桃花源人是出于追求安定和平生活的愿望才到此
陶渊明《饮酒》诗主旨探究
作者: 郭满禄  来源: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悠然见南山  丘山  采菊东篱下  陶诗  《饮酒》  《杂诗》  义熙  济苍生  论家  十三年 
描述:《饮酒》诗二十首在陶集里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历来论家不穷,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亦有不少论者仅仅据二十首中若干首诗,乃至若干句子,便给《饮酒》诗定下这样那样的结论,这就未免失之于偏颇与武断。本文拟就对陶渊明二十首《饮酒》诗作一全面的探讨,庶几乎得出较为妥贴的评价。当然,这只是一种
全文:偏颇与武断。本文拟就对陶渊明二十首《饮酒》诗作一全面的探讨,庶几乎得出较为妥贴的评价。当然,这只是一种愿望而已。 《饮酒》诗写于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诗人53岁之际,这时陶渊明归隐已经12年了。回忆大半生所走之路,诗人有失望,有悲伤,有感慨,也有栖息田园的暂时的宁静与快乐,亦有对未来理想的不懈的
上页 1 2 3 ... 6 7 8 9 10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