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456)
报纸(943)
图书(482)
学位论文(235)
会议论文(57)
诗文作品(23)
新闻(22)
视频(18)
图片(4)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7230)
人物生平 (943)
作品著述 (33)
影音制品 (18)
缅怀纪念 (12)
珍贵图片 (4)
按年份分组
2017(193)
2016(478)
2015(494)
2014(480)
2013(550)
2012(538)
2010(593)
2009(511)
2008(429)
2007(357)
2006(270)
2004(200)
2003(199)
2002(181)
2001(142)
2000(130)
1997(113)
1996(94)
1995(78)
1994(93)
1993(70)
1991(66)
1988(71)
1986(67)
1985(94)
1984(58)
1983(55)
1981(28)
1978(26)
1924(6)
按来源分组
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0)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95)
北京:中华书局(37)
时代文学(28)
中学语文教学(11)
阅读与写作(10)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7)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7)
青海师专学报(7)
时代文学(上半月)(7)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
山花(6)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4)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
贵州文史丛刊(3)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
鹤壁日报(2)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
学生文艺丛刊(2)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零陵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
群文天地(2)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1)
有凤初鸣年刊(1)
山花(B版)(1)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隐士与世情——陶渊明《和刘柴桑》诗析义
作者: 钟书林  来源: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庐  《归去来兮辞》  柴桑  采菽堂古诗选  昭昧詹言  陶诗  芳芷  析义  时见  春醪 
描述: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荒途无归人,时时见废墟。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畲。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
全文: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荒途无归人,时时见废墟。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畲。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
结庐在人境:论陶渊明的真性情
作者: 宋瑞芳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回归田园  任情  自然 
描述:XB16(Bacillus subtilis)是分离自香蕉根部组织的芽孢杆菌,该菌株对香蕉枯萎病有显着的拮抗作用。为进一步研究XB16在香蕉体内的定殖情况及对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浓度梯度诱导法,获得在含有300 μg/mL利福平的NA培养基上稳定生长且对病原菌拮抗能力保持不变的XB16突变株。
全文:XB16(Bacillus subtilis)是分离自香蕉根部组织的芽孢杆菌,该菌株对香蕉枯萎病有显着的拮抗作用。为进一步研究XB16在香蕉体内的定殖情况及对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浓度梯度诱导法,获得在含有300 μg/mL利福平的NA培养基上稳定生长且对病原菌拮抗能力保持不变的XB16突变株。在温室条件下采用3种不同的接种方法,研究XB16在香蕉体内的定殖动态。结果表明,采用伤根淋菌液法和灌根法接种,XB16均能在香蕉体内定殖和传导,显示出该菌株在香蕉体内有较好的定殖能力。两种接种方法中,定殖菌数量在香蕉各组织中的消长动态均表现为先增长后缓慢下降;但是采用喷雾法接种XB16后在香蕉各组织中没有检测到标记菌,说明该接种方法不能使XB16在香蕉体内定殖。灌根法接种XB16后取香蕉假茎组织测定了香蕉体内抗病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拮抗菌株处理后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均比接种病原菌和清水对照明显提高,PPO和POD酶活最高峰分别出现在接种后第5天和第7天。两种酶在接种后的第15天仍保持较高活性,推测诱导抗性是XB16菌株的防病机制之一。
陶渊明田园诗歌之诗味的翻译
作者: 张丹丹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心境  诗味  意象 
描述:诗歌的诗味似乎虚无飘渺,难以把握.实际上它却是可知、可译的.诗味是诗歌的精髓.翻译过程中要译出诗味,就要求译者真切体会原作者的情感,充分而确切地传译出原作者的心境和诗歌的意象.
全文:诗歌的诗味似乎虚无飘渺,难以把握.实际上它却是可知、可译的.诗味是诗歌的精髓.翻译过程中要译出诗味,就要求译者真切体会原作者的情感,充分而确切地传译出原作者的心境和诗歌的意象.
回归田园的灵魂——不惑之年重读陶渊明
作者: 李玥  来源:金沙江文艺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我想,所谓隐士,便应有息交以绝游的决心,否则,根本谈不上归隐。有人说,到城边征地建房,过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我以为这只是一种托词,骨子里他仍忘不了功名利禄,想在喧嚣与宁静中挖一条通道.以方便其自由出入。真隐士,则远离尘嚣,不复瞻顾昨日红尘,如陶彭泽那样甘为农人,过着那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
全文:我想,所谓隐士,便应有息交以绝游的决心,否则,根本谈不上归隐。有人说,到城边征地建房,过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我以为这只是一种托词,骨子里他仍忘不了功名利禄,想在喧嚣与宁静中挖一条通道.以方便其自由出入。真隐士,则远离尘嚣,不复瞻顾昨日红尘,如陶彭泽那样甘为农人,过着那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并在无意闻进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精神境界,一切融于自然,一切发端自然,包括你的爱,你的诗.你的思想。
华滋华斯和陶渊明田园诗的比较研究
作者: 常士俊  来源: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Wordsworth  Tao  Yuanming  William  poetry 
描述:As pastoral poets, William Wordsworth and Tao Yuanming had a lot in common both in the style of their works and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life. Tbis pap
全文:As pastoral poets, William Wordsworth and Tao Yuanming had a lot in common both in the style of their works and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life. Tb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works.
桃花源寻梦——陶渊明《桃花源记》评析
作者: 谢百中  来源:作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赞美诗  农村生活  人生理想  精神实质 
描述:《桃花源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自然之趣的精神实质,是以农耕的实践去谋求与自然冥合无间的健康的人生理想,所以他的理想才生动明快,欣然有生气,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这种自然观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式的永恒主题,在这种自然观指导下的理想与追求越过时空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后依然吸引着我们就不足为怪了。
全文:《桃花源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自然之趣的精神实质,是以农耕的实践去谋求与自然冥合无间的健康的人生理想,所以他的理想才生动明快,欣然有生气,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这种自然观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式的永恒主题,在这种自然观指导下的理想与追求越过时空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后依然吸引着我们就不足为怪了。
论魏晋南北朝的文论之“清”——兼及陶渊明的品第
作者: 何庄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省  清丽    玄学 
描述:“清”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哲学和美学范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哲学之“清”转化为审美之“清”的关键时期,玄学本体论和玄学影响下的士人“清谈”对审美趣味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玄学不同发展阶段的观点也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清”审美趣味的细微差异,形成了前后两个阶段文论同中有异的格局,前期以“清省”为主,而
全文:“清”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哲学和美学范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哲学之“清”转化为审美之“清”的关键时期,玄学本体论和玄学影响下的士人“清谈”对审美趣味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玄学不同发展阶段的观点也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清”审美趣味的细微差异,形成了前后两个阶段文论同中有异的格局,前期以“清省”为主,而后期以“清丽”为主。
理想的园地 精神的丰碑——陶渊明田园诗风之探微
作者: 孟亚尼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  因素  风格 
描述:陶诗的田园风格把农村风光提升为一种美的意境,陶诗的田园情结来自诸多因素,本文从陶公的家庭、体质、思想、经济、社会、文化六个方面阐述其诗歌风格的成因。
全文:陶诗的田园风格把农村风光提升为一种美的意境,陶诗的田园情结来自诸多因素,本文从陶公的家庭、体质、思想、经济、社会、文化六个方面阐述其诗歌风格的成因。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隐之路初探
作者: 王江霞  来源:学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杂言  中国诗歌史  万世之名  鸟鸣  曳尾  子满  陶令  醉了  红鲤  羁鸟 
描述:东篱下的那蓬菊子满压枝头,携一朵沁于清井,便飘然如茶。晴空里无端滴落的一串鸟鸣,惊动幽潭数条红鲤的曳尾,弄皱了一池秋水。目睹着此情此景的陶令公,手拎一壶清酒,品味后一抹淡香袅荡如烟,仿佛让整个南山都醉了。布衣桑麻,拈花而笑。归隐后的陶令公或与农民朋友们"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全文:东篱下的那蓬菊子满压枝头,携一朵沁于清井,便飘然如茶。晴空里无端滴落的一串鸟鸣,惊动幽潭数条红鲤的曳尾,弄皱了一池秋水。目睹着此情此景的陶令公,手拎一壶清酒,品味后一抹淡香袅荡如烟,仿佛让整个南山都醉了。布衣桑麻,拈花而笑。归隐后的陶令公或与农民朋友们"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或"种豆南山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诗文的文法自然美
作者: 吕相康  来源: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其他方法  陶渊明诗文  写作方法  文法  三十年  审美对象  自然美  审美主体  作品  随物赋形 
描述:诗文的写法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格,它总会因景、因事、因情、因意、因理而变。苏轼说他自己的文章如万斛泉源,不择地势而自然流动,“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经进东坡文集中略》)“随物赋形”就是没有固定的形式、方法、方式,只能随机应变。他还说自己所能掌握的写作方
全文:诗文的写法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格,它总会因景、因事、因情、因意、因理而变。苏轼说他自己的文章如万斛泉源,不择地势而自然流动,“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经进东坡文集中略》)“随物赋形”就是没有固定的形式、方法、方式,只能随机应变。他还说自己所能掌握的写作方法,只是“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其他方法自己也说不清。(同上)黄子云认为诗文的写作方法就象变化无穷的“太极”,能演变出宇宙间万事万物,但没有一件事物是相同的。“故一题有一义,一章有一格,一句有一法。虽一而至十,十而至千百,毋沿袭,勿雷同。如天之生人,亿万耳目口鼻,方寸闾,自无毫发之相似者。”(《野鸿诗的》)苏轼和黄子云的这些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