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名人效应对旅游地吸引力影响研究:以九江陶渊明故里为例
-
作者:
曹慧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名人效应 影响因素 吸引力 旅游
-
描述:近10年来,我国GDP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进入了人均GDP3000美元的新阶段。“十二五”时期,随着小康社会进程的稳步推进,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将持续增长,消费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其中,旅游将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刚性需求。同时,随着公众假日、休息日、带薪休假等休息时间趋近于中等发达国
-
全文:这一市场,各地都在想尽办法挖掘旅游资源,通过各种手段提升旅游知名度,吸引游客的到访,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提升旅游知名度的诸多因素中,名人及其作品、人格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利用名人效应推动旅游产业
-
[0图]陶渊明集
-
作者:
陶渊明 吕晓滨注释 来源: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符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作过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四十一岁由彭泽令上辞官归隐,直至去世。卒后友人私谧“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少怀济世之志,但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东晋与刘宋政权交特之际,政治昏暗、政局动荡、社会关争复杂、民族矛盾激化,他
-
全文:诗盛行,玄学的熏染又使他追求心灵的自适、人格的完整。仕舆隐的矛盾困扰了陶渊明十九年,最终他选择了在盛年辞官归隐,再未出仕,表现出固穷守节、正直不阿、淳朴率真的高洁品格。隐居期间,他笃有一些反映战乱给人
-
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论庄子、屈原和陶渊明的死亡观
-
作者:
李石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庄子 死亡哲学 陶渊明 屈原 死亡美学
-
描述: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变化来审视死亡,对于妻子和自身的死也依然超脱,他的死亡哲学是一种理性的召唤与劝导
-
全文:。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变化来审视死亡,对于妻子和自身的死也依然超脱,他的死亡哲学是一种理性的召唤与劝导;屈原则以自杀的决绝行为来祭奠个体的人格理想,在决绝中又有各种痛苦、焦灼、挣扎、孤独、恐惧、哀伤
-
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论庄子、屈原和陶渊明的死亡观
-
作者:
李石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庄子 死亡哲学 陶渊明 屈原 死亡美学
-
描述: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变化来审视死亡,对于妻子和自身的死也依然超脱,他的死亡哲学是一种理性的召唤与劝导
-
全文:。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变化来审视死亡,对于妻子和自身的死也依然超脱,他的死亡哲学是一种理性的召唤与劝导;屈原则以自杀的决绝行为来祭奠个体的人格理想,在决绝中又有各种痛苦、焦灼、挣扎、孤独、恐惧、哀伤
-
潇洒的庄严与幽默的崇高——论陶渊明的“《止酒》体”及其思想意旨
-
作者:
范子烨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辞 幽默 陶渊明 崇高 《止酒》 《江南》
-
描述:在中国诗史上,陶渊明的《止酒》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诗体风貌,那就是每句诗都含有一个"止"字。对于这种诗体形式以及这首诗的题旨,前人见仁见智,颇多争议。通过掘发《止酒》诗在诗史上的特殊意义以及融会多元思想于一炉的深隐寄托,展示其似浅实深、由浅入深、浅深兼赅、浅深相照的艺术特质,揭示其历史原貌。《止酒》诗
-
全文:诗酒风流的精神空间,由此后代诗人形成了以止酒为高、以止酒为雅的代代不绝的"止酒情结",而这也成为一种胸怀洒脱的人格象征。美是生命,酒神的舞蹈乃是生命的欢歌。美是凝视自己镜中身影的永恒,陶渊明的饮酒是永恒,陶渊明的止酒是明镜。
-
魏晋南北朝菊文化与菊文学创作——兼论陶渊明的菊文化情怀
-
作者:
唐旭东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菊 南北朝 魏晋
-
描述:菊是魏晋南北朝文人的挚爱,众多文人留下了大量关于菊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丰富多彩的菊文化观念,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文化特征,是诗酒风流的时代性社会思潮在文学中的生动反映。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爱菊并在文学创作中真切表现菊文化情怀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就涉菊作品的数量和表现社会现实的深度与广度而
-
全文:南北朝时期爱菊并在文学创作中真切表现菊文化情怀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就涉菊作品的数量和表现社会现实的深度与广度而言,陶渊明的菊文学创作在魏晋南北朝士人中表现并非突出,但却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诗高高地树立起了他作为一个时代象征的菊隐士形象,菊花成为其人格的象征。
-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感怀与超越
-
作者:
邱以正 来源:有凤初鸣年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超越 饮酒 陶渊明 感怀
-
描述:〈飲酒〉二十首作為一組詠懷組詩,向來被視為陶淵明「有託而逃」的無奈告白。識者由「詠懷」或「感懷」內涵與「組詩」形式所開展的觀察視角,可聚焦為〈飲酒〉與詠懷傳統抒情詩的對話關係,而〈飲酒〉作為一個流傳不朽的文學作品,自應充滿歷久彌新的解釋潛力。本文以「詠懷傳統」作為〈飲酒〉的一個觀照切面,探討〈飲酒〉
-
全文:、高度人格尊嚴的維持、歸隱價值的肯認,甚至精神與心境的超越。進一步指出〈飲酒〉蘊含由「感懷」經「省思」乃至「超越」的一種「階段性」思考與心境轉變軌跡。「超越感懷」是陶淵明在感懷和省思的相互定義中,由仕隱價值及於生命意義而獲致精神自由與生命安頓的最終歸趨。
-
无名的神:陶渊明诗歌的精神形态
-
作者:
雷文学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无名的神
-
描述:富于哲思的大诗人的作品往往有一个显明的精神形态。陶渊明的诗歌所体现的主导思想既不 是佛家的,也不是道家的,当然更不是儒家反映民生现实的诗篇。他的诗歌的精神形态似乎是散漫的;然 而,正是他的诗歌在表达对生命的感激、对生命体验的真诚、对生命表达的纯粹上,在中国古代鲜有匹敌,以至于逼近现代生命哲学。从这个
-
全文:诗歌没有一个明确的精神形态与他独立的人格和精神品格、唯性为 适的性情有关,也与中国缺少宗教哲学传统有关。
-
从陶诗看陶渊明对士节的执著追求
-
作者:
刘志刚 来源:西部教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士与士节 固穷守节 安贫乐道 咏史明节
-
描述:陶渊明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隐士、田园文学的奠基者,他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陶诗很好地表现出了陶渊明对士节的执着。其咏史诗吟咏的对象偏重于古代的人物.如“三良”、“二疏”、“荆轲”以及《咏贫士》中的古代贫士。陶渊明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
-
全文:题。陶渊明崇高的精神品格、人格魅力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它就犹如一颗耀眼的珍珠永远闪烁在历史长河中。
-
陶渊明的“新自然观”刍论
-
作者:
景蜀慧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教 陶渊明 新自然观 玄学 儒学
-
描述:陶渊明表面上崇尚玄学,但思想深处对儒学有坚定而空灵的信仰,且在知行两方面都达到很高层次。由于家世中的儒学和道教传统,他奉儒具有道教与儒学结合的特点。受道教实践精神影响,陶渊明融合三玄及自身的生命体验,从道家的自然理论中发展出“新自然观”,为其儒学信仰建构了一个笃厚的天道自然观基础,由体致用,因用明体
-
全文:验,从道家的自然理论中发展出“新自然观”,为其儒学信仰建构了一个笃厚的天道自然观基础,由体致用,因用明体,将价值理想具体化为一种人生实践与生活方式,藉以安顿生命,成就人格。其思想理路与道德实践,与宋明新儒家同出一辙,故陈寅格以“孤明先发”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