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菊花意象的三重境界
作者: 张天来  来源:2007年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众所周知,陶渊明特别喜爱菊花。在中国文化史上,陶渊明与菊花是合二为一的文化意象。陶渊明为什么喜爱菊花?人们的一般解释是,陶渊明把菊花作为自己高洁品格的象征,这固然没错;但这种理解显然受到“比德”说的局限。实际上,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本文将陶渊明菊花意象的丰富意蕴概括为“三重境界”,即
全文:众所周知,陶渊明特别喜爱菊花。在中国文化史上,陶渊明与菊花是合二为一的文化意象。陶渊明为什么喜爱菊花?人们的一般解释是,陶渊明把菊花作为自己高洁品格的象征,这固然没错;但这种理解显然受到“比德”说的局限。实际上,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本文将陶渊明菊花意象的丰富意蕴概括为“三重境界”,即实用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这三重境界对建构中国花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菊花意象的三重境界
作者: 张天来  来源: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境界  菊花  陶渊明  意象 
描述:众所周知,陶渊明特别喜爱菊花。在中国文化史上。陶渊明与菊花是合二为一的文化意象。陶渊明为什么喜爱菊花?人们的一般解释是,陶渊明把菊花作为自己高洁品格的象征,这固然没错;但这种理解显然受到比德说的局限。实际上,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本文将陶渊明菊花意象的丰富意蕴概括为三重境界,即实用境界
全文:众所周知,陶渊明特别喜爱菊花。在中国文化史上。陶渊明与菊花是合二为一的文化意象。陶渊明为什么喜爱菊花?人们的一般解释是,陶渊明把菊花作为自己高洁品格的象征,这固然没错;但这种理解显然受到比德说的局限。实际上,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本文将陶渊明菊花意象的丰富意蕴概括为三重境界,即实用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这三重境界时建构中国花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陶渊明复杂情感世界探微
作者: 董艳侠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感世界  独立人格  中国文学史  世外桃源  陶渊明  隐士  创作成就  静穆 
描述:陶渊明因其创作成就和独立人格,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众多读者心中,陶渊明是位静穆的、悠闲的世外桃源里的隐士。 然而,“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1]因此探讨陶渊明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对于认识这位伟大诗人的真面目,以及理解他田园诗
全文:飘逸得太久了。”[1]因此探讨陶渊明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对于认识这位伟大诗人的真面目,以及理解他田园诗的深层意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仕隐冲突的悲歌 “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
论元散曲中的屈原与陶渊明
作者: 吕海青  来源:山西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评价  陶渊明  屈原  元散曲 
描述:元散曲中有一大批作品涉及到了许多历史人物,其中就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很大影响的屈原与陶渊明。在这些作品中,元散曲家观点高度集中地表现出抑屈崇陶的思想倾向:对屈原忧念苍生、关心国事、为理想殉身的做法流露出不以为然的态度;而对陶渊明的辞官不仕、安闲自适的隐居生活极尽赞美之词。这与历史上对屈原、陶渊明的传统
全文:我们进一步地理解和把握元曲作家的思想倾向和元散曲的文化蕴涵。中国古代士人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观念。他们主张积极用世,希望人生有所作为;但在不遇明主或“
陶渊明诗中“飞鸟”形象浅探
作者: 尚伟芳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飞鸟  陶渊明  意象 
描述:“飞鸟”是陶渊明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它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陪衬、渲染、烘托着诗人的主观情绪,展示着诗人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勾勒出了诗人的情感轨迹和心路历程。这也是我们打开诗人心扉的一把钥匙。 “鸟”是中国历代古典诗歌意象群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个,它的象征内涵是经过长期的积淀逐渐完善丰满起来的。
全文:“飞鸟”是陶渊明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它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陪衬、渲染、烘托着诗人的主观情绪,展示着诗人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勾勒出了诗人的情感轨迹和心路历程。这也是我们打开诗人心扉的一把钥匙。 “鸟”是中国历代古典诗歌意象群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个,它的象征内涵是经过长期的积淀逐渐完善丰满起来的。陶渊明笔下的“飞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是其道德情操、人格精神的突出体现,他用这种意象表现人生,书写生活,折射出诗人一生追寻与求索的心路历程。 陶渊明是中国诗人里边最有思想性的诗人,也是内心最为平静的一个诗人。可是他不是单纯的平静,他是经过许多心灵的矛盾冲突之后才平静下来的。“飞鸟”以一种鲜活生命力的象征跳跃在陶诗之中,是其苦苦抉择一生而又追求一生的写照。陶渊明的诗中处处有鸟,时时有鸟,鸟与诗人物我相融,仿佛一只飞来飞去的精灵贯穿了诗人一生的道路和心路历程,是其内心世界的反映,从而更有力地凸现了诗人不朽的人格。下面就结合陶渊明思想的发展变化对其诗中的“飞鸟”形象试做分析。 一、飞鸟——早期功业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六朝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世族与门第,陶渊明生活在其中,不可避免地受到门第观念影响。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的差异
作者: 吕吉瑛  来源:飞天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诗  诗歌  自然界  华兹华斯  陶渊明  社会客体  精神境界  自然诗  差异  自然客体 
描述:陶渊明与华兹华斯两位诗人都热爱自然,都对各自所处的社会和现实极为不满,希冀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一份慰藉和解脱,他们的诗歌的韵律都极为清新动人。但是这两位东西方诗人存在着更多的差异,这是由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美学传统所决定的。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都挚爱自然,但其对“自然”内涵的理解有着较大的差异。《归园
全文:陶渊明与华兹华斯两位诗人都热爱自然,都对各自所处的社会和现实极为不满,希冀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一份慰藉和解脱,他们的诗歌的韵律都极为清新动人。但是这两位东西方诗人存在着更多的差异,这是由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美学传统所决定的。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都挚爱自然,但其对“自然”内涵的理解有着较大的差异。《归园田居》描述了陶渊明归返田园山林的思想、行动以及由此得到的惬意和坦然。“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自然”一词在这里除了有顺应天然的意义外,更有跳出“樊笼”后重获自由的意味。诗人在《归去来兮辞序》中也解释了自己辞归田园的原因,是不愿违背率真的天性,口腹自役,造作伪饰。可以看出,陶诗中的“自然”概念源自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它不同于近代所谓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物质性的自然界,而是指那种与世间万物本来面目一致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那种“道法自然”(《老子》),“顺物自然”(《庄子》)的非功利的抱朴含真的精神境界。这里的“自然”不是一个客观的实体,而是一种以人格行为期待为核心的善于本性天真和委运任化的观念。因此,在陶诗中,“天”往往是诗人对“自然”的另一种表述。于外,是“天道”、“天运”、“天命”的客观存在;于内,是“乐天”,“顺化”和“任真”的生命取向。
《文选》陶渊明挽歌诗中的死亡意象及其他
作者: 陈远洋  来源:山花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陶诗  高级形态  陆机  死亡意象  陶渊明  挽歌诗  抒情诗  人文意象  文选 
描述:《文选》中的挽歌诗无疑以陶渊明的为最佳,祁宽评日“昔人自作祭文挽诗者多矣,或寓意骋辞,成于暇日,宽考次靖节诗文,乃绝笔于祭挽三篇,盖出于属圹之际者,辞情俱达,尤为精丽……”事实上,陶渊明挽歌诗已经由一般性的祭挽之词上升到文人抒情诗,这是中古文人挽歌诗的最高级形态。 与陆机一样,陶渊明本有挽歌诗三首,
全文:《文选》中的挽歌诗无疑以陶渊明的为最佳,祁宽评日“昔人自作祭文挽诗者多矣,或寓意骋辞,成于暇日,宽考次靖节诗文,乃绝笔于祭挽三篇,盖出于属圹之际者,辞情俱达,尤为精丽……”事实上,陶渊明挽歌诗已经由一般性的祭挽之词上升到文人抒情诗,这是中古文人挽歌诗的最高级形态。 与陆机一样,陶渊明本有挽歌诗三首,萧统《文选》只录其三“荒草何茫茫”: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蠛蛲。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陶渊明的这首挽歌诗,在《文选》所录五首挽歌诗中,悲情意味之深无能出此诗之右,清温汝能《陶诗汇评》卷四:“三篇之中末篇尤调高响绝,千百世下如闻其声,如见其情也。”在抒情与叙事的完美结合中,其真挚的深情使风云为之变色、草木为之衔悲。该诗在大的方面有三层。一层是生人作死者观,该诗一开始就写送自己出丧,在走向坟墓的道路上,死亡的悲哀让天地为之动情,以至九月而严霜;万物为之感哀,遂有风啸并马嘶。荒草茫茫,白杨萧萧的远郊,一个悲情氤氲的写意空间呈现在眼前。
“无弦琴”的认同与启示(下篇):论陶渊明“无弦琴”的内涵在唐代之后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盂二冬  来源:国学研究辑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书画理论  处世态度  佛教禅学理论  “无弦琴”  陶渊明  唐代 
描述:沈约、萧统等人最初赋予陶渊明“无弦琴”的佳话,未必符合陶渊明生活的实际情况,但“无弦琴”却带着陶渊明的诸般因素而为後世所普遍认同,并给人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思考与启示。本文下篇,从七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无弦琴”的内涵在唐代之後的继承与发展。前五个方面,是在唐代已有内涵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开拓与发展。“无弦
全文:乃至为高贵的含义,此其一。从老庄之“”及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去体悟“无弦琴”的内涵,追求一种自然无为、天真、天全和天趣的人生境界;或将“无弦琴”与大自然、与山水清音直接联系,使得“无弦琴”成为领略
从“质性自然”到“一语天然”—陶渊明自然思想及诗风析论
作者: 吴莹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然思想  陶诗  陶渊明 
描述:徐复观先生曾言:“在世界古代各文化系统中,没有任何系统的文化、人与自然,曾发生过像中国古代那样的亲和关系。”(《中国艺术精神》)表现于魏晋时期尤盛,其缘于此时期以老庄为中心的“玄学”对“自然”之开启。这无疑给生于浊世的陶渊明提供了一种思想资源,开启了他反抗现实,回归自然的思路,在此思想之影响下,陶渊
全文:徐复观先生曾言:“在世界古代各文化系统中,没有任何系统的文化、人与自然,曾发生过像中国古代那样的亲和关系。”(《中国艺术精神》)表现于魏晋时期尤盛,其缘于此时期以老庄为中心的“玄学”对“自然”之开启。这无疑给生于浊世的陶渊明提供了一种思想资源,开启了他反抗现实,回归自然的思路,在此思想之影响下,陶渊明诗文表现出他终生对自然、自由、和谐人生的追求。他重视保持自己的自然之性,热爱自然之景,遵从自然之理。为追求自由,他辞官归田,在田园生活中享受自由之趣。他注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陶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形象既情词并茂又情景交融,在艺术情趣和写作技巧方面,亦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概述自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各阶段陶学研究的代表作品及研究状况,综述其研究特点与不足。第一章探讨了陶渊明思想为新自然思想。本章将从儒家、道家、佛教三家思想对陶渊明思想之影响的阐释得出:陶渊明思想为陈寅恪先生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一文中所提出的“新自然”思想。第二章探讨了魏晋玄学下的陶渊明自然思想及艺术情趣与价值取向。陶渊明...
论赵秉文之“和陶诗”——兼论金代文坛之陶渊明接受的方式
作者: 于东新 胡春洁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秉文  人格精神  “和陶诗”  金代文学  艺术追求 
描述:作为金代文坛陶渊明接受的艺术范本,赵秉文“和陶诗”将陶渊明的人格精神与诗歌艺术结合起来,即在主体人格的塑造上、意象的选取上以及诗境的经营上,取法于陶渊明,有时甚至颇得陶诗风韵。但由于赵氏人格、境遇与陶氏迥异,这种复制难以达到陶诗的真正境界,具体就是诗歌境界上与陶诗有高下之别,以及赵氏“将大臣经营国事
全文:,无论诗旨上的儒、、释兼融,还是诗风上的刚健与平易,都显示了赵氏的自我风貌。并且,这是金源文坛之陶渊明接受的一种普遍意义的方式。金源诗坛这种师法陶渊明等前代优秀诗家的结果,是给汉唐以来渐趋典雅精微的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带来了“有偏斜度的超越”。
上页 1 2 3 ... 78 79 80 ... 85 86 8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