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平淡后面是奇崛--简论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作者: 马进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诗  田园生活  生活中  中国文学史  东晋  饮酒  陶渊明  诗歌创作  田园山水诗  作品 
描述:东晋诗人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也是新流派田园山水诗的创始人。在人杰地灵的江南风光中出生的陶渊明,幼年时代就是一个聪明机灵、好学上进的孩子,当时就以写得一手好文章而扬名乡里,很小就立下了大济苍生的美好志愿。成年以后的陶渊明深感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在四十一岁辞去彭泽县令后发誓永远脱离宦
全文:东晋诗人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也是新流派田园山水诗的创始人。在人杰地灵的江南风光中出生的陶渊明,幼年时代就是一个聪明机灵、好学上进的孩子,当时就以写得一手好文章而扬名乡里,很小就立下了大济苍生的美好志愿。成年以后的陶渊明深感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在四十一岁辞去彭泽县令后发誓永远脱离宦海生涯,作一名返归大自然怀抱的隐居者。对于陶渊明来说,梦寐以求的理想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是很不幸的。但作为后人,我们却不能不暗自庆幸,正因为东晋时代少了一个可能跃入高官
1991全国报刊陶渊明研究论文索引
作者: 钦云 钟声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论文索引  南开  显晦  陶潜  师专学报  怀化师专  教育学院学报  魏正申  陶渊明研究  举正 
描述:1、陶渊明的道德理想简析(宋崇凤)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2、论陶渊明的人格特征(三题)(于翠玲)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3、陶渊明“性本爱丘”新解(张觉)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4、陶潜与佛学(朱家驰) 南开学报一期5、《陶渊明集》举正(徐复) 南京师大学报一期6、试论陶渊明的隐逸(贾剑秋)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一期
全文:1、陶渊明的道德理想简析(宋崇凤)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2、论陶渊明的人格特征(三题)(于翠玲)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3、陶渊明“性本爱丘”新解(张觉)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4、陶潜与佛学(朱家驰) 南开
评价理论视角下陶渊明诗歌三个英译本对比研究
作者: 胡文静  来源: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极差  陶渊明诗歌  评价理论  态度 
描述:陶渊明(365-427)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陶渊明凭借他自身在田园劳作的经验和他朴实无华且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在中国诗歌文学史上并且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发展,陶渊明的许多作品被多位译者翻译成英文。本论文从众多英译本中选取了傅乐山、方
全文:描写。译文在态度和极差资源的建构和原文基本保持一致,少量评价资源在译文中没有实现对等。三个译本中,乐傅和程曦的合译本在评价资源的实现上完成的最好,最贴近陶渊明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译者本身的教育背景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美
作者: 郭满录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士大夫阶层  人民性  追求名利  陶渊明  田园诗  逃避现实  文学史  艺术美  立身  魏晋时代 
描述:在我国文学史上,自陶渊明始,形成了所谓田园诗派。但读其诗作,我以为只有陶渊明的田园诗独一无二,其他大都缺乏田园真味。下面试从三个方面谈谈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美。纯真的美魏晋时代,士大夫多逃避现实,隐逸之风大炽。但有个特点,即隐者不必尽遁迹泽林薮或回归田庐躬耕,而是立身朝廷,高官厚禄;但不营世务,静默
全文:之风大炽。但有个特点,即隐者不必尽遁迹泽林薮或回归田庐躬耕,而是立身朝廷,高官厚禄;但不营世务,静默守玄,以求超然无累。这样,既可借“隐”之清名抬高身价,又可生活优厚,饱食安步,把“仕”与“隐”统一
回归自然---陶渊明与梭罗的自然哲学
作者: 黄珊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梭罗  陶渊明  自然  哲学  回归 
描述:自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中外历史上有不少人对自然作过了极大的关注或进行了不懈的追求,他们形式多种多样:有人以诗文来赞美自然风光,有人实实在在地生活在山林田园中体验自然的美好,有人把自然作为反抗社会的手段,今天的人们还提倡环境保护来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尽管形式各异,但我们不难发现,人们这样努力的目的
全文:自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中外历史上有不少人对自然作过了极大的关注或进行了不懈的追求,他们形式多种多样:有人以诗文来赞美自然风光,有人实实在在地生活在山林田园中体验自然的美好,有人把自然作为反抗社会的手段,今天的人们还提倡环境保护来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尽管形式各异,但我们不难发现,人们这样努力的目的都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陶渊明和亨利·大卫·梭罗虽然在时代、国度和文化背景上均相距甚远,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之处——崇尚自然的思想。而我们可以从这种思想得到启迪,找到一个新的角度、一种新的方法,沿着前人探究人与自然的道路走得更远一些、更深入一点。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与梭罗的人生哲学的核心。深深受到自然美的吸引,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归隐的方式去贴近自然。在回归自然的过程当中,他们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人生哲学,并将这种以自然为本的哲学贯穿到人生的各个层面。 他们笔下的自然并非简单的指“自然界”,而是指内心的一种自在的状态,含有自由的意味,并指人的本性,还是一种他们信奉的人生法则。因此,他们的写作是自然的写
在隐逸身形的背后:浅析精神层面上的陶渊明及其影响
作者: 郭阳卿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田园  精神层面  陶渊明  人格  自然 
描述:在我国历史上,陶渊明是知名的隐士,更是一流的文学家。陶渊明不囿于时代风气,躬耕南山,放歌丘壑,开垦出一方自己的精神家园。他牺牲了物质享受而以清贫为代价换取精神自由,显示了精神对物质的高度驾驭。然而在他反复仕隐的人生道路中、在他隐逸身形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精神矛盾与精神危机,显现了其精神层面的复杂性。从
全文:在我国历史上,陶渊明是知名的隐士,更是一流的文学家。陶渊明不囿于时代风气,躬耕南山,放歌丘壑,开垦出一方自己的精神家园。他牺牲了物质享受而以清贫为代价换取精神自由,显示了精神对物质的高度驾驭。然而在他反复仕隐的人生道路中、在他隐逸身形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精神矛盾与精神危机,显现了其精神层面的复杂性。从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碰撞、交织到两种人格的对立统一,陶渊明选择了回归自然、躬耕田园的生活道路,在对自然和对农居生活的质朴爱恋中找到精神的依托,从历史长河中寻找一个守节固穷的群体,构建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归宿,来完成理想人格对现实人格的超越。他是一个人性的率真者,人生的积极实践者,一个达观仁爱者和人生“幸福结局”者。他,为个性解放而隐,为精神自由而生,表现了生命的坚韧与人格的崇高。他的生活态度、人生体验以及精神探索对后世有着深远的意义和深刻的影响。
误落尘网,陶渊明伤不起
作者: 陶士云  来源:百家讲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提起隐士,妇孺皆知者莫如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谓豪华落尽见真淳,其情其景一直让后人玩味到了今天,足见其“千古隐逸诗人之宗”的地位。 其实,陶渊明与林和靖一类的隐士是不一样的,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隐居田园的,而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然而,纵观陶渊明的政治抱负和前后13年的为官
全文:提起隐士,妇孺皆知者莫如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谓豪华落尽见真淳,其情其景一直让后人玩味到了今天,足见其“千古隐逸诗人之宗”的地位。 其实,陶渊明与林和靖一类的隐士是不一样的,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隐居田园的,而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然而,纵观陶渊明的政治抱负和前后13年的为官经历,他的出仕其实是人生的必然选择。 陶渊明是官宦世家出身,自曾祖父起,三代为官,曾祖父陶侃曾官居大司马,权倾一时;此外,外祖父孟嘉也是一代名士,官至征西大将军长史。受家风影响,陶渊明“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并立下了“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高远志向。“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这分明就是一个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少年英雄。而且,面对纷乱的现实,陶渊明“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更希望能早日宏图大展,实现大济苍生的政治理想。 393年,陶渊明应邀出任祭酒一职。在魏晋之时,祭酒位高权重。然而,当时门阀林立,陶渊明出身庶族,加之初入官场,受到同僚的轻视和排挤是可想而知的,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同年,陶渊明又被征召为主簿,但他不为之所动,可能是对那些僚佐有些hold不住。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论陶渊明田园诗对中国诗境的开拓
作者: 刘启云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人生解脱  谢灵运  山水自然  山水诗派  陶渊明  诗歌创作  田园诗  玄言诗  中国诗境 
描述:在南朝晋、宋诗坛,出现过两位卓尔不群的大诗人,一个是开创了山水诗派的谢灵运,一个则是田园诗派的奠基者陶渊明。尽管他们的创作题材不同,美学理想、审美情趣与艺术追求也迥异,但是他们在推进玄言诗从枯燥地敷陈庄玄名理,到理思哲辨向着诗人的审美对象、主体情感靠拢、渐浸直至浑然融洽的纵深演进过程中,都表现出非凡
全文:在南朝晋、宋诗坛,出现过两位卓尔不群的大诗人,一个是开创了山水诗派的谢灵运,一个则是田园诗派的奠基者陶渊明。尽管他们的创作题材不同,美学理想、审美情趣与艺术追求也迥异,但是他们在推进玄言诗从枯燥地敷陈庄玄名理,到理思哲辨向着诗人的审美对象、主体情感靠拢、渐浸直至浑然融洽的纵深演进过程中,都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创造性和廓大的开拓精神,共同为中古诗歌的变革和发展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特别是陶渊明,中古诗歌因为他的出现才有了不同于当时一般作风的富有鲜明个性,深于人情、生活意趣和艺术特色的诗篇。我们知道,东晋以来的百余年间,玄言诗创作是诗坛的主流,正如刘勰所说: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遭,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文心雕龙·时序》)而大多数的玄言诗都是枯燥的直陈玄理:大朴无象,钻之者鲜。玄风虽存,微言靡演。边美哲人,测深钩缅。谁谓道辽,得之无远。这是东晋著名玄言诗人孙绰的(赠温桥诗)。前四句感慨'大朴的无形无象,不可名状,故钻之者鲜,能体悟其玄妙者更少,但若抱朴无为,不以物累其真,不以欲害其神,则物自宾而道自得《老子》三十二章王强往),所以说:谁谓道辽,得之...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评高文先生的《和谐与回归——陶渊明精神家园体系研究》
作者: 范进军  来源: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山水  人格魅力  家园  和谐  回归  精神  古典诗词 
描述:我在讲授《中国古典诗词修养》选修课时,曾用一首七绝来概括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山水方滋庄老退,渊明高格颂田园。左思风力刘琨壮,鲍照悲歌一脉连。所谓“渊明高格”,即是指开创我国田园诗派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他的诗不仅给玄言诗盛行的魏晋诗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更为重要的是,诗人以自己不愿同浊世同流合污
全文:我在讲授《中国古典诗词修养》选修课时,曾用一首七绝来概括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山水方滋庄老退,渊明高格颂田园。左思风力刘琨壮,鲍照悲歌一脉连。所谓“渊明高格”,即是指开创我国田园诗派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他的诗不仅给玄言诗盛行的魏晋诗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更为重要的是,诗人以自己不愿同浊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为历代一切有理想的知识分子树立了洁身自好的榜样。正因为陶渊明诗作艺术上的“高格”和人格魅力上的高格,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像陶渊明这样的著名大诗人,自唐代以来,人们研究的著作可谓不知有多少。今人要想再有所突破,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高文先生却独辟蹊径,借鉴时下文艺美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和方法,通过构建陶诗“精神家园”的生存空间,来扫描当代人生价值取向的轨迹,追求生存境界和人本的和谐意识,为陶诗的研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可以说高文先生的《和谐与回归——陶渊明精神家园体系研究》一书,以自觉的学术意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一方面用静态的、共时的方法研究中国文学史上持续升温的陶渊明现象,另一方面则把陶渊明精神家园与后代诗人及诗歌的关系紧密结合起来,从思想史和接受史的角度,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考察,对中国封建士大夫崇陶、研陶、拟陶、效陶、和陶的文化现象进行挖掘剖析,对他们挥之不去的“陶渊明情结”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爬梳与解构、探论与评判。
试比较陶渊明和鸭长明的隐逸
作者: 孙立立  来源:吉林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陶渊明  鸭长明  隐逸 
描述:隐士文化是特殊时代精神所孕育的独特文化形式。隐逸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一批名士遁迹山林,当起隐士。笔者选择了中日隐士中的代表人物进行探讨,以此来标本性地研究中日隐士在隐逸方面的异同。中国隐士的代表,选择了被称为“古今隐逸之宗”的陶渊明。日本隐士的代表选择了“日本中世隐士文学的开拓者”鸭长明。本论文试图
全文:隐士文化是特殊时代精神所孕育的独特文化形式。隐逸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一批名士遁迹山林,当起隐士。笔者选择了中日隐士中的代表人物进行探讨,以此来标本性地研究中日隐士在隐逸方面的异同。中国隐士的代表,选择了被称为“古今隐逸之宗”的陶渊明。日本隐士的代表选择了“日本中世隐士文学的开拓者”鸭长明。本论文试图通过对陶渊明和鸭长明文学作品以及其所处时代和人生经历的分析,标本性地阐释中日隐士隐逸的异同。分析从三方面展开。第一部分分析二人隐逸社会原因的异同。陶渊明和鸭长明隐逸的共同点是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但他们都生活于乱世。此外,二人走向隐逸的道路,都与其所处时代思想意识的变化密切相关。东晋儒学衰退,玄学盛行;日本平安末期净土宗和无常观对人们的思想影响深远。不同点在于陶渊明的隐逸是对政治的绝望,是消极遁世的老庄思想影响的产物。而鸭长明则主要受无常观的影响。第二部分对造成二人隐逸的个人原因进行分析。二人隐逸个人原因的不同之处在于,陶渊明隐逸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对政治的不满,而鸭长明的隐逸则是由于自身人生经历的不幸而深感人世无常,最终走向归隐。与陶渊明政治色彩浓厚的隐逸相比,鸭长明的隐逸的宗教色彩更浓。第三部分对二人的隐逸生活和隐逸程度进行分析。隐逸原因的不同,造成了二人隐逸程度和隐逸生活的不同。虽然在隐逸后二人都对原来的生活抱有留恋,但由于陶渊明是隐于政治,所以他总是在“仕”与“隐”之间徘徊。归隐后的诗作多赞美田园生活。而鸭长明的隐逸受无常观影响深远,所以他总是彷徨于“现实社会”和“隐”之间,归隐后的作品多感叹人世无常。笔者认为造成二人隐逸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国文化传统的不同。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与此相对,日本文化则具有脱政治性的特点。
上页 1 2 3 ... 88 89 90 ... 99 100 101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