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
作者: 谭卓华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比  杜甫  桃花源  陶渊明  家园 
描述:陶渊明和杜甫是风格迥异的两位大诗人,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他们的差别。本文避熟就新,求同存异,对陶渊明和杜甫的相似之处进行分析。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下面分别给予论述:第一章论述杜甫对陶渊明的接受。第一节包括四个循序渐进的阶段,第二节和第三节从宏观角度分析陶渊明的沉郁和杜甫的萧散,因为这两种风格特点是杜甫能够
全文:四个循序渐进的阶段,第二节和第三节从宏观角度分析陶渊明的沉郁和杜甫的萧散,因为这两种风格特点是杜甫能够接受陶渊明不可或缺的基础。陶渊明的沉郁表现为忠义、悲愤和热情,这三个方面都被杜甫很好地继承了。杜甫
阐释学视角下陶渊明诗歌英译比较研究
作者: 陈明贵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视阈融合  阐释学  诗歌翻译 
描述:多年以来,国内外翻译界都注重将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将译文与原文在形式,内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是否对等作为衡量译文好坏的标准。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歌翻译研究也遵循了传统翻译研究的思路,致力于追求诗歌译文和原文在音,形,意等方面的对等。此外,传统诗歌翻译研究对于诗歌是否可译,诗歌(尤指古典诗
全文:对翻译过程进行探讨,传统的作者/文本中心翻译研究方法对翻译过程中很多语言之外的现象无法提供合理的解释,阻碍了翻译学科的良性发展。现代阐释学由于其对历史性、译者主体性和读者的接受等问题的关注,为翻译研究
在陶渊明诗中寻“真”
作者: 侯艳红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价值  陶诗  人生态度  黏合剂  质性自然  陶渊明  人生追求  盛唐诗  玄学  创作态度 
描述:陶渊明的诗淳朴自然,最大特征是能够将景、事、情、理融为一体,而能将这四者融为一体的黏合剂便是一个“真”字。陈铎曾在《诗谱》中云:“陶渊明,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几于《十九首》矣,但气稍缓耳。于其功夫精密,天然无斧凿痕迹,又出于《十九首》之表者,盛唐诗家风韵皆出于此。” 分析陶诗之“真”,应从以下几个方
全文:精密,天然无斧凿痕迹,又出于《十九首》之表者,盛唐诗家风韵皆出于此。” 分析陶诗之“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第一,陶诗中之“真”首先表现为自然真性。 玄学之所谓“自性”,陶渊明之所谓“质性”,即诗歌
“跌荡昭章,独起众类”:论陶渊明的散文
作者: 李殿玮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辞》  自然景物  劳动人民  《闲情赋》  陶渊明  散文创作  《五柳先生传》  统治阶级  散文发展史 
描述:众所周知,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各种文学史版本和专著对其诗作都给予了充分的论述和评价──这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然而对其散文创作却很少论及,或者一提而过,或者干脆不提──这显然是不公平的。现在有必要对陶渊明的散文创作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以提高人们对陶渊明散文创作的认识,并给予应有的历史
全文:,内容大抵是记述日月天地、征战祭把、狩猎耕耘之类。表面看,好似表现的只是大自然景象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实目的却是表现统治阶级的“功德业绩”。西周时期,散文出现说教,宗旨是总结历代的经验教训,为统治阶级把持和巩固政权服务。战国时期...
[0图]陶渊明诗
作者: 袁行霈评注  来源:北京:中华书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东晋时代  中国  古典诗歌  注释 
描述:陶渊明是两汉至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同时也是卓越的词赋家与散文家。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田园诗、饮酒诗和咏怀诗三大类。其中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他首次将田园生活这一题材引入诗中,开创了田园诗派,其平淡自然、朴实淳厚的艺术风格,为诗坛开辟了新的领地。咏怀诗和饮酒诗,也
全文:题材引入诗中,开创了田园诗派,其平淡自然、朴实淳厚的艺术风格,为诗坛开辟了新的领地。咏怀诗和饮酒诗,也表现了他的高尚节操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袁行霈先生研究陶渊明数十年
论陶渊明诗词作品中的山水情怀
作者: 李娟  来源:读与写(中旬)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水情结  陶渊明  山水情怀 
描述:本文通过对晋代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分析其对山水的热爱之情。通过作品研读,对比其他同类型文人的作品,同种意象在不同时期表达的不同之处等方面进行阐述。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如果
全文:远非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不至于仅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是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钟嵘《诗品》对陶渊明的品第定位
作者: 李悦  来源: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品第  钟嵘诗学理想  宗源  陶渊明诗歌 
描述:作为我国现存最早诗歌评论专著,钟嵘在《诗品》中关于诗人的品评定位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书中关于陶渊明诗歌品第的定位及论证,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后世学人对此问题的研究角度也多种多样。而探究钟嵘的诗学理想和文学观便不难发现其对五言诗的艺术理想和要求在于“文”与“质”的统一以及“雅”与“怨”的统一。陶
全文:表现力欠缺方面的差距。而从宗源出处看,“李陵—曹丕—应璩—陶渊明”这一线的脉络可知,钟嵘将陶诗列为中品是合乎逻辑的。由此看来,钟嵘将陶渊明列入中品,是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与钟嵘个人诗学理想、诗歌审美角度相融合的产物。
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论庄子、屈原和陶渊明的死亡观
作者: 李石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庄子  死亡哲学  陶渊明  屈原  死亡美学 
描述: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变化来审视死亡,对于妻子和自身的死也依然超脱,他的死亡哲学是一种理性的召唤与劝导
全文:表现,从先秦诸子到魏晋南北朝,从庄子、屈原到陶渊明,可说是从哲学到诗,再到哲学与诗结合的过渡,体现了“道——儒道——儒道佛”的渐变融合过程。
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论庄子、屈原和陶渊明的死亡观
作者: 李石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庄子  死亡哲学  陶渊明  屈原  死亡美学 
描述: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变化来审视死亡,对于妻子和自身的死也依然超脱,他的死亡哲学是一种理性的召唤与劝导
全文:表现,从先秦诸子到魏晋南北朝,从庄子、屈原到陶渊明,可说是从哲学到诗,再到哲学与诗结合的过渡,体现了"道——儒道——儒道佛"的渐变融合过程。
试论陶渊明对魏晋风流的背离与补充
作者: 李雨涵  来源:语言文字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魏晋时期是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代之一,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之下,魏晋士人呈现独特的精神风貌,人谓之“魏晋风流”。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一个独特存在。他的诗赋中没有魏晋风流中典型的任诞与恣情放纵,而代之以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他的《归去来兮辞》是魏晋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代表着陶渊明杰出的文学成就,同时凸显出陶
全文: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他的《归去来兮辞》是魏晋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代表着陶渊明杰出的文学成就,同时凸显出陶渊明对魏晋风流的背离与补充,以及他任性自然乐于归隐的人生态度,这两大主题突出地由《归去来兮辞》的主题思想表现出来,这篇赋对后世文人有深远影响,体现了陶渊明人生价值取向。
上页 1 2 3 ... 92 93 94 ... 97 98 99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