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从陶渊明所崇敬的五位女性透视其夫妇关系──兼谈其人格行为和生活理想
作者: 李珺平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行为  夫妇关系  陶渊明  生活理想 
描述:考察一个人的人格行为和生活理想,夫妇关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侧面,历代学者研究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与个人行状,并未直接涉及于此。本文以较为翔实的资料,考察了陶渊明所崇敬的、黔娄等五位女性的行为品德,并以此反观其夫妇关系,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陶渊明高尚冲穆的人格行为和不求闻达的生活态度。
全文:考察一个人的人格行为和生活理想,夫妇关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侧面,历代学者研究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与个人行状,并未直接涉及于此。本文以较为翔实的资料,考察了陶渊明所崇敬的、黔娄等五位女性的行为品德,并以此反观其夫妇关系,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陶渊明高尚冲穆的人格行为和不求闻达的生活态度。
陶渊明“与其同志”说献疑
作者: 郭景华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诗  接受者  沈约  家庭责任感  陶渊明  红颜知己  历史上  列女传  妻子  生活状况 
描述:陶渊明有《和刘柴桑》云: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渊明实在是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男人。历史上在评价陶渊明时,有相当部分接受者把他作为高洁
全文:陶渊明有《和刘柴桑》云: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渊明实在是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男人。历史上在评价陶渊明时,有相当部分接受者把他作为高洁
“大欢止稚子”——读陶渊明诗《责子》
作者: 日尧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懒惰  五言诗  田园  诗歌  题名  肌肤  陶渊明  性格  白发  寄托 
描述:“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这首题名《责子》的五言诗,是陶渊明以儿子们为内容的一首诗歌。名为责子,实乃以子为戏,借子开心、取乐。正如诗人在《止酒》诗中自言:
全文:,是陶渊明以儿子们为内容的一首诗歌。名为责子,实乃以子为戏,借子开心、取乐。正如诗人在《止酒》诗中自言:“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可见,诗人归隐田园后,最大的欢乐就寄托在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身上。
朝鲜李仁《青鹤洞记》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之比较
作者: 王成  来源: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李仁老  游记  陶渊明 
描述:朝鲜李仁《青鹤洞记》与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诸多相似之处,即都以抒发自己的意愿及理想为主要内容;二文虽造语平淡,但所用意象鲜明,寓意深远。因构建各自理想的基础的不同,导致二文的思想旨归各异:《青鹤洞
全文:朝鲜李仁《青鹤洞记》与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诸多相似之处,即都以抒发自己的意愿及理想为主要内容;二文虽造语平淡,但所用意象鲜明,寓意深远。因构建各自理想的基础的不同,导致二文的思想旨归各异:《青鹤洞
朝鲜李仁《青鹤洞记》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之比较
作者: 王成  来源:集宁师专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李仁老  游记  陶渊明 
描述:朝鲜李仁《青鹤洞记》与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诸多相似之处,即都以抒发自己的意愿及理想为主要内容;二文虽造语平淡,但所用意象鲜明,寓意深远。因构建各自理想的基础的不同,导致二文的思想旨归各异:《青鹤洞
全文:朝鲜李仁《青鹤洞记》与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诸多相似之处,即都以抒发自己的意愿及理想为主要内容;二文虽造语平淡,但所用意象鲜明,寓意深远。因构建各自理想的基础的不同,导致二文的思想旨归各异:《青鹤洞
李仁、陶渊明田园诗的美学解读——以《漫兴》《饮酒(五)》为中心
作者: 闫钰卓 刘翔宇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饮酒(五)》  李仁老  美学  陶渊明  田园诗  《漫兴》 
描述:李仁、陶渊明田园诗的美学解读——以《漫兴》《饮酒(五)》为中心
论韩国的第一首“和陶辞”——兼及李仁对陶渊明形象的解读
作者: 崔雄权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仁老  解读  “和陶辞”  陶渊明形象 
描述:李仁对陶渊明形象的解读呈现由误读到理解再到成熟和深化这样一个基本的轨迹。最终在他的笔下陶渊明被解读为能够引起或激发其情感和想象力的人物,即体现人格完美与个体意志自足的高洁儒雅的归隐形象。尽管
全文:李仁对陶渊明形象的解读呈现由误读到理解再到成熟和深化这样一个基本的轨迹。最终在他的笔下陶渊明被解读为能够引起或激发其情感和想象力的人物,即体现人格完美与个体意志自足的高洁儒雅的归隐形象。尽管
“清出于”:论冈村繁对陶渊明诗歌的研究
作者: 杨子彦  来源: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冈村繁全集》于2002年起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后,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陶渊明研究.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①,后代不乏赞美之词,关于陶渊明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在肯定的意义上展开的.所以日本学者冈村繁提出陶渊明“其为人处世是相当不顾节义并十分功利主义的”②的观点,这一另
全文:和驳斥者.本文试图对冈村繁关于陶渊明的研究及国内相关文章进行辨析,同时借此来阐述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清出于”.
暗香·谒陶渊明墓
作者: 丘海洲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当代文学  诗词  中国  《暗香·谒陶渊明墓》 
描述:诗魂何觅?问峰崖泽野,古松青柏。草冢冷森,谁向先生递消息?犹道无分汉晋,只须有、琴书蓑笠。更论些、就菊东篱,乐稚子共亲戚。永夕,颂玉质。羡傲骨高风,醉中飘逸。梓麻可习,能使违心折腰脊?且看英华落处,也试问、桃源踪迹。却总是、斜日外,远山横碧。
全文:诗魂何觅?问峰崖泽野,古松青柏。草冢冷森,谁向先生递消息?犹道无分汉晋,只须有、琴书蓑笠。更论些、就菊东篱,乐稚子共亲戚。永夕,颂玉质。羡傲骨高风,醉中飘逸。梓麻可习,能使违心折腰脊?且看英华落处,也试问、桃源踪迹。却总是、斜日外,远山横碧。
“归来偶似渊明”——论陆游对陶渊明的接受过程
作者: 徐丹丽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陆游  过程  陶渊明  接受 
描述:陶渊明的诗风是有宋一代的审美风尚,陆游因为在用韵、意趣上化用陶诗,表现出宋人学陶的普遍方式,所以常常被人们忽视。陆游学习陶诗的契合点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对陶渊明的接受经过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过程,并以自己的人生体验理解了陶渊明的归隐情趣。陆游晚年退居山阴之后才大力学陶,是陆游晚年诗风与前期
全文:陶渊明的诗风是有宋一代的审美风尚,陆游因为在用韵、意趣上化用陶诗,表现出宋人学陶的普遍方式,所以常常被人们忽视。陆游学习陶诗的契合点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对陶渊明的接受经过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过程,并以自己的人生体验理解了陶渊明的归隐情趣。陆游晚年退居山阴之后才大力学陶,是陆游晚年诗风与前期不同的一个原因。
上页 1 2 ... 7 8 9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