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在元明清及近代的地位及影响
作者: 高建新  来源:零陵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人格  风格 
描述:有元一代,诗风朴素、自然,不尚文采,与陶诗风格正相契合。与前代相比,明人对陶渊明的认识、评价更加深入、细微,更多对具体作品的具体评论。由于陶渊明的事迹日益深入人心,明代出现了许多以陶渊明为题材的绘画、戏剧作品。清人直接继承了明人对陶诗艺术价值的评价,一致标举、备加赞赏陶诗的真朴、自然,言简意丰。近代
全文:列的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梁启超先生对陶渊明情有独钟,其出版于1923年的《陶渊明》一书,是现代陶渊明研究的开山之作。
陶渊明自然主义美学思想对文人园林的影响
作者: 黄谦 徐峰  来源:北京农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文人园林  陶渊明  自然主义 
描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在晋代的审美思潮中,对文人园林影响最大的非东晋诗人陶渊明莫属。陶诗不仅激发无数文人墨客对园林的向往与热爱,更形成一种独特的自然主义美学思想。这种思想不论在造园的意境、造园模式,还是在造园的技巧方面都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文人园林的创作,对中国园林艺术起到深远的影响,同
全文:的意境、造园模式,还是在造园的技巧方面都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文人园林的创作,对中国园林艺术起到深远的影响,同时更需要后人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继续发掘它的美学价值。
“陌生者”叩问的回响——《陶渊明新论》在上海出版感言
作者: 陆晓光  来源: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日文化比较  主体间性  冈村繁  陶渊明 
描述:冈村繁先生在《陶渊明新论》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从表面上看,陶渊明似乎脱离世俗的荣达纷争,始终恪守恬淡寡欲的孤高精神,但实际上,他却是个极任性地固执于自我本位主义生活方式、并且有很强世俗欲望的人物。换言之,支撑他隐逸生活的是一种极其任性的自我意识和奇妙变形了的世俗欲求。”这样的陶渊明新论,在中国学界迄
全文:物。换言之,支撑他隐逸生活的是一种极其任性的自我意识和奇妙变形了的世俗欲求。”这样的陶渊明新论,在中国学界迄今为止的相关研究
英语世界里的一束“东篱”“菊花”——读《陶渊明诗文选译》
作者: 包涵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载欣载奔  平淡自然  陶渊明诗  陶诗  艺术风格  共同财富  精神财富  世界文坛  四十年代  诗味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光辉,照耀我国和世界文坛。各国的优秀文学遗产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然而,要使本国人民享受和利用他国的这笔精神财富,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同样,要使他国人民充分欣赏、理解、从而享用我国文学的精华,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因为这里有语言的障碍。譬
全文:。同样,要使他国人民充分欣赏、理解、从而享用我国文学的精华,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因为这里有语言的障碍。譬如汉诗的英译,不仅需要精通英语,而且需要做大量的严肃而细致的研究工作,甚至付出毕生的精力。在此,我们想到方重先生,他是一位值得敬重的老前辈。早在四十年代
发前人所未发,定千古之是非:读邓安生《陶渊明年谱》
作者: 梁秀荣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卒年  邓安生  故里所在地  生平事迹  《陶渊明年谱》 
描述:传统的治学方法,讲究“知人论世”。不过要真正做到“知人论世”,谈何容易!对于陶渊明这样的作家来说,尤其难上加难。 陶渊明是中古文坛的大家,是对我国一千余年的文学创作以至人们的思想产生过深远影响的诗人,但他生前并未以诗文著称于世;加上家道衰微,引身高蹈,不求闻达,因此身后资料甚少,以至逝世不到百年,
全文:过深远影响的诗人,但他生前并未以诗文著称于世;加上家道衰微,引身高蹈,不求闻达,因此身后资料甚少,以至逝世不到百年,遂致名字歧异,年岁不明,里居难辨……。资料缺乏,乱窦丛生,此诚研究陶渊明身世之一大困难。
英语世界里的一束“东篱”“菊花”-读《陶渊明诗文选译》
作者: 包涵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视觉形象  英译  语言  汉诗  中国古典诗文  菊花  译文  诗味  英语世界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光辉,照耀我国和世界文坛。各国的优秀文学遗产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然而,要使本国人民享受和利用他国的这笔精神财富,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同样,要使他国人民充分欣赏、理解、从而享用我国文学的精华,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因为这里有语言的障碍。譬
全文:。同样,要使他国人民充分欣赏、理解、从而享用我国文学的精华,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因为这里有语言的障碍。譬如汉诗的英译,不仅需要精通英语,而且需要做大量的严肃而细致的研究工作,甚至付出毕生的精力。在此,我们想到方重先生,他是一位值得敬重的老前辈。早在四十年代
论陶渊明矛盾人生的诗意超越
作者: 吴启翠  来源:延边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意超越  陶渊明  矛盾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文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创造自然和谐之美的艺术家,陶渊明在中国文化史上,在很多方面达到了世文人难以逾越的高峰。清新自然的田园诗情,冲淡平和的艺术境界,高旷清远的理想人格,和超然物外的审美心境,构成了独具魅力的陶学文化。然而,透过其诗文和谐的
全文:咀嚼人生痛苦时,对矛盾、冲突进行了化解,他对人生的矛盾进行了多方面超越,把矛盾人生拉入审美之途,把现实人生通过诗文进行升华与超越,最终寻求到了人生与诗意的归宿。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以及文艺心理学的相关
从日常生活到隐逸——论陶渊明对隐逸的诗意沉思
作者: 赵建华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逃逸  隐逸  隐藏  逃避 
描述:论文的主旨是讨论“隐逸”,但这里所讨论的隐逸不仅限于政治生活领域中的一种特定的在野生活样式。论文是在存在(being)的意义上对隐逸加以讨论的。其所欲讨论的是真理、本质的隐与显的问题,是生活整体的隐与显的问题。迄今为止的追求真理、本质的思想都是处于隐逸之隐藏的阶段,因为真理、本质必须是隐藏的、遮敝的
全文:与显的问题。迄今为止的追求真理、本质的思想都是处于隐逸之隐藏的阶段,因为真理、本质必须是隐藏的、遮敝的;而思想追求则是一个解蔽[1]、昌明的过程;同时真理、本质又是不断逃逸的。从而真理、本质的存在就是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陶渊明诗歌中的意象翻译
作者: 张洁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  翻译策略  接受美学  意象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意象。众所周知,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因此,诗歌翻译中对于意象的翻译就显得尤其重要,也充满了困难。那么如何能够恰当地将这些意象翻译成英语就成了一大问题。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文化、读者接受等,我们不能一直采用直译的方法来翻译意象,而需要采用
全文:了陶渊明诗歌中意象的翻译。接受美学首次将重心由文本转向了文本与读者的关系上,并提出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才构成了一部作品的意义。这个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接受美学的主要概念包括读者期待、文本
与陶渊明相关并称的批评学意义
作者: 李永雅  来源:暨南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并称  陶杜  语义网络  陶渊明  陶谢 
描述:在古代文论中,“文人并称”是指仅保留对象的姓氏,以简略形式同时称谓两名或以上的文人,并经历一定的意义积累过程,长期沿用的现象。并称现象衍生的一系列并称词汇,是古代批评术语中的非常规成员,具有一定的解释学意义。围绕某个诗人形成的并称词汇,据其语义关系,组成了一张辐射形的网络,这张语义网络能反映该诗人的
全文:的并称词汇数量多,意义复杂,具有研究价值。与陶渊明相关并称的批评学意义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对陶渊明接受史的研究具有直接借鉴意义。其次,并称成立时的理据反映了中国古代诗学批评的审美特征。据此划分,与陶渊明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