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论译者主体性在陶渊明田园诗英译中的适度发挥:以陶诗两英译本为例
-
作者:
叶春露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歌 亚瑟·韦利 许渊冲 适度发挥 译者主体性
-
描述:古典诗歌翻译是艺术性与科学性的最集中体现,译者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他既是原诗歌的读者,又是目标文本的作者。因此,他的主体性发挥适度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诗歌翻译的长远发展。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随着“文化转向”的出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可、地位也得到极大提升,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层出不穷。陶渊明
-
全文:古典诗歌翻译是艺术性与科学性的最集中体现,译者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他既是原诗歌的读者,又是目标文本的作者。因此,他的主体性发挥适度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诗歌翻译的长远发展。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随着“文化转向”的出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可、地位也得到极大提升,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层出不穷。陶渊明田园诗歌素以语言质朴、风格清新、情景交融著称,是中国古典诗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众多译者和学者的重视。每一首的英译本都有十余种。其中,著名英国汉学家亚瑟·韦利最早开始从事陶诗英译,他选了陶渊明的十二首诗歌译作散体,影响深远。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代表人物许渊冲先生的译本则尽力保留了陶诗原有的优美韵律和深刻内涵,广为流传。作为生活时代相隔七十二年的不同主体,他们的译本都有着明显的代表性,充分体现了他们在不同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影响下的不同的主体性。因此,本文以译者主体性为理论依据,首先厘定了译者主体性的含义,分析了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及个性等因素对主体性发挥的影响。其次,通过分析两位译者在英译陶渊明四首田园诗中的主体性差异,总结出了发挥译者主体性在英译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优势与不足,并试图为译者主体性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适度性发挥寻求一定的解决办法,以期为中国古典诗歌英译和主体性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
陶渊明、谢灵运与道教关系之再审视
-
作者:
姚素华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谢灵运 道教 陶渊明 天命
-
描述:中仍能保持超然、自由的心灵境界。另外,道教教义对于天命的敬畏与对于自然的亲近也深刻地影响到了陶、谢的世
-
全文:陶渊明、谢灵运其人其文深受道教的影响。以往的研究者常常只强调陶、谢对于道教的虔诚皈依,事实上皈依之路,艰难而执着。陶渊明和谢灵运作为道教徒在艰难的求仙之途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使其在异常昏暗的政治环境中仍能保持超然、自由的心灵境界。另外,道教教义对于天命的敬畏与对于自然的亲近也深刻地影响到了陶、谢的世界观,使之形成了一种对于自然与天命双向认同的态度。这一点对于准确理解陶渊明的"委运任化"观和谢灵运"守道顺性"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
退溪李滉对陶渊明文学的接受
-
作者:
孟群 来源:延边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汉诗 李滉 陶渊明 国文诗
-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和获得世界声誉的诗人。李混是朝鲜朝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诗人,在韩国哲学思想史及韩国汉文学史上具有深刻影响。李混在韩国汉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他积极接受陶渊明诗歌密不可分,而陶渊明思想对他的诗歌创作及韩国汉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运用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李混对陶渊明诗
-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和获得世界声誉的诗人。李混是朝鲜朝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诗人,在韩国哲学思想史及韩国汉文学史上具有深刻影响。李混在韩国汉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他积极接受陶渊明诗歌密不可分,而陶渊明思想对他的诗歌创作及韩国汉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运用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李混对陶渊明诗歌作品的接受与运用进行比较、探讨陶渊明与李滉诗歌作品的思想内涵,并从接受美学角度发掘陶渊明与李混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进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李混诗歌作品,为韩国汉文学的研究和中国陶渊明的研究提供借鉴。本论文有比较文学理论为依据,以李混对陶渊明文学接受的不同角度加以论述。首先,考察了两人的时代背景、生平、文学思想、文学史上地位的异同,揭示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动态和现状,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对李混接受陶渊明文学的途径进行了研究。朝鲜朝前期“朱熹热”使其著作和诗篇大量传入韩国,引起了文坛上效陶慕陶的风潮。且这一时期大量地出版了陶渊明文集。李混生活在朝鲜朝中期,社会动荡,党争士祸连绵不断。“陶渊明五仕五隐,李混三仕三隐”,陶渊明不仕二朝,固穷守节的高尚人格为舛劫多难的李混点亮了人生的启明灯。社会背景和人生经历为李混积极接受陶渊明提供了外部条件。第三,探讨了李滉汉诗作品中陶渊明文学的影响。李混所创作的2000多首汉诗中有76首直接显示了陶渊明文学的痕迹,120多首诗间接地表达出了陶渊明精神。又李混诗中运用了“虎溪三笑”等与陶渊明相关的典故,表达了崇尚儒教、向往陶渊明隐逸生活的观点。李混汉诗作品表达了陶渊明的隐士精神和沉醉精神。第四,研究分析李混国文作品中陶渊明文学的影响。李混国文代表作《陶山十二曲》在形式上模仿了朱熹的《武夷棹歌》,而朱熹的创作灵感是源于陶渊明的。李混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在每首时调的初章和中章以平淡、通俗、质朴的语言体现出了陶渊明物我两忘的境界,终章表达了育人育才、忧国忠君的儒家思想,充分体现了李滉国文创作的艺术特点。最后,综合以上有关李混对陶渊明文学的接受研究成果进行总结。陶渊明诗在韩国的传播与发展可以说是中朝文学交流的一个缩影,其中李混诗歌作品再现了陶渊明诗歌的境界和神韵。有关李混对陶渊明文学的接受研究在中韩比较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
论威廉·华兹华斯与陶渊明创作理念的相似性
-
作者:
邱瑜毅 张莲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兹华斯 清新自然 陶渊明 真情流露 创作理念
-
描述:作为湖畔诗人之一的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而陶渊明(365—427A.D.)是中国古代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两位诗人尽管生活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时空国度,却有着类似的诗歌创作理念。他们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着这一特色—对真情实感的细致表达。
-
全文:作为湖畔诗人之一的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而陶渊明(365—427A.D.)是中国古代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两位诗人尽管生活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时空国度,却有着类似的诗歌创作理念。他们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着这一特色—对真情实感的细致表达。这两位伟大的诗人通过各自的作品为文学世界增添着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
陶渊明的人生思考与精神超脱
-
作者:
程自信 王友胜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实现 精神超脱 解放精神 人生体验 陶渊明 解脱方式 后世文人 价值关怀 人生反思 中国文人
-
描述:本文从主体批评的角度,对陶渊明之所以成为伟大诗人并在后人心目中有着崇高地位的因由作了深入剖折。文章力求揭示创作主体深层的心理底蕴,从诗人的性格气质、志趣爱好、人生体验及日常喜怒哀乐等内在心态去作综合性考察。文章对陶渊明内心关于出处仕隐的矛盾,对生命价值与人格自由的认识依次作了论述。指出陶渊明一生,既
-
全文:本文从主体批评的角度,对陶渊明之所以成为伟大诗人并在后人心目中有着崇高地位的因由作了深入剖折。文章力求揭示创作主体深层的心理底蕴,从诗人的性格气质、志趣爱好、人生体验及日常喜怒哀乐等内在心态去作综合性考察。文章对陶渊明内心关于出处仕隐的矛盾,对生命价值与人格自由的认识依次作了论述。指出陶渊明一生,既追求功业,忧患生死,又始终以一种越然的解脱方式,去抚慰那因人生反思,现实困厄所受损的心灵。陶渊明的立身处世,为后世文人树立了榜样;陶渊明在返归、讴歌自然时所体现出来的个性解放精神,对后世文人深有启迪。这正是陶渊明及其作品对后人具有神奇魅力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
从《红楼梦》看阮籍、嵇康、陶渊明对曹雪芹的影响
-
作者:
高淮生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风 红楼梦 陶渊明 人格范型 嵇康 曹雪芹 阮籍 神
-
描述:陶潜、阮籍、嵇康均为魏晋名士,他们的个性品格与精神风范、思想情感与认知方式、乃至悲患与风流,都可以在《红楼梦》里见到明显的印迹。尽管曹雪芹与他们之间的政治思想倾向、人生经历与志趣、精神追求与审美理想等看似很不相同,然而,他们毕竟同为封建社会中最杰出的文人,阮、嵇、陶在其诗文中所表现的思想与理想,同曹
-
全文:等看似很不相同,然而,他们毕竟同为封建社会中最杰出的文人,阮、嵇、陶在其诗文中所表现的思想与理想,同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表现的思想与理想竟有不少惊人的相似、相通之处。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1
-
放达之中见悲愤 豪健之中藏忧勤--读陶渊明的《杂诗》
-
作者:
曹海东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隐逸诗人 陶渊明 杂诗 《诗品》 纵浪大化 豪健 沈德潜 “隐士” 文学批评家
-
描述:自从梁朝文学批评家钟嵘的《诗品》把陶渊明奉为“隐逸诗人之宗”后,陶氏似乎与“隐士”之名结下了不解之缘。的确,陶氏归居田园,澹泊自处,或“采菊东篱下”,“灵府长独闲”,或“种豆南山下”,“穷通靡攸虑”,或“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俨然一派“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道家风骨,与那些岩穴孤处、浮云
-
全文:自从梁朝文学批评家钟嵘的《诗品》把陶渊明奉为“隐逸诗人之宗”后,陶氏似乎与“隐士”之名结下了不解之缘。的确,陶氏归居田园,澹泊自处,或“采菊东篱下”,“灵府长独闲”,或“种豆南山下”,“穷通靡攸虑”,或“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俨然一派“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道家风骨,与那些岩穴孤处、浮云野鹤般的隐士颇多相类之处。但是,这只看到了问题的一方面,如果仔细品味一下陶氏流传至今的诗文,便不难发现,在那淡忘世情、怡情自得的表层下,潜藏着他那情系现实、愤世疾俗的滚荡的心。诚如前贤所指出的:“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鲁迅语);“晋人多尚放,独渊明有忧勤语,……有悲愤语”(沈德潜《说诗睟语》)。在此,品读这篇《杂诗》,我们可以感到诗中一颗历尽人生磨难后的心灵在震
-
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
-
作者:
谭卓华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比 杜甫 桃花源 陶渊明 家园
-
描述:陶渊明和杜甫是风格迥异的两位大诗人,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他们的差别。本文避熟就新,求同存异,对陶渊明和杜甫的相似之处进行分析。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下面分别给予论述:第一章论述杜甫对陶渊明的接受。第一节包括四个循序渐进的阶段,第二节和第三节从宏观角度分析陶渊明的沉郁和杜甫的萧散,因为这两种风格特点是杜甫能够
-
全文:陶渊明和杜甫是风格迥异的两位大诗人,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他们的差别。本文避熟就新,求同存异,对陶渊明和杜甫的相似之处进行分析。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下面分别给予论述:第一章论述杜甫对陶渊明的接受。第一节包括四个循序渐进的阶段,第二节和第三节从宏观角度分析陶渊明的沉郁和杜甫的萧散,因为这两种风格特点是杜甫能够接受陶渊明不可或缺的基础。陶渊明的沉郁表现为忠义、悲愤和热情,这三个方面都被杜甫很好地继承了。杜甫的萧散表现为隐逸、欢快和悠闲,接近陶渊明的主导风格。这种分析基于历代的诗歌评论,从中抽绎出最接近真实的结论,从而与当下人普遍的看法即陶渊明只有冲淡而杜甫一味沉郁形成最强烈的对比,打通了陶杜看似不可逾越的鸿沟。沉郁是刻苦的努力,冲淡是成熟的表现,由沉郁转变成冲淡,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是陶杜诗歌的共同特征,是区别于其他诗人的最重要原因。第二章继续比较陶杜在诗歌艺术和处世哲学方面的共同境界。从炼字、造句、篇章、气韵、风格、成就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小到大,由诗及人,具体考察他们的相同之处。入世而又出世,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平淡之极乃为波澜,是陶杜的共同境界。无论是他们的诗歌还是为人,都经过了一个从沉郁到萧散的过程,有一段先入世而后出世的出处去就。第三章用桃花源意象作为个案,研究杜甫对桃花源的实地追寻、对精神家园的执著守望以及对桃花源的全面超越,从中可以看出杜甫对陶渊明的深刻同情和理解。第一节引用陈寅恪的考证,第二节引用苏轼的观点,第三节则吸收了陈贻焮的观点,然后将杜诗中的“桃源”、“桃花”意象作具体的分析。文章最后认为陶渊明和杜甫在田园诗上、在桃花和桃花源意象上、在沉郁和萧散上、在诗歌艺术和处世哲学上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用诗歌构建的精神家园,是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
-
陶渊明诗歌英译比较与教学:以饮酒(五)为例
-
作者:
冉迅迅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英译 教学 陶渊明 对外汉语
-
描述: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歌是中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陶渊明诗歌影响深远,其最显著的,被公认的艺术特色就是平淡自然、质朴无华。自齐梁起,陶渊明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受到关注,后经唐时王维、杜甫、宋时苏轼、辛弃疾推崇,誉满学界。陶渊明诗歌翻译开始于1898年,由德语译成,自此,陶诗
-
全文: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歌是中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陶渊明诗歌影响深远,其最显著的,被公认的艺术特色就是平淡自然、质朴无华。自齐梁起,陶渊明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受到关注,后经唐时王维、杜甫、宋时苏轼、辛弃疾推崇,誉满学界。陶渊明诗歌翻译开始于1898年,由德语译成,自此,陶诗吸引着众多海外不同背景的译者为之笔译不辍。尤其陶诗英译版本繁多,笔者以方重、谭时霖和汪榕培的《饮酒(五)》英译为例,对其进行比较。以陶渊明诗歌(以饮酒V为例),以外国学生为对象,设计教学案例一篇,探讨诗歌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随着世界文化交流步伐的日益加快,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已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对外教学和其它传播方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星——陶渊明,应当也必将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名人。
-
鲁迅论陶渊明
-
作者:
唐应光 来源: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载欣载奔 悠然见南山 李杜 陶诗 万世师表 文宣王 中国中古文学史 国家分裂 归去来辞 政权更迭
-
描述:常言道:“乱世出忠臣,治世出诗人”,但也有例外。在那国家分裂、战祸频仍、政权更迭的魏晋南北朝年代,却出了个其声名不亚于屈原、司马迁、李杜韩柳、苏东坡的诗人文学家,那就是陶渊明。说起来,陶渊明的命运与孔子颇相似。孔子在世时周游列国,推行“仁政”理念,在到处碰壁之后,不得已回老家传道、办学。在他身后,声
-
全文:孔子颇相似。孔子在世时周游列国,推行“仁政”理念,在到处碰壁之后,不得已回老家传道、办学。在他身后,声誉日隆,成了“万世师表”“大成至圣文宣王”,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