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在后代的发展
-
作者:
刘学忠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范成大 陶诗 田园生活 田园风光 孟浩然 陶渊明 田园诗 四时田园杂兴 农村生活 主要表现
-
描述:开篇先须明确一个问题,即什么是田园诗?如果不对田园诗作一规定性的界说,则在探讨其演进时,就会目迷五色而陷入头绪纷繁、难明主线之困境。一般认为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就叫田园诗,其实这样顾名思义的认识有些肤廓而模糊,因为同以农村田园为题材,但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美学风味却可以是不一样的。有些意在揭露和反映农村黑
-
全文:开篇先须明确一个问题,即什么是田园诗?如果不对田园诗作一规定性的界说,则在探讨其演进时,就会目迷五色而陷入头绪纷繁、难明主线之困境。一般认为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就叫田园诗,其实这样顾名思义的认识有些肤廓而模糊,因为同以农村田园为题材,但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美学风味却可以是不一样的。有些意在揭露和反映农村黑暗现实的,如白居易的《观刈麦》及范成大的前后《催租行》等,能不能算
-
诗酒风流各不同——陶渊明、李白文化类型多维比较
-
作者:
何念龙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白 陶渊明 浪漫诗人 隐士诗人
-
描述:陶渊明和李白最大之异是人生道路、价值取向和精神归宿的不同。陶从容坚定地选择了归隐之路,超然高蹈;李则一生痴迷在“功成身退”的美梦之中不得解脱。陶力保心性之真,平和淡远;李展现情感之真,任情而为。陶饮酒为闲雅品味,李饮酒是豪情畅怀;作为诗性文化符号,陶主要是“隐士诗人”的代表,李白则是具有多重文化内涵
-
全文:陶渊明和李白最大之异是人生道路、价值取向和精神归宿的不同。陶从容坚定地选择了归隐之路,超然高蹈;李则一生痴迷在“功成身退”的美梦之中不得解脱。陶力保心性之真,平和淡远;李展现情感之真,任情而为。陶饮酒为闲雅品味,李饮酒是豪情畅怀;作为诗性文化符号,陶主要是“隐士诗人”的代表,李白则是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自由浪漫、傲视权贵、诗酒酣畅、天赋才华的诗人典型。他们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这一个”。
-
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天地境界”——试论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之思想价值
-
作者:
高原 来源:甘肃高师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陶渊明 极高明而道中庸 天地境界
-
描述: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所表现的诗意与襟怀现实而完美地昭示了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生境界。或者说,借用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说”,可以认为《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代表了陶渊明站在“天地境界”对自然、功利乃至道德境界的同时超越。这就是陶渊明选择返归田园过耕读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勇气与智慧的
-
全文: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所表现的诗意与襟怀现实而完美地昭示了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生境界。或者说,借用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说”,可以认为《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代表了陶渊明站在“天地境界”对自然、功利乃至道德境界的同时超越。这就是陶渊明选择返归田园过耕读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勇气与智慧的思想资源,也是陶渊明为人为诗何以超绝凡俗的根本原因。
-
从精神的漫游到诗意的生存——试论陶渊明对中国文人士大夫精神家园的最后建构
-
作者:
王文岭 来源: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风 精神漫游 个性 田园异化 诗意生存
-
描述:在魏晋南北朝以前 ,田园是朦胧而缥渺的 ,东汉张衡《归田赋》中的田园方才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 ,然而张衡毕竟没有归田。晋宋之际的陶渊明葛巾短褐 ,以农人的装束 ,以文人的心境雅趣 ,躬耕南山 ,放歌丘壑 ,完成了这方精神家园的最后也是最现实的建构。后世的田园向典雅而华美的园林发展 ,成为一般文人士
-
全文:在魏晋南北朝以前 ,田园是朦胧而缥渺的 ,东汉张衡《归田赋》中的田园方才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 ,然而张衡毕竟没有归田。晋宋之际的陶渊明葛巾短褐 ,以农人的装束 ,以文人的心境雅趣 ,躬耕南山 ,放歌丘壑 ,完成了这方精神家园的最后也是最现实的建构。后世的田园向典雅而华美的园林发展 ,成为一般文人士大夫可望而不可及的贵族乐园 ,失却了精神家园最初的特质 ,这是田园的异化 ,也是精神家园的丧失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陶渊明研究”征稿
-
作者:暂无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接受研究 文学作品 研究成果 教育学院 学术研究 哲学研究 陶渊明研究 园林文化 理论研究
-
描述:自2016年下半年起,《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将开设“陶渊明研究”栏目,特向海内外各界征集关于陶渊明的各类研究成果,包括陶渊明文学作品研究、陶渊明的哲学研究、陶学理论研究、陶渊明接受研究、陶渊明年谱研究、陶氏谱牒研究、陶渊明与中国艺术(书法、美术等)研究、陶渊明与酒文化研究、陶渊明与园林文化研究、陶渊明
-
全文:自2016年下半年起,《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将开设“陶渊明研究”栏目,特向海内外各界征集关于陶渊明的各类研究成果,包括陶渊明文学作品研究、陶渊明的哲学研究、陶学理论研究、陶渊明接受研究、陶渊明年谱研究、陶氏谱牒研究、陶渊明与中国艺术(书法、美术等)研究、陶渊明与酒文化研究、陶渊明与园林文化研究、陶渊明与域外作家比较研究,等等。本栏目开设的目的在于关注陶渊明研究的前沿问题、焦点问题以及新的研究动态,全面推进并深化陶渊明学术研究。
-
陶渊明诗歌的“静穆”论
-
作者:
陈玉杰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 诗学 传统文化 静穆
-
描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典雅静穆被看作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朱光潜先生首先提出的诗学“静穆”说认为,“静穆”之美是诗歌艺术的一种最高理想。 围绕陶渊明的“静穆”说引发了不少争论,文章分
-
全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典雅静穆被看作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朱光潜先生首先提出的诗学“静穆”说认为,“静穆”之美是诗歌艺术的一种最高理想。 围绕陶渊明的“静穆”说引发了不少争论,文章分
-
金代诗人与诗学视野中的陶渊明
-
作者:
张秋爽 来源:吉林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代诗歌 陶渊明 接受
-
描述:陶渊明(365?-427)谢世后,其人其诗成了文学史上长久不衰的话题。至北宋,陶渊明成为文人理想人格和诗歌美学的双重典范。金代诗歌一百二十年的发展中陶渊明的身影亦随处可见;金末,随着文学创作高峰的到来,陶渊明的接受也在赵秉文、王若虚和元好问的手中得到全面深化。金代文学在对汉文化的融合与排拒的涵化中前
-
全文:陶渊明(365?-427)谢世后,其人其诗成了文学史上长久不衰的话题。至北宋,陶渊明成为文人理想人格和诗歌美学的双重典范。金代诗歌一百二十年的发展中陶渊明的身影亦随处可见;金末,随着文学创作高峰的到来,陶渊明的接受也在赵秉文、王若虚和元好问的手中得到全面深化。金代文学在对汉文化的融合与排拒的涵化中前行,对陶渊明的接受一方面体现出接受史上的共性成果,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文化建构和时代背景下的接受心理的自身特点。
-
“清出于老”:论冈村繁对陶渊明诗歌的研究
-
作者:
杨子彦 来源:建设性、包容心、民族化——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冈村繁全集》于2002年起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后,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陶渊明研究。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①,后代不乏赞美之词,关于陶渊明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在肯定的意义上展开的。所以日本学者冈村繁提出陶渊明"其为人处世是相当不顾节义并十分功利主义的"~②的观点,这
-
全文:《冈村繁全集》于2002年起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后,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陶渊明研究。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①,后代不乏赞美之词,关于陶渊明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在肯定的意义上展开的。所以日本学者冈村繁提出陶渊明"其为人处世是相当不顾节义并十分功利主义的"~②的观点,这一另类的声音,犹如在平静的水面丢入一粒石块,激起不小的水花。对
-
玄之又玄,万物归真——嵇康、陶渊明玄学人生观的差异及走向
-
作者:
刘洁 来源: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嵇康 自然 玄学人生观 生活化
-
描述:嵇康、陶渊明之玄学人生观各有不同,嵇康将其诗化、人间化,陶渊明将其生活化。嵇康和陶渊明由于身份地位、经济原因、死生态度、政治态度及性格差异等因素,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他们对于山水和田园的不同走向,并对其玄学人生现造成了重要影响。嵇康和陶渊明的身上各自体现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一面,嵇康式的没有社
-
全文:对其玄学人生现造成了重要影响。嵇康和陶渊明的身上各自体现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一面,嵇康式的没有社会联系与承担的玄学人生观无法实现,而接近下层人民、亲身劳动的陶渊明为玄学人生观添上了生活的色彩,有
-
玄之又玄,万物归寅——嵇康、陶渊明玄学人生观的差异及走向
-
作者:
刘洁 来源: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嵇康 自然 玄学人生观 生活化
-
描述:嵇康、陶渊明之玄学人生观各有不同,嵇康将其诗化、人间化,陶渊明将其生活化。嵇康和陶渊明由于身份地位、经济原因、死生态度、政治态度及性格差异等因素,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他们对于山水和田园的不同走向,并对其玄学人生观造成了重要影响。嵇康和陶渊明的身上各自体现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一面,嵇康式的没有社
-
全文:对其玄学人生观造成了重要影响。嵇康和陶渊明的身上各自体现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一面,嵇康式的没有社会联系与承担的玄学人生观无法实现,而接近下层人民、亲身劳动的陶渊明为玄学人生观添上了生活的色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