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的形貌及其艺术想象
-
作者:
吕菊 来源:肇庆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标准像 神仙色彩 想象 风湿 丰满
-
描述:从最直观的美术作品中看到的陶渊明形象,就已经经过了民族心理、文化理想的包装和美化。其中包括对品德高尚者的美好想象、陶渊明诗文的影响和中国文化中的神仙色彩。而实际上陶渊明苦于疟疾和风湿,身体病弱。
-
全文:从最直观的美术作品中看到的陶渊明形象,就已经经过了民族心理、文化理想的包装和美化。其中包括对品德高尚者的美好想象、陶渊明诗文的影响和中国文化中的神仙色彩。而实际上陶渊明苦于疟疾和风湿,身体病弱。
-
浅论陶渊明人格之醇厚的人情味
-
作者:
李彦彦 朱海燕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人情味 人格
-
描述:提到陶渊明的人格,人们历来仰赞其辞官归隐、高蹈出世的一面,而忽略了其避官不避俗、深情入世的一面。其实,陶渊明人格上的巨大魅力不仅在其志趣高远,更在于他还极富人情味。本文拟就此浅谈一点愚见,以期能对陶渊明其人其诗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
全文:提到陶渊明的人格,人们历来仰赞其辞官归隐、高蹈出世的一面,而忽略了其避官不避俗、深情入世的一面。其实,陶渊明人格上的巨大魅力不仅在其志趣高远,更在于他还极富人情味。本文拟就此浅谈一点愚见,以期能对陶渊明其人其诗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
论陶渊明对《古诗十九首》的接受
-
作者:
高政锐 张希玲 来源: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创高格 生死主题 语词接受 陶渊明 《古诗十九首》
-
描述:陶诗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在语词接受上,陶渊明拟古而非泥古,创作上自成一格.在风貌特征上,陶诗自创高格,与十九首和而不同.陶渊明创作上所表现的生死观,是对十九首生死主题的回归与升华,同时也标志着文人在寻找精神家园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全文:陶诗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在语词接受上,陶渊明拟古而非泥古,创作上自成一格.在风貌特征上,陶诗自创高格,与十九首和而不同.陶渊明创作上所表现的生死观,是对十九首生死主题的回归与升华,同时也标志着文人在寻找精神家园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死亡的救赎之曲:论陶渊明的挽歌创作
-
作者:
王伟萍 来源: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挽歌创作 《挽歌》三章
-
描述:在陶渊明的一生中,死亡如影相随.为拂去头上浓重的死亡阴影,陶渊明转而向道、佛寻求救赎,化解其对死亡痛苦和恐惧.三章,为陶渊明轻死哲理之实践,亦是其面对死亡而唱响的救赎之曲,在貌似旷达的语词背后深藏的是其对死的浓重哀伤和对生的深深留恋.
-
全文:在陶渊明的一生中,死亡如影相随.为拂去头上浓重的死亡阴影,陶渊明转而向道、佛寻求救赎,化解其对死亡痛苦和恐惧.三章,为陶渊明轻死哲理之实践,亦是其面对死亡而唱响的救赎之曲,在貌似旷达的语词背后深藏的是其对死的浓重哀伤和对生的深深留恋.
-
文质兼美 情境俱佳:陶渊明《桃花源记》赏析
-
作者:
万福明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桃花源 陶渊明
-
描述:《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文章叙事脉络清晰,描写生动传神,语言精练优美,主题深刻而含蓄。在《桃花源记》中,作者为后世虚构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成为后世向往中的理想圣地。
-
全文:《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文章叙事脉络清晰,描写生动传神,语言精练优美,主题深刻而含蓄。在《桃花源记》中,作者为后世虚构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成为后世向往中的理想圣地。
-
压抑、克制下的“闲远自得”:陶渊明归隐后的心态分析
-
作者:
张秋爽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心态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二十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作品内容与写作年代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而终其一生的。
-
全文: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二十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作品内容与写作年代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而终其一生的。
-
压抑、克制下的“闲远自得”:陶渊明归隐后的心态分析
-
作者:
张秋爽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心态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二十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作品内容与写作年代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而终其一生的。
-
全文: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二十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作品内容与写作年代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而终其一生的。
-
率性任达的田园情趣与松菊节操——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教学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
作者:
王永汉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官僚地主 教学 士不遇 作者 田园生活 官场生活 陶渊明 节操 劳动生活 率性
-
描述:陶潜(365-427),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他在《与子俨等疏》中说自己少而穷苦,《自祭文》中说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红唏红俗冬陈,看来他早年的生活是相当穷窘的。青年时期,由
-
全文:陶潜(365-427),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他在《与子俨等疏》中说自己少而穷苦,《自祭文》中说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红唏红俗冬陈,看来他早年的生活是相当穷窘的。青年时期,由
-
浅谈陶渊明诗歌中的悲剧意识
-
作者:
李浩 来源:云南大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陶渊明的隐士情怀历来为后世文人士子所推崇,士大夫们从他洒脱恬淡、质朴清新的诗歌中汲取高而雅的精神建构,并以此为据点建设自己狭隘意义上的“隐居”———与官场俗世在心灵上的背离与脱节。陶诗中固然有浓郁的隐逸风情(这特别表现在其田园诗中),疲于官场的文人们由是以之为砖瓦搭建成自己的栖息地。但在把“学而优则
-
全文:陶渊明的隐士情怀历来为后世文人士子所推崇,士大夫们从他洒脱恬淡、质朴清新的诗歌中汲取高而雅的精神建构,并以此为据点建设自己狭隘意义上的“隐居”———与官场俗世在心灵上的背离与脱节。陶诗中固然有浓郁的隐逸风情(这特别表现在其田园诗中),疲于官场的文人们由是以之为砖瓦搭建成自己的栖息地。但在把“学而优则
-
休闲于自我超越中拥有:论陶渊明对宋词的思想影响
-
作者:
张翠爱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宋词 休闲 自我超越
-
描述:幼年便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陶渊明,早年有着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所以,振兴家族、光耀门庭并实现个人的政治抱负就成了他前半生的人生追求。但陶渊明发现要想享受门第和家族带来的荣誉和利益,就必须付出心为形役的代价。视官场为樊笼密网的陶渊明不愿屈从外物扭曲自我,毅然地返回田园。陶渊明爱惜名利而又看破名利、不喜贫穷
-
全文:功名利禄的厌倦,而且陶渊明安贫知足、守拙养真的思想使多数本不贫穷的词人抑制了物欲的膨胀,也使部分贫穷的词人因之而畅享贫苦平生。通过这些自我超越的诗词,我们不仅可以懂得他们何以拥有了让世人无限向往的诗意的休闲生活,而且还可以获得休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