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明彻达观 新奇真实——读陶渊明《挽歌诗》三首
-
作者:
吴小如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魂气 荣与辱 自祭文 拟挽歌辞 陶诗 比兴手法 挽歌诗 萧统《文选》 浮蚁 千秋万岁
-
描述: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桔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
全文: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桔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
真了悟 真旷达:说陶渊明《挽歌诗》三首
-
作者:
龚斌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观 生死问题 饮酒 陶渊明 挽歌诗 人生 良友 临终前 生与死 汉末
-
描述: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
-
全文: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
-
无依的孤云:陶渊明与晋宋政局
-
作者:
范子烨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门阀政治 归隐 晋宋政局 陶渊明 仕宦
-
描述:本文从《归去来兮辞》出发,结合《命子》诗以及丰富的晋宋史料,对陶渊明的仕隐问题进行了全新的还原性阐释。陶渊明的出仕和归隐,都有现实的政治原因,尤其是投身于桓玄幕府,主要是在门阀政治理念的支配下所作出的选择。在以刘裕为代表的北府军事集团和以桓玄为代表的荆楚政治集团对峙、拼杀的过程中,他始终站在桓玄一边
-
全文:本文从《归去来兮辞》出发,结合《命子》诗以及丰富的晋宋史料,对陶渊明的仕隐问题进行了全新的还原性阐释。陶渊明的出仕和归隐,都有现实的政治原因,尤其是投身于桓玄幕府,主要是在门阀政治理念的支配下所作出的选择。在以刘裕为代表的北府军事集团和以桓玄为代表的荆楚政治集团对峙、拼杀的过程中,他始终站在桓玄一边。陶诗中的自我形象与历史生活中的陶渊明本人肯定是有差异的。同时,陶渊明的一生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而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与他的政治阅历也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一个不懂政治的人永远不会超越政治,一个没有政治情怀的人也永远不会有回归田园的梦想,陶渊明能够成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能够创写不朽的田园诗,也是由其政治阅历和政治素养所决定的。浔阳陶氏家族在门阀政治领域的失败在客观上促成了陶渊明诗国巨子的不朽地位。
-
淳朴自然无雕饰:析汪榕培译陶渊明田园诗之风格
-
作者:
郁邓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英译 典籍翻译 陶诗 教授 译文 陶渊明 田园诗 中西文化交流 风格 中国古典文学
-
描述:一、引言汪榕培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典籍翻译家,为中国古典文学英译及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先后完成了《英译老子》、《英译诗经》、《英译庄子》、《英译汉魏六朝诗》、《英译陶诗》、《牡丹亭》、《邯郸记》、《吴歌精华》、《陶渊明集》、《评弹精华:弹词开篇选》、《墨子》、《昆曲精华》
-
全文:一、引言汪榕培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典籍翻译家,为中国古典文学英译及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先后完成了《英译老子》、《英译诗经》、《英译庄子》、《英译汉魏六朝诗》、《英译陶诗》、《牡丹亭》、《邯郸记》、《吴歌精华》、《陶渊明集》、《评弹精华:弹词开篇选》、《墨子》、《昆曲精华》
-
深刻的人生总结:谈谈陶渊明的“少无适俗韵”一诗
-
作者:
丁桂琴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艺术手法 平淡自然 田园生活 中国文学史 官场生活 陶渊明 田园诗 人生 十三年
-
描述:陶渊明以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卓然高标,独树一帜,在诗歌、散文、辞赋的写作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新颖别致的田园诗和平淡自然的艺术手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全文:陶渊明以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卓然高标,独树一帜,在诗歌、散文、辞赋的写作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新颖别致的田园诗和平淡自然的艺术手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陶渊明享年无七十六岁辨:与袁行霈先生商榷
-
作者:
邓安生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享年 笺注 史传 陶渊明 记载 袁行霈
-
描述:陶渊明的年纪,史传记载为六十三岁,然与本集中自述年纪的语句多不相合,故至南宋张绩首献其疑。其说见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总论》云:
-
全文:陶渊明的年纪,史传记载为六十三岁,然与本集中自述年纪的语句多不相合,故至南宋张绩首献其疑。其说见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总论》云:
-
陶渊明诗文英译的力作——读谭时霖《陶渊明诗文英译》
-
作者:
黄中习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英译 文化翻译
-
描述:谭时霖先生的《陶渊明诗文英译》译法灵活,重在忠实,贵在传神,译文近似而流畅。译文措辞有力,用词精练,平易朴实,耐人寻味,风格切合原文。译者考证严谨,用注详尽,译文和注释有不少独到见解。译本不仅是陶渊明诗文英译的力作,而且是一部文化翻译的好译作。
-
全文:谭时霖先生的《陶渊明诗文英译》译法灵活,重在忠实,贵在传神,译文近似而流畅。译文措辞有力,用词精练,平易朴实,耐人寻味,风格切合原文。译者考证严谨,用注详尽,译文和注释有不少独到见解。译本不仅是陶渊明诗文英译的力作,而且是一部文化翻译的好译作。
-
陶渊明诗文被差别接受的处境
-
作者:
幸灵芝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文 陶渊明 朝代 接受
-
描述:就其诗文本身而言,陶渊明的诗文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对陶渊明诗文的接受情况却很奇特,在不同朝代呈现出不一样的状况,甚至出现截然相反的态度。这与陶渊明诗文的风格特征和各朝代的期待视野有必然的关系。审美风尚、接受语境、读者群体的变化,导致了对同一作家、相同文本的不同评价和接受处境。
-
全文:就其诗文本身而言,陶渊明的诗文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对陶渊明诗文的接受情况却很奇特,在不同朝代呈现出不一样的状况,甚至出现截然相反的态度。这与陶渊明诗文的风格特征和各朝代的期待视野有必然的关系。审美风尚、接受语境、读者群体的变化,导致了对同一作家、相同文本的不同评价和接受处境。
-
对陶渊明“以文为诗”的再认识
-
作者:
韩国良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对陶渊明“以文为诗”的再认识
-
陶渊明诗文的倾向问题
-
作者:
张啸虎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诗文的倾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