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宋元文人陶渊明情结的文化审视
-
作者:
高文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元文人 特质 隐逸风尚 陶渊明情结 文化审视
-
描述:历代无数文人与陶渊明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形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陶渊明情结”。中国文学发展到宋代注重理性思辩与沉静意蕴相杂糅的雅文学范式,再到元代演变为雅俗合流,俗文化逐步占据主流地位的俗文化格局,其形成均与宋元文人的陶渊明情结存在莫相分离的关系。 宋元文人产生了较之唐代文人更为普遍的隐逸风尚及陶渊
-
全文:历代无数文人与陶渊明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形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陶渊明情结”。中国文学发展到宋代注重理性思辩与沉静意蕴相杂糅的雅文学范式,再到元代演变为雅俗合流,俗文化逐步占据主流地位的俗文化格局,其形成均与宋元文人的陶渊明情结存在莫相分离的关系。 宋元文人产生了较之唐代文人更为普遍的隐逸风尚及陶渊明情结,反映出宋元文化的多面视角,以宋代诗人林逋与元杂剧作家马致远为代表。宋代诗人林逋一生崇陶,不仅没有步入仕途,而且还以此自我标榜。其“陶渊明情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清逸幽雅生活中的隐逸高趣;孤高傲世情怀中的狷介乐道;山水自适心境中的闲适幽深。在历代众多的诗人中,林逋是崇陶效陶最为用心且最为彻底付诸于行动的。 相比之下,元代文人马致远的隐逸与东晋诗人陶渊明真正归于冲淡平和的隐逸并非完全相同。马致远在特殊的社会氛围中把隐逸文化精神发展到极至,构成元代文人“后陶渊明情结”的重要内涵,表现为在对污渎现实的参破与觉醒中,其人生观念与审美意绪的极力张扬,主体人格与生命意识的狂飙突进,不甘与无奈之中的游戏人生,代表着元代俗文学锐意创新的审美倾向。 宋代诗人苏轼与元代诗人刘因的和陶诗蕴涵着特殊的文学意义和美学意义,但同是和陶,两者却各具不同特质。
-
信任与怀疑:中西对陶渊明诗歌的不同阐释
-
作者:
吴伏生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孟尔康 戏剧 陶渊明 抒情诗 宇文所安 比较诗学
-
描述:本文从比较诗学的角度,探讨了中西诗学对陶渊明诗歌的解读。中国诗学基于抒情诗,并由“言志”的创作观引出了“尚友”的阐释学,最终将陶诗看作诗人内心的真实体现。西方诗学基于戏剧,注重诗歌的人为和表演特征,因而对陶诗中自我表现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
全文:本文从比较诗学的角度,探讨了中西诗学对陶渊明诗歌的解读。中国诗学基于抒情诗,并由“言志”的创作观引出了“尚友”的阐释学,最终将陶诗看作诗人内心的真实体现。西方诗学基于戏剧,注重诗歌的人为和表演特征,因而对陶诗中自我表现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
从《文选序》和《陶渊明集序》探析萧统的文学观
-
作者:
高思莉 来源: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萧统 《文选序》 《陶渊明集序》
-
描述: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审美和教化双重价值,二者之间相辅相成,难舍难分。《文选序》和《陶渊明集序》前者强调文学的审美价值,首次提出“能文为本”;后者在肯定审美价值的基础上突出文学的教化功用。结合齐梁时代尚
-
全文: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审美和教化双重价值,二者之间相辅相成,难舍难分。《文选序》和《陶渊明集序》前者强调文学的审美价值,首次提出“能文为本”;后者在肯定审美价值的基础上突出文学的教化功用。结合齐梁时代尚
-
安贫归自然守道重志节:论陶渊明归隐后的晚年生活
-
作者:
陶云 来源: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守道 晚年生活 陶渊明 安贫
-
描述:陶渊明归隐后的晚年生活是安贫守道,这种人生态度与中年及归隐之初的态度是有所不同的,既非不事躬耕的士大夫眼中的田园平淡之趣,又非刚脱离官场束缚时的欣然之态。在晚年,陶渊明一方面遭遇贫穷等困苦,另一方面内心受到政治时事的强烈冲击,他依然归于自然、尚道重节的思想心态,构成了中国文人千百年的精神堡垒。
-
全文:陶渊明归隐后的晚年生活是安贫守道,这种人生态度与中年及归隐之初的态度是有所不同的,既非不事躬耕的士大夫眼中的田园平淡之趣,又非刚脱离官场束缚时的欣然之态。在晚年,陶渊明一方面遭遇贫穷等困苦,另一方面内心受到政治时事的强烈冲击,他依然归于自然、尚道重节的思想心态,构成了中国文人千百年的精神堡垒。
-
陶渊明与世界文学
-
作者:
钟优民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中外文化交流 陶学 陶诗 陶潜 世界文学 批评家 陶渊明研究 作品 中国古典文学
-
描述:千百年来,陶渊明的作品通过各种渠道,纷纷传播海外,产生异常巨大、无比深远的影响。对陶渊明的学习、借鉴和研究,同样成为世界各国艺术家和批评家的热门课题。关于这方面的资料,由于语言、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的局限,长期来未曾引起陶学界的应有重视,翻译、收集和整理皆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研究更是尚处于起步阶
-
全文:的局限,长期来未曾引起陶学界的应有重视,翻译、收集和整理皆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研究更是尚处于起步阶段,亟有加强的必
-
智者的挽歌—读陶渊明的《拟挽歌辞三首》
-
作者:
高欣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拟挽歌辞三首》 东晋 陶渊明 文学评论
-
描述:长松寺集团负责人对本刊开辟“寻幽探故”专栏,宣传“以德治国”,弘扬代表传统文化,介绍先进丧葬文化,促进当代殡葬改革,表示真诚的赞扬和感谢。本刊将应长松寺集团之约,将继续宣传敬老尚贤,崇德兴文,慎终追远,和睦家庭,重视子女教育,加强公民道德观念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
全文:长松寺集团负责人对本刊开辟“寻幽探故”专栏,宣传“以德治国”,弘扬代表传统文化,介绍先进丧葬文化,促进当代殡葬改革,表示真诚的赞扬和感谢。本刊将应长松寺集团之约,将继续宣传敬老尚贤,崇德兴文,慎终追远,和睦家庭,重视子女教育,加强公民道德观念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
表倾城之艳色 期有德于传闻--读陶渊明《闲情赋》
-
作者:
王许林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闲情赋》 陶渊明 中国 文学史
-
描述: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其一生创作"文章不群,词采精拔",历来备受赞誉和推崇。不过,他的《闲情赋》似乎是个例外。曾亲自编录《陶渊明集》、并感叹"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的昭明太子萧统,就认为《闲情赋》是一个败笔:"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
-
全文: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其一生创作"文章不群,词采精拔",历来备受赞誉和推崇。不过,他的《闲情赋》似乎是个例外。曾亲自编录《陶渊明集》、并感叹"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的昭明太子萧统,就认为《闲情赋》是一个败笔:"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
-
2015陶渊明研究暨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宜丰召开
-
作者:暂无 来源:赣西晚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熊尚锋张磊记者邬文名)近日,“2015陶渊明研究暨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宜丰县渊明湖举行。来自国内、香港、台湾、韩国、日本的50余名专家学者教授共同探讨了“陶渊明文化”和生态文明文化建设。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陶渊明生平、思想、文学作品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学术研讨。一致认为:当代陶渊
-
全文:本报讯(熊尚锋张磊记者邬文名)近日,“2015陶渊明研究暨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宜丰县渊明湖举行。来自国内、香港、台湾、韩国、日本的50余名专家学者教授共同探讨了“陶渊明文化”和生态文明文化建设。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陶渊明生平、思想、文学作品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学术研讨。一致认为:当代陶渊
-
《陶渊明爱菊》瓷板简约素淡
-
作者:
郑莹莹 来源:新民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王锡良瓷板画◆郑莹莹瓷板画《陶渊明爱菊》是当代陶瓷届泰斗王锡良老先生1983年的作品。当时先生年逾六旬,尚处艺术创作巅峰。画风开始以写意为主,其用笔由繁化简、设色清雅丰润、构图巧妙自然。先生强调
-
全文:■王锡良瓷板画◆郑莹莹瓷板画《陶渊明爱菊》是当代陶瓷届泰斗王锡良老先生1983年的作品。当时先生年逾六旬,尚处艺术创作巅峰。画风开始以写意为主,其用笔由繁化简、设色清雅丰润、构图巧妙自然。先生强调
-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教育:作文大本营小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作文 语文教学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小学
-
描述:陶渊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始终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
-
全文:陶渊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始终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