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关于陶渊明《乞食》诗的寓意
作者: 沼口胜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柳  诗歌  东晋  寓意  陶渊明  文学研究  《乞食》 
描述:《乞食》诗究竟是记述陶渊明自身体验的纪实作品,还是蕴含作者某种寓意的作品,至今尚无定论.我认为,《乞食》这首诗是作者年青的时候曾经有机会向某人吐露一直藏在心底的某种设想,后来那个人去世后,为回顾当年,以假托“乞食”这一虚构情节而作的诗.而且,我想作者藏在心底的某种设想,应该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
全文:《乞食》诗究竟是记述陶渊明自身体验的纪实作品,还是蕴含作者某种寓意的作品,至今尚无定论.我认为,《乞食》这首诗是作者年青的时候曾经有机会向某人吐露一直藏在心底的某种设想,后来那个人去世后,为回顾当年,以假托“乞食”这一虚构情节而作的诗.而且,我想作者藏在心底的某种设想,应该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探索、以及实现这一理想的步骤.进而,我推想,作者之所以用“乞食”作假托,是因为当时有必要韬昨晦真情隐饰真意.
陶渊明《饮酒》诗主旨探究
作者: 郭满禄  来源: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悠然见南山  丘山  采菊东篱下  陶诗  《饮酒》  《杂诗》  义熙  济苍生  论家  十三年 
描述:《饮酒》诗二十首在陶集里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历来论家不穷,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亦有不少论者仅仅据二十首中若干首诗,乃至若干句子,便给《饮酒》诗定下这样那样的结论,这就未免失之于偏颇与武断。本文拟就对陶渊明二十首《饮酒》诗作一全面的探讨,庶几乎得出较为妥贴的评价。当然,这只是一种
全文:《饮酒》诗二十首在陶集里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历来论家不穷,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亦有不少论者仅仅据二十首中若干首诗,乃至若干句子,便给《饮酒》诗定下这样那样的结论,这就未免失之于偏颇与武断。本文拟就对陶渊明二十首《饮酒》诗作一全面的探讨,庶几乎得出较为妥贴的评价。当然,这只是一种愿望而已。 《饮酒》诗写于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诗人53岁之际,这时陶渊明归隐已经12年了。回忆大半生所走之路,诗人有失望,有悲伤,有感慨,也有栖息田园的暂时的宁静与快乐,亦有对未来理想的不懈的
是复古还是超越?:陶渊明“世外桃源”与老子“小国寡民”社会理想之比较
作者: 杨林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小国寡民”  陶渊明  “世外桃源” 
描述:人们在对陶渊明"世外桃源"社会理想进行评价时,都认为其受到老子"小国寡民"社会理想的影响,甚至判定这种影响是复古的、消极的。若将老子的"小国寡民"社会理想与"世外桃源"的情境进行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已经扬弃了老子"小国寡民"社会理想中消极倒退的内容,表达了积极的向往追求,是作者
全文:人们在对陶渊明"世外桃源"社会理想进行评价时,都认为其受到老子"小国寡民"社会理想的影响,甚至判定这种影响是复古的、消极的。若将老子的"小国寡民"社会理想与"世外桃源"的情境进行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已经扬弃了老子"小国寡民"社会理想中消极倒退的内容,表达了积极的向往追求,是作者归隐生活的一种理想境界。显然,"世外桃源"是对"小国寡民"社会理想的超越。
《陋轩诗》中的“陶渊明情结”——吴嘉纪道德心理补偿
作者: 叶珏 刘海侠  来源:读与写(教师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康熙元年  道德心理补偿  吴嘉纪  陶渊明情结 
描述:吴嘉纪是明清之际著名的遗民诗人,著有《陋轩诗》及《陋轩诗续》十五卷。明清易代,以吴嘉纪为代表的遗民群体,一面承受着汉文化传统失落的感伤,一面头顶笼罩着文化高压的威胁,对自己的悲剧命运发出浩叹。康熙元年,是吴嘉纪人生的转折之年。应周亮工之招吴嘉纪正式走进了扬州文化圈,生存方式与人生定位发生了巨大变化。
全文:吴嘉纪是明清之际著名的遗民诗人,著有《陋轩诗》及《陋轩诗续》十五卷。明清易代,以吴嘉纪为代表的遗民群体,一面承受着汉文化传统失落的感伤,一面头顶笼罩着文化高压的威胁,对自己的悲剧命运发出浩叹。康熙元年,是吴嘉纪人生的转折之年。应周亮工之招吴嘉纪正式走进了扬州文化圈,生存方式与人生定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道德缺失的现实境遇下,吴嘉纪通过自己的文学创造,寻找道德心理补偿,吴嘉纪作品中的陶渊明情怀,正是隐逸文化与节操观念尤为突出的明清易代大背景下的产物。
陶渊明与张衡、束皙之关系发微——“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说续貂
作者: 范子烨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束皙  陶渊明  《诗品》  锺嵘  张衡 
描述:本文从西方的"互文性"文本理论出发,揭示了陶渊明与张衡、束皙的关系,对嵘《诗品》品陶之说进行了补充。文章特别强调陈寅恪对古人"应具了解之同情"的态度的重要性,通过理论的阐发和诗文的对照,表明了陶渊明对汉晋以来文学传统的继承。同时,本文对《归园田居》五首其一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作者指出,陶渊明与张衡、
全文:本文从西方的"互文性"文本理论出发,揭示了陶渊明与张衡、束皙的关系,对嵘《诗品》品陶之说进行了补充。文章特别强调陈寅恪对古人"应具了解之同情"的态度的重要性,通过理论的阐发和诗文的对照,表明了陶渊明对汉晋以来文学传统的继承。同时,本文对《归园田居》五首其一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作者指出,陶渊明与张衡、束皙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其平生的志业与人生的践履亦有差异,但是,隐逸的情怀与脱俗的高趣,却是其共同的追求。由此,张衡的归田与束皙的贫居成为《归园田居》诗的深层文化背景,陶渊明也成为这两位作家的异代知音。
《陶渊明诗话》分析——论述后世对陶诗的接受和阐释
作者: 崔日义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平淡自然  陶诗  阐释  《陶渊明诗话》  接受 
描述:本文通过对的分析,论述后世对陶诗的接受和阐释,以此认识目前普遍共认的陶诗之价值和地位是经过怎样的过程而形成的.本文大体上分三层展开论述关于的版本和体例;对陶诗的接受和阐释;中论及的后世对陶诗论争的焦点.其中,'对陶诗的接受和阐释'又分三层论述:陶诗的风格;陶诗的风格与后代诗人风格之比较;对陶诗的接受
全文:本文通过对的分析,论述后世对陶诗的接受和阐释,以此认识目前普遍共认的陶诗之价值和地位是经过怎样的过程而形成的.本文大体上分三层展开论述关于的版本和体例;对陶诗的接受和阐释;中论及的后世对陶诗论争的焦点.其中,'对陶诗的接受和阐释'又分三层论述:陶诗的风格;陶诗的风格与后代诗人风格之比较;对陶诗的接受和阐释历代以来的演变.'后世对陶诗论争的焦点'分四层论述:关于陶诗思想属于道家还是儒家之争;关于陶渊明隐居田园的理由之争;关于题年号和题甲子之争;个别陶诗真伪之辨.
释陶渊明:从陈寅恪到朱光潜:兼及朱光潜在民国时期的人格角色变奏
作者: 夏中义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外儒内道  儒大于道  陶渊明  朱光潜  学者议政 
描述:《陶渊明》是朱光潜毕生著述中,仅有的一篇作家论。本文从陈寅恪与朱光潜"释陶渊明",是"外儒内道"还是"儒大于道"的不同路径楔入,尝试对陶诗作编年史阅读,即把陶的诗歌创作史,当作其心史来读。亦即,主张将陶的角色人格选择与其因袭语境的大错位,所激化的、持续一生的心灵震荡,读作是陶诗赖以发生的价值本源。而
全文:《陶渊明》是朱光潜毕生著述中,仅有的一篇作家论。本文从陈寅恪与朱光潜"释陶渊明",是"外儒内道"还是"儒大于道"的不同路径楔入,尝试对陶诗作编年史阅读,即把陶的诗歌创作史,当作其心史来读。亦即,主张将陶的角色人格选择与其因袭语境的大错位,所激化的、持续一生的心灵震荡,读作是陶诗赖以发生的价值本源。而朱光潜所以在1945年刻意将陶说成是"儒大于道",客观上,是为其在1947-1948年间的"学者议政"即自我角色转换,提供了隐喻性预言。
窘迫之际 愈见其真——读陶渊明《乞食》
作者: 杨合林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丘山  田园  记录  耳热  园田居  主人  山泽  陶渊明  齐人  回归 
描述:"乞食"是颇令人脸红耳热的字眼。齐人不食嗟来之食,为国人传为美谈。但陶渊明却写了一首《乞食》诗,如实地记录了他一次乞食的经历。回归田园,是陶渊明毕生的追求。他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五首》);在行役途中,他总是"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居官,"及少日,眷
全文:"乞食"是颇令人脸红耳热的字眼。齐人不食嗟来之食,为国人传为美谈。但陶渊明却写了一首《乞食》诗,如实地记录了他一次乞食的经历。回归田园,是陶渊明毕生的追求。他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五首》);在行役途中,他总是"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居官,"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归去来兮辞序》)。然而陶渊明的田园隐居生活却充满了酸甜
“大欢止稚子”——读陶渊明诗《责子》
作者: 日尧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懒惰  五言诗  田园  诗歌  题名  肌肤  陶渊明  性格  白发  寄托 
描述:“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这首题名《责子》的五言诗,是陶渊明以儿子们为内容的一首诗歌。名为责子,实乃以子为戏,借子开心、取乐。正如诗人在《止酒》诗中自言:
全文:“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这首题名《责子》的五言诗,是陶渊明以儿子们为内容的一首诗歌。名为责子,实乃以子为戏,借子开心、取乐。正如诗人在《止酒》诗中自言:“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可见,诗人归隐田园后,最大的欢乐就寄托在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身上。
内外相谐:为精神放牧而经营的绿色园田:解析陶渊明生存环境观的诗化道白
作者: 李鹏辉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放牧  内外相谐  生存环境观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顺应自然、适意自乐的精神放牧,是建筑在内外相谐的生存环境前提之上的。而这种生存环境,包涵了以天人之缘为核心的天文生态环境与以人际情缘为核心的人文生态环境。陶渊明以大量诗歌作品所传达出的内外相谐的生存环境观,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田园诗歌所共同坚守的建筑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之上的生态伦理价值以及
全文:陶渊明顺应自然、适意自乐的精神放牧,是建筑在内外相谐的生存环境前提之上的。而这种生存环境,包涵了以天人之缘为核心的天文生态环境与以人际情缘为核心的人文生态环境。陶渊明以大量诗歌作品所传达出的内外相谐的生存环境观,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田园诗歌所共同坚守的建筑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之上的生态伦理价值以及建筑在人与人和睦关系之上的社会伦理价值,从而为中国隐逸文化营造出一片精神放牧的绿色园田。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