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作者: 陶渊明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诗文作品
描述: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歇,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呤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全文: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歇,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呤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赏析
作者: 张华中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大家都知道陶渊明酷爱菊花,他的品性也有着菊花的高洁脱俗,可菊花作为意象在陶渊明的诗歌中仅出现6处,而另一为读者忽略的意象——鸟,直接出现就高达37处。鸟这一意象基本贯穿了他整个诗歌创作生涯。独特的个性,脱俗的追求,使他赋予了鸟迥异的形象特点,也寄托着他不同的情怀,既有“羁鸟”“倦鸟”,也有“飞鸟”“
全文:的个性,脱俗的追求,使他赋予了鸟迥异的形象特点,也寄托着他不同的情怀,既有“羁鸟”“倦鸟”,也有“飞鸟”“归鸟”;既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翥”的高昂激越,也有“乌哜欢新节,泠风送
他乡的流变:陶渊明诗歌英译与陶渊明形象变迁研究
作者: 段漫  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英译  形象  陶渊明  演变  补偿 
描述: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其诗文生动质朴,其人格高洁不屈,历来备受国内学者推崇。在此基础发展起来的陶学研究呈现出陶渊明兼具诗人、隐士、政客以及哲人的多重形象特点。本文试以韦利、阿克、海陶伟、戴维斯的译文为素材,通过逐步分析英译陶渊明的过程来展现翻译的历史演变,以及在此过程中陶渊明个人形象的转变
全文:、戴维斯的译文为素材,通过逐步分析英译陶渊明的过程来展现翻译的历史演变,以及在此过程中陶渊明个人形象的转变。事实上,陶渊明英译由译发展到系统性译介,由原文被恣意改动发展到原文得到充分尊重,由误解、误译
陶渊明农耕的生命情境与美学意涵
作者: 梁贻婷  来源:成功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耕  田园  陶渊明  农耕美学  生命情境  自然 
描述:陶淵明不僅為隱者、詩人,亦兼有農人的身分。以「深情」回歸鄉里,將「隱逸」結合「農耕」,化虛擬想像為真切體驗,感受多元族群之間的往來交涉,構築出帶有人間情味的園田世界。「農耕行為」不僅得以看出陶淵明對於農耕文化的重視,也說明他對於這片鄉野風土的深切認同。因此,本文嘗試探究陶淵明務農行為對於農耕文明的承
全文:。 陶淵明回返自然、守拙田園,並且以心遠的生命距離棲居人境,發簡樸真淳與悠然自適的情調。藉由荷鋤耕種,更可貼近自然,也能結合傳神寫意的筆法,自然體現萬物的風韻神采。省淨古樸之中,蘊含著無窮的深意
《九日闲居·并序》评论赏析
作者: 佚名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据《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归隐后闲居家中,某年九月九日重阳节,宅边的菊花正开,然因家贫无酒,遂在菊花丛中坐了很久,正在惆怅感伤之际,忽然做江州刺史的王宏派人送来了酒,渊明也不推辞,开怀畅饮,饮则醉,醉则归,不拘礼仪,颓然自放,表现了他不受拘束,纯任自然的天性。这首诗根据其小序中
全文:自然流走的特点,其中某些句子凝练而新异,可见渊明铸词造句的手段,如“世短意常多”、“日月依辰至”及“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等虽为叙述语,然遒劲新巧,词意丰,同时无雕饰斧凿之痕,这正是陶诗的难以企及处。‍‍
《赠羊长史·并序》评论赏析
作者: 佚名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这诗是陶集赠答诗中的名篇。诗中念古伤今,流露着作者对时局的观感和政治态度,也体现了“君子赠人以言”的古训,对友人进行讽示、忠告,大有别于一般伤离惜别、应酬敷衍之作。羊长史,名松龄,是和作者周旋日久的友人,当时任江州刺史、左将军檀韶的长史。这次是奉使去关中,向新近北伐取胜的刘裕称贺。
全文:皓的英灵致意:他们的精神魂魄又怎样了呢?相传他们在辞却刘邦迎聘时曾作《紫芝歌》:“漠漠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兮,不若贫贱之肆志。”(见
《挽歌》赏析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陶诗一大特点,便是他怎么想就怎么说,基本上是直陈其事的“赋”笔,运用比兴手法的地方是不多的。故造语虽浅而涵义实深,虽出之平淡而实有至理,看似不讲求写作技巧而更得自然之趣。‍‍‍‍‍‍‍‍‍‍‍‍‍‍这就‍‍是‍‍苏轼‍‍所说的“似枯而实腴”。‍‍‍‍‍‍
全文:,也是作者对生死观的中心思想。然后接下去具体写从生到死,只要一停止呼吸,便已名登鬼录。从诗的具体描写看,作者是懂得人死气绝就再无知觉的道理的,是知道没有什么所谓灵魂之类的,所以他说:“魂气何之,枯形寄
《拟挽歌辞三首》评论赏析
作者: 佚名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陶诗一大特点,便是他怎么想就怎么说,基本上是直陈其事的“赋”笔,运用比兴手法的地方是不多的。故造语虽浅而涵义实深,虽出之平淡而实有至理,看似不讲求写作技巧而更得自然之趣。这就是苏轼所说的“似枯而实腴”。魏晋人侈尚清谈,多言生死。但贤如王羲之,尚不免有“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全文:三诗的主旨,也是作者对生死观的中心思想。然后接下去具体写从生到死,只要一停止呼吸,便已名登鬼录。从诗的具体描写看,作者是懂得人死气绝就再无知觉的道理的,是知道没有什么所谓灵魂之类的,所以他说:“魂气
《饮酒·结庐在人境》赏析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大致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的权威,在东汉未开始遭到强烈的怀疑。于是就迎来了个性觉醒的时代;在文学创作中,相应地有了所谓“人的主题”的兴起。但个性觉醒,既是旧的困境与背谬的结束,又是新的困境
全文:前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是玄学中最常用的概念,指超脱于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此处的“心”便是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取隔离与冷漠的态度,自然也就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所居之处
陶渊明对白居易闲适的影响
作者: 孙星华  来源:东南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白居易  影响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生前是寂寞的。而其死后,他的人格精神、生存方式、价值观念、处世态度、审美情趣和诗艺创作,则受到历代士人们持久不衰的关注,得到不断深入的理解和阐释,对中国士人的精神世界与文学创作产生了长久而极大的影响。杜甫诗云:“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两句诗也可以作为陶渊明生前与身后的概括和写照。王国维《
全文:陶渊明生前是寂寞的。而其死后,他的人格精神、生存方式、价值观念、处世态度、审美情趣和诗艺创作,则受到历代士人们持久不衰的关注,得到不断深入的理解和阐释,对中国士人的精神世界与文学创作产生了长久而极大的影响。杜甫诗云:“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两句诗也可以作为陶渊明生前与身后的概括和写照。王国维《文学小言》说“屈子之后,文学上之雄者,渊明其尤也”。作为“文学上之雄者”,陶渊明的意义与影响,具有不同于屈原的独特思想与文学价值。五柳先生陶渊明和三闾大夫屈原各自的人生模式与诗学精神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分别以儒、道精神为主要旨归的两条明晰的接受线索。比较而言,在某些历史时期,中国士人对陶渊明的接受远比对屈原的接受复杂的多。 唐人对陶渊明的阐释和接受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中国诗歌的繁盛出现在唐代,不仅是唐代文化高度发展的成就,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唐代诗人对前代诗歌艺术传统的全面接受、继承和创新、超越的实绩。陶渊明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唐伟大诗人白居易,一生深受陶渊明的影响。是对陶渊明接受的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白居易对陶渊明的接受主要体现在他的闲适诗方面。闲适诗作为白居易诗歌创作的最大组成部分,颇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诗人的人生和创作志趣,对后世文坛影响也很大。 本文从宏阔视野与整体关照出发,运用阐释学与接受美学的理论与方法,首先通过描述白居易对陶渊明的追慕历程及诗人人生观和性格的研究,来说明白居易受陶渊明影响的内在原因;其次,通过阐述白居易闲适诗中受陶渊明影响的具体体现来进一步佐证本篇论文的观点。白居易对陶渊明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他对陶渊明的学习和推崇也直接影响到陶渊明在唐朝及唐以后文坛上的地位。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