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084)
学位论文(194)
报纸(150)
图书(98)
会议论文(37)
新闻(13)
诗文作品(2)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4413)
人物生平 (150)
作品著述 (11)
缅怀纪念 (4)
珍贵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7(61)
2016(240)
2015(306)
2014(288)
2013(328)
2012(306)
2011(327)
2010(364)
2009(304)
2008(250)
2007(197)
2006(163)
2005(119)
2004(121)
2003(104)
2001(75)
2000(73)
1999(60)
1998(53)
1997(50)
1996(54)
1995(45)
1994(42)
1993(42)
1991(37)
1990(28)
1986(32)
1985(55)
1984(30)
按来源分组
青年文学家(44)
文学界(理论版)(13)
宜春学院学报(9)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9)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
鸭绿江(下半月版)(8)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6)
中州学刊(6)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
北方文学(下半月)(4)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4)
固原师专学报(4)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3)
科技信息(3)
湖北社会科学(3)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
清华中文学报(2)
河北学刊(2)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
宁夏教育学院(银川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鹅湖月刊(1)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1)
语文世界(1)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1)
相关搜索词
浅谈钟嵘对陶渊明的定位
作者: 王佺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风格  陶渊明  中国  《诗品》  文学评论  钟嵘  古典诗歌  审美标准 
描述:钟嵘所著《诗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评论专著。它系统地评论了汉魏至萧梁的一百二十二位五言诗作者,大致都按《诗品·序》所云"致流别","掎摭利病","显优劣"的原则指出了他们的特色和优缺点,并分为上、中、下三品。《诗品》在中国古典诗歌理论批评史上的崇高地位是无庸置疑的,但是作为一定时代的产物,《
全文:钟嵘所著《诗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评论专著。它系统地评论了汉魏至萧梁的一百二十二位五言诗作者,大致都按《诗品·序》所云"致流别","掎摭利病","显优劣"的原则指出了他们的特色和优缺点,并分为上、中、下三品。《诗品》在中国古典诗歌理论批评史上的崇高地位是无庸置疑的,但是作为一定时代的产物,《诗品》也有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其中某些诗人的品第就颇受后人非议,陶渊明就是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钟嵘《涛品》卷中评"宋,正士陶潜涛"云:
唐诗中的陶渊明形象
作者: 邹艳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谢灵运  李白  白居易  五斗米  杜甫  中国文学史  王维  陶渊明  田园诗人  和陶诗 
描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文人,又以清新质朴的诗风开创了中国古代田园。通观中国文学史,学陶和陶蔚为大观。
全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文人,又以清新质朴的诗风开创了中国古代田园。通观中国文学史,学陶和陶蔚为大观。
陶渊明《饮酒》赏析
作者: 孙晓旭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中学  教学  《饮酒》诗  阅读  陶渊明  语文 
描述:《饮酒》是我国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之一。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荆林街)人,是我国东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全文:《饮酒》是我国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之一。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荆林街)人,是我国东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陶渊明田园的审美特性
作者: 刘济远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田园诗  文学研究  审美特性 
描述:陶渊明的田园,不仅具有《诗经》农事诗中那种“劳者歌其事”的真情实感,而且倾注了诗人对人生的一种独特审美情趣。在他的笔下,自然景物不再是作为哲理思辨或徒供观赏的对峙物,而成为诗人生活、兴趣的一部分。
全文:陶渊明的田园,不仅具有《诗经》农事诗中那种“劳者歌其事”的真情实感,而且倾注了诗人对人生的一种独特审美情趣。在他的笔下,自然景物不再是作为哲理思辨或徒供观赏的对峙物,而成为诗人生活、兴趣的一部分。
陶渊明归隐浅析
作者: 韩军 常亚琼 陶莉玲 党永霞 陈永斌 艾青玲  来源:西宁教研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研究性学习  比较阅读  《饮酒》  高中  课程改革  陶渊明  语文 
描述:通过学习认识了解了不少诗人,《归园田居》及《饮酒》,使我们认识了陶渊明,这位魏晋南北朝时期脱颖而出的个性化诗人。当然,他的作品有许多,这里只对他的两首诗作一下对比浅析、鉴赏。
全文:通过学习认识了解了不少诗人,《归园田居》及《饮酒》,使我们认识了陶渊明,这位魏晋南北朝时期脱颖而出的个性化诗人。当然,他的作品有许多,这里只对他的两首诗作一下对比浅析、鉴赏。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试论陶渊明的复杂一面
作者: 杨勇  来源: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复杂 
描述:本文试从赏析几篇内容、形式特异的诗文着手证明陶渊明的多样与复杂性。
全文:本文试从赏析几篇内容、形式特异的诗文着手证明陶渊明的多样与复杂性。
陶渊明与后代诗人之关系略论
作者: 高建新  来源: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绩  白居易  王维  影响  陶渊明 
描述:作为一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伟大诗人,陶渊明始终是一面不倒的旗帜,与后代诗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陶渊明田园的有力继承者,王绩和陶渊明有许多近似之处。孟浩然一生仰慕陶渊明。与陶渊明的田园相比,王维的田园更多画意和牧歌情调,在情绪上也更为幽寂。陶高妙、玄远的文思让白居易羡慕不已;作为对中国文化产
全文:作为一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伟大诗人,陶渊明始终是一面不倒的旗帜,与后代诗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陶渊明田园的有力继承者,王绩和陶渊明有许多近似之处。孟浩然一生仰慕陶渊明。与陶渊明的田园相比,王维
宋代诗学批评视野中的陶渊明论
作者: 胡建次  来源: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代诗学  透视  视野  陶渊明论 
描述:宋代诗学批评对陶渊明极为称扬,最早多方面地对其予以了论评.主要表现在:一、针对陶渊明为人襟怀情性、是否悟道、因何归隐展开了辨析;二、对陶渊明作诗态度、诗作用语及诗歌审美特征、风格等论题进行了论评.它较为完整地建构出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论的视野,导引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之论.
全文:宋代诗学批评对陶渊明极为称扬,最早多方面地对其予以了论评.主要表现在:一、针对陶渊明为人襟怀情性、是否悟道、因何归隐展开了辨析;二、对陶渊明作诗态度、诗作用语及诗歌审美特征、风格等论题进行了论评.它较为完整地建构出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论的视野,导引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之论.
宋代诗学批评视野中的陶渊明论
作者: 胡建次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代诗学  透视  视野  陶渊明论 
描述:宋代诗学批评对陶渊明极为称扬 ,最早多方面地对其予以了论评。主要表现在 :一、针对陶渊明为人襟怀情性、是否悟道、因何归隐展开了辨析 ;二、对陶渊明作诗态度、诗作用语及诗歌审美特征、风格等论题进行了论评。它较为完整地建构出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论的视野 ,导引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之论
全文:宋代诗学批评对陶渊明极为称扬 ,最早多方面地对其予以了论评。主要表现在 :一、针对陶渊明为人襟怀情性、是否悟道、因何归隐展开了辨析 ;二、对陶渊明作诗态度、诗作用语及诗歌审美特征、风格等论题进行了论评。它较为完整地建构出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论的视野 ,导引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之论
宋代诗学庇评视野中的陶渊明论
作者: 胡建次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代诗代  批评  陶渊明论 
描述:宋代诗学批评对陶渊明极为称扬,最早多方面地对其予以了论评,主要表现在:一、针对陶为人襟怀情性,是否悟道,因何归隐展开了析;二、对陶作诗态度,诗作用语及诗歌审美特征,风格等论题进行了论评,它较为完整地建构出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论的视野,导引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之论,奠定了后世陶学论的基础。
全文:宋代诗学批评对陶渊明极为称扬,最早多方面地对其予以了论评,主要表现在:一、针对陶为人襟怀情性,是否悟道,因何归隐展开了析;二、对陶作诗态度,诗作用语及诗歌审美特征,风格等论题进行了论评,它较为完整地建构出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论的视野,导引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之论,奠定了后世陶学论的基础。
上页 1 2 3 4 5 ... 9 10 11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