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真趣流溢 文中有——陶渊明散文选读
作者: 陶文鹏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成人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真趣流溢 文中有——陶渊明散文选读
自然本色 渊深醇美——陶渊明田园诗选读
作者: 陶文鹏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成人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自然本色 渊深醇美——陶渊明田园诗选读
论陶渊明的隐逸心理空间与境构造方式
作者: 刘玉珺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心理  隐逸心理  儒道思想  儒家思想  儒道互补  心理状态  心理空间  陶渊明  诗境构造方式  平和冲淡 
描述:陶渊明的一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家乡农村过着隐居的生活,其间也曾多次断断续续地做过官,自从41岁辞去彭泽令后,便不再出仕。他现存的120余首很多是作于归隐以后,并以隐居躬耕生活为题材。他的隐逸的心理
全文:陶渊明的一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家乡农村过着隐居的生活,其间也曾多次断断续续地做过官,自从41岁辞去彭泽令后,便不再出仕。他现存的120余首很多是作于归隐以后,并以隐居躬耕生活为题材。他的隐逸的心理
浑厚有味 意境深远──谈陶渊明田园的意境
作者: 孔庆怀  来源:语文世界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审美意蕴  田园生活  语言的生命力  意境深远  陶渊明  田园诗  简洁的语句  日常生活  诗意美 
描述:浑厚有味 意境深远──谈陶渊明田园的意境
全文:
论陶诗中“松”、“菊”、“桃源”意象的道教神话原型:[陶渊明]
作者: 刘雪梅  来源:理论与创作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中国  文学研究 
描述:论陶诗中“松”、“菊”、“桃源”意象的道教神话原型:[陶渊明]
庄子美学精神及其展现-以陶渊明〈饮酒〉第五首为例
作者: 李宗蓓  来源:辅大中研所学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饮酒诗  庄子  美学  陶渊明 
描述:庄子美学精神及其展现-以陶渊明〈饮酒〉第五首为例
从退溪看李退溪与陶渊明
作者: 徐志啸  来源:韩国研究论丛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陶诗  韩国人  诗歌作品  饮酒  陶渊明  哲学思想  李退溪  韩国历史  儒家 
描述:李退溪,韩国李朝前期人,名滉,初字季浩,后字景浩,号退溪、陶翁、退翁、溪翁、退叟等,1501年生于今韩国庆尚北道安东郡礼安县温溪洞,1570年卒。李退溪深受韩国人的尊敬,被称为李朝五百年间最大的学者,是韩国历史上的一位大儒,他受中国
全文:李退溪,韩国李朝前期人,名滉,初字季浩,后字景浩,号退溪、陶翁、退翁、溪翁、退叟等,1501年生于今韩国庆尚北道安东郡礼安县温溪洞,1570年卒。李退溪深受韩国人的尊敬,被称为李朝五百年间最大的学者,是韩国历史上的一位大儒,他受中国
马致远隐逸曲与陶渊明田园诗艺术手法比较谈
作者: 魏明  来源:咸宁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手法  “无我之境”  表现手法  意境营造  马曲  “有我之境”  语言风格  马致远  陶渊明  田园诗 
描述:马致远隐逸曲与陶渊明田园诗艺术手法比较谈
全文:
陶渊明与魏晋风度
作者: 陈方力 焦树民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由精神  冲淡平和  超然事外 
描述: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杰出诗人,是魏晋风度真正的代表人物,执著地追求自由、挥洒清新飘逸的诗风,表现一派质朴脱俗的真情,这就是陶也是魏晋风度的真谛
全文: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杰出诗人,是魏晋风度真正的代表人物,执著地追求自由、挥洒清新飘逸的诗风,表现一派质朴脱俗的真情,这就是陶也是魏晋风度的真谛
论江淹在陶渊明接受史上的贡献
作者: 李剑锋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陶渊明诗文  接受史  《归去来兮辞》  拟诗  江淹  文学创作  陶渊明  文学史  杂体诗 
描述:在陶渊明声名未盛的情况下,江淹在《杂体三十首》中成功地模拟了陶,较为准确地解读了陶,首次在题目中标出了最能代表陶艺术成就的题材———“田居”,并暗示了陶作为诗人(而非隐士)在五言诗史上的重要地位。江淹还第一次赞同并实践了陶著文章以自娱的观点,为打破中古时期以悲为美、以文章为不朽的格局作出了贡献
全文:在陶渊明声名未盛的情况下,江淹在《杂体三十首》中成功地模拟了陶,较为准确地解读了陶,首次在题目中标出了最能代表陶艺术成就的题材———“田居”,并暗示了陶作为诗人(而非隐士)在五言诗史上的重要地位。江淹还第一次赞同并实践了陶著文章以自娱的观点,为打破中古时期以悲为美、以文章为不朽的格局作出了贡献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