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陶渊明此生追寻之梦
作者: 刘纯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田园  桃花源  仕途    陶渊明 
描述:本文将陶渊明一生的追寻之梦分为三个阶段,并力图探究陶渊明人生三个阶段不同的梦(一)梦中的仕途圣殿,儒家大济天下的思想,家族曾祖父陶侃的光荣事迹以及家庭的责任共同促使了他对仕途梦的追寻,在仕途上,陶渊明出仕五次,五次还乡,每次他都在等待明主,希望能在一个恰当的政治机遇时期实现他的仕途梦。(二)田园飞还
全文:的战争,为后来者提供了最美丽的桃花源梦。 总之,本文从梦想的角度整合的看待陶渊明的一生,勾勒出一条完整的心理状态,即陶渊明并不只是爱仕途爱田园,更是爱自己的梦。从这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感受魏晋诗人
陶渊明诗文中的时间焦虑及其超越
作者: 刘伟安 邓帮云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风格  时间焦虑  超越  陶渊明 
描述:对于文明社会中的人类而言,时间有两个维度:自然维度和人文维度。归隐后的陶渊明既体验到了“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这种人文维度上的时间焦虑,也体验到了“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这种自然维度上的时间焦虑。但他又“时忘四运周”,仿佛遗忘了时间的存在,进入了“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生命境界。可以说,对于
全文:转换的心路历程,也反映了其感性生命体验和哲性生命思考之间的张力。这种张力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陶诗的思想内涵,也无疑是形成陶诗独特美学风格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接受与书写:陶渊明与韩国古代山水田园文学
作者: 崔雄权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性理学  陶渊明诗文  韩国文学  韩国文人  诗歌意象  文学创作  朝鲜朝  山水田园  金时习  国语文学 
描述:陶渊明在伴随《昭明文选》流播到韩国文坛之后,其形象及作品经历了初步接受、由"苏轼热"而带动的"陶渊明解读热"、高丽末至朝鲜王朝初期的全面解读和阐释、"慕陶"和"效陶"的深入和升华以及接受的衰弱等几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文人们的创作从最初的"拟陶"、"效陶",到个体风格及审美化的人生态度的彰显,直至作
全文:文人们的内心世界开始接受武陵桃源情结、"归"意象、诗酒人生等诗学内涵,并最终形成了韩国的"渊明式"与"朝鲜风"相交织的富有民族特征的独特的美学风格。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和华兹华斯的自然诗
作者: 裴晓虎  来源: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  隐逸诗人  华兹华斯  陶渊明  田园诗  桂冠诗人  文学史  文艺美学  诗歌理论  自然诗 
描述:在中外文学史上虽不乏写景状物的诗人,但陶渊明和华兹华斯能在当时独树一帜并流传后世,其地位是肯定的。在“采菊东篱下”的诗情画意中,暮辉远淡,山气交融,陶氏把一个躬耕者的人格意念完全浸入物中,终达“欲辩已忘言”的物我混化的最高境界。而终生享受政府津贴的华氏,拥有“桂冠诗人”的美誉,养尊处优,泛舟湖上,以
全文:,正是诗人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却生活主张相似、情调旨趣相近的反映。从这两位隐逸诗人诗风的异同中,可以透视出东西方思想哲学及文艺美学的差异。
陶渊明在宋代的地位及其与苏轼、朱熹之关系
作者: 张映梦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诗歌  陶渊明  人格  风格  苏轼 
描述:到了宋代 ,陶渊明开始受到一致的推崇。宋人对陶渊明的景仰 ,首先在于对陶渊明正气凛然、不屈服于强权的高尚人格的推重 ;陶渊明在世俗生活中时时体现出的高怀逸趣———艺术的眼光、艺术的心情 ,让宋人羡慕不已。陶渊明在宋代备受推崇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宋代内忧外患 ,士大夫忧心忡忡 ,希望找到一个
全文:。朱熹慧眼独具 ,对陶诗有特别的体味 ,看出了陶诗内涵的丰富性、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可以说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是在宋代得以最后确立 ;陶诗独特的美学价值 ,是宋人发现并给以理论上的完全肯定。
处士胸中别有春——陶渊明人格力量探微
作者: 吴华渊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我人格  解放意识  陶潜  冲积层  平等观念  《闲情赋》  陶渊明  宇宙人生  人格力量  魏晋 
描述:陶潜,中国诗艺之一代宗师,人格风范之一代楷模。然千百年来,云遮雾翳,难睹真容。我们应该在对民族的深层意识、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结构的承传与变异的挖掘探讨中,正确评估其人、其诗文,让其流光溢彩,更放光芒。本文试图从陶潜的人格力量入手探讨陶风的形式及其存的意义,以期对解开陶潜诗文之所以具有不朽魅力之谜有所裨
全文:。本文试图从陶潜的人格力量入手探讨陶风的形式及其存的意义,以期对解开陶潜诗文之所以具有不朽魅力之谜有所裨益。 魏晋之际。文学进入自觉的时代,前人多有阐述。但在此一美学思想呈辐射式的空前急遽发展的背后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评高文先生的《和谐与回归——陶渊明精神家园体系研究》
作者: 范进军  来源: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山水  人格魅力  家园  和谐  回归  精神  古典诗词 
描述:我在讲授《中国古典诗词修养》选修课时,曾用一首七绝来概括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山水方滋庄老退,渊明高格颂田园。左思风力刘琨壮,鲍照悲歌一脉连。所谓“渊明高格”,即是指开创我国田园诗派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他的诗不仅给玄言诗盛行的魏晋诗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更为重要的是,诗人以自己不愿同浊世同流合污
全文:”和人格魅力上的高格,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像陶渊明这样的著名大诗人,自唐代以来,人们研究的著作可谓不知有多少。今人要想再有所突破,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高文先生却独辟蹊径,借鉴时下文艺美学
论陶渊明诗歌艺术风格的二重性
作者: 石永梅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豪放  艺术风格  陶渊明  静穆 
描述:对陶诗的艺术风格,中国文学理论历来多有争论。多以“自然、平淡、旷洁、悠远”论为众。而所有的这些语词,并不能很好的抽象陶诗艺术风格风貌。陶诗中有“淡”亦有“不淡”。陶渊明本人绝不仅仅“天真”、“单纯”;陶渊明亦“复杂”、“矛盾”。陶渊明既有“质性自然”、“闲静少言”的和婉一面,又有“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全文:,“自然”是其核心风格。本文中的“静穆”“豪放”这一对美学范畴,体现了陶诗艺术风格的二重性。对陶诗艺术风格二重性的科学界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全人”的角度,最“自然”、最“真”地反应陶渊明的独特的创作
论陶渊明诗文中的新自然精神
作者: 白丽洁  来源:郑州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自然精神  陶渊明  艺术化生存 
描述: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混乱、社会最苦痛的年代之一,但却是艺术精神大放异彩的时代,这种艺术精神不仅表现在创作领域,同时也表现在对人生意义的探求之上。伴随着汉帝国中央统一集权的崩溃和儒家信仰的衰落,人类社会和精神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时期,同时在经济领域大规模的庄园经济也开始兴起。这些转变促使了人
全文:》中对陶渊明的成果作出归结“在对待人生解脱问题的探求上,陶渊明找到了他自己特有的归宿,并以完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确立了一种过去所未见的新的审美理想”。[1]本文之“新自然精神”正是对这种审美理想的解读
陶渊明作品英译研究
作者: 靳成诚  来源:北京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史”  英译  历史概述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陶渊明研究 
描述:在中国文学作品海外传播的过程中,陶渊明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个案,因为即使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中陶渊明也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国内对其作品的阐释已经形成了一个蔚为大观的解释传统,而以比较文学的眼光看来,其作品在国外的译介情况尤其是英译情况是这个解释传统很好的参照对象。本文致力于从这两者的对照中发现值得探究的
全文:。第三章从陶渊明的作品在中外研究者那里引起的不同审美感受入手,并试图从英文翻译的对照中寻找这种差异的成因。通过对陶渊明最著名的几首田园诗的英译情况的分析指出其作品中“动词核心无主语句”这种特殊句式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