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文学经典化问题的新探索——《隐逸诗人的历史影像——陶渊明经典化研究》读札
-
作者:
邓新华 刘传清 来源: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媒体文化 陶诗 文化传播 陶渊明诗歌 陶彭泽 诗歌意象 隐逸诗 山水田园诗 经典问题 经典化
-
描述:文学经典问题是近三十年来全球学术界讨论热烈的一个重要话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的文学经典理论主要面临着两大"挑战"。其一,文学经典本身面临被"解构"的危机。事实上,那些早已被传统认可的经典,在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面前,都会遇到挑战。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潮中,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言文学顷刻被打倒;
-
全文:文学经典问题是近三十年来全球学术界讨论热烈的一个重要话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的文学经典理论主要面临着两大"挑战"。其一,文学经典本身面临被"解构"的危机。事实上,那些早已被传统认可的经典,在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面前,都会遇到挑战。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潮中,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言文学顷刻被打倒;"文革"期间,古今中外一切文学经典都被当成"毒草"而遭到横扫。而在当下,视觉文化、新媒体文化与消费文化完全占据了文化传播的中心,文学
-
深造自得抒己见——读顾农先生新著《从孔融到陶渊明:汉末三国两晋文学史论衡》
-
作者:
曹明升 来源: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生凋敝 悲愤诗 陶诗 中国文学史 真伪问题 玄言诗 文人士大夫 陶渊明研究 与山巨源绝交书 瘟疫流行
-
描述:在中国文学史上,从汉末到东晋是一段很有特色的时期。其间战乱频仍,朝代更迭,瘟疫流行,民生凋敝。文人死于非命者屡见不鲜,幸存者亦多感彷徨、无助与痛苦。而能纾解苦闷、浇消块垒者,惟酒与药及诗文耳。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在文人的苦难与挣扎中放出一段异样的光彩。当文学明显疏离政教,主要用于抒写个人情怀时,其在
-
全文:在中国文学史上,从汉末到东晋是一段很有特色的时期。其间战乱频仍,朝代更迭,瘟疫流行,民生凋敝。文人死于非命者屡见不鲜,幸存者亦多感彷徨、无助与痛苦。而能纾解苦闷、浇消块垒者,惟酒与药及诗文耳。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在文人的苦难与挣扎中放出一段异样的光彩。当文学明显疏离政教,主要用于抒写个人情怀时,其在艺术上的表现恰是
-
学科交叉研究如何成史?:读袁行霈《陶渊明影像——文学史与绘画史交叉之研究》
-
作者:
姜永帅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影像 图像学 交叉学科 绘画史 学科交叉研究 陶渊明 人文学科 文学史 艺术史 袁行霈
-
描述:袁行霈先生的近作《陶渊明影像——文学史与绘画史交叉之研究》(以下简称《影像》)问世已逾四载。正如该书的标题所示,此书旨在进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读完《影像》,作为一名艺术史研究的后学,引起笔者思索的主要问题是"图像证史"的运用以及学科交叉研究如何成史的问题。当然,这篇短文也设有预期的读者,主要写给艺术
-
全文:袁行霈先生的近作《陶渊明影像——文学史与绘画史交叉之研究》(以下简称《影像》)问世已逾四载。正如该书的标题所示,此书旨在进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读完《影像》,作为一名艺术史研究的后学,引起笔者思索的主要问题是"图像证史"的运用以及学科交叉研究如何成史的问题。当然,这篇短文也设有预期的读者,主要写给艺术史专业以外的对图像感兴趣的人文学科的研究者,以下笔者提出思考的一些心得供学界批评。
-
古诗英译的叙述艺术——陶渊明《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译诗比读
-
作者:
陈奇敏 来源: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翻译 叙述
-
描述:从叙述时序、叙述视角和叙述结构三个方面,对陶渊明的诗歌《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及其两首译作进行了叙述艺术的对比研究。原诗体现出汉语古诗的传统叙述特色,而两首译诗则以独特的翻译策略实现了中英叙述传统的有机融合,各有侧重地传达了原作的诗性美学光辉,促进了东西方跨文化交流。
-
全文:从叙述时序、叙述视角和叙述结构三个方面,对陶渊明的诗歌《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及其两首译作进行了叙述艺术的对比研究。原诗体现出汉语古诗的传统叙述特色,而两首译诗则以独特的翻译策略实现了中英叙述传统的有机融合,各有侧重地传达了原作的诗性美学光辉,促进了东西方跨文化交流。
-
浅读陶渊明诗文意象中的中国古代隐逸文化
-
作者:
朱燕 来源:文理导航(上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逸文化 意象
-
描述: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大多具有隐逸的象征意蕴。本文避开一般意义上的解读,而是从"隐逸文化"的角度来观照,深入剖析陶渊明诗文核心意象所表现的隐逸情结和所蕴含的隐逸文化,从而阐明陶渊明的人格魅力与其文学创作的典型意义。
-
全文: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大多具有隐逸的象征意蕴。本文避开一般意义上的解读,而是从"隐逸文化"的角度来观照,深入剖析陶渊明诗文核心意象所表现的隐逸情结和所蕴含的隐逸文化,从而阐明陶渊明的人格魅力与其文学创作的典型意义。
-
手抄本的迷雾 开创性的视角——读田晓菲《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
-
作者:
陈庆 来源:编辑之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开创性 研究著作 陶渊明 朱光潜 文学史 田晓菲 文化研究 手抄本
-
描述:自宋代以来,陶渊明逐渐被视为中古文学史上“唯一”伟大的诗人,其人格及诗文备受推崇,而陶集的注笺和相关研究著作亦层出不穷,使陶渊明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论题。近代学者中,如鲁迅和朱光潜就“陶潜是否静穆”而展开的争议、陈寅恪的“新自然说”等,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
全文:自宋代以来,陶渊明逐渐被视为中古文学史上“唯一”伟大的诗人,其人格及诗文备受推崇,而陶集的注笺和相关研究著作亦层出不穷,使陶渊明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论题。近代学者中,如鲁迅和朱光潜就“陶潜是否静穆”而展开的争议、陈寅恪的“新自然说”等,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
用心着意自然美 天然写画趣味真: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
作者:
王建林 来源:长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境界 趣味 田园生活 园田居 官场生活 田园风光 自然美 陶渊明 田园诗人 劳动生活
-
描述:一、田园诗人抒写性灵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陶渊明既是隐逸诗人也是田园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其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喜写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劳
-
全文:一、田园诗人抒写性灵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陶渊明既是隐逸诗人也是田园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其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喜写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田园诗是以田园风光、田园生活为观照对象的,诗
-
灵魂在“流观泛览”中诗意栖居-读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
作者:
孙国华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乐 读山海经 陶渊明
-
描述:《读山海经》是陶渊明的作品。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从开头至“吾亦爱吾庐”为第一部分,主要是写诗人的“归园田居之乐”;从“既耕亦已种”至结束是全诗的主体部分,写诗人的“耕余读书之乐”这首诗以“乐”字为核心,主要写诗人归隐田国之后归园田居之乐、耕余读书之乐,从中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人格和精神的不懈追求。
-
全文:《读山海经》是陶渊明的作品。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从开头至“吾亦爱吾庐”为第一部分,主要是写诗人的“归园田居之乐”;从“既耕亦已种”至结束是全诗的主体部分,写诗人的“耕余读书之乐”这首诗以“乐”字为核心,主要写诗人归隐田国之后归园田居之乐、耕余读书之乐,从中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人格和精神的不懈追求。
-
英语世界里的一束“东篱”“菊花”——读《陶渊明诗文选译》
-
作者:
包涵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载欣载奔 平淡自然 陶渊明诗 陶诗 艺术风格 共同财富 精神财富 世界文坛 四十年代 诗味
-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光辉,照耀我国和世界文坛。各国的优秀文学遗产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然而,要使本国人民享受和利用他国的这笔精神财富,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同样,要使他国人民充分欣赏、理解、从而享用我国文学的精华,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因为这里有语言的障碍。譬
-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光辉,照耀我国和世界文坛。各国的优秀文学遗产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然而,要使本国人民享受和利用他国的这笔精神财富,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同样,要使他国人民充分欣赏、理解、从而享用我国文学的精华,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因为这里有语言的障碍。譬如汉诗的英译,不仅需要精通英语,而且需要做大量的严肃而细致的研究工作,甚至付出毕生的精力。在此,我们想到方重先生,他是一位值得敬重的老前辈。早在四十年代
-
没有外物负担和没有心灵负担的境界——读陶渊明《饮酒》、《归园田居》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
作者:
孙绍振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境界 心理负担 园田居 语文学习 饮酒 孟浩然 外物 陶渊明 过故人庄 心灵
-
描述:要真正品出陶诗的纯真韵味来.有一点要明确:他的诗虽然属于抒情诗,但与一般抒情诗.与前面我们已经读过的抒情诗不太一样。一般的抒情诗所抒发的感情,往往是强烈的感情,也就是所谓激情。我们分析过的李白的《下江陵》、杜甫的《登高》,王之涣的《凉州词》都是把话说得很绝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
-
全文:要真正品出陶诗的纯真韵味来.有一点要明确:他的诗虽然属于抒情诗,但与一般抒情诗.与前面我们已经读过的抒情诗不太一样。一般的抒情诗所抒发的感情,往往是强烈的感情,也就是所谓激情。我们分析过的李白的《下江陵》、杜甫的《登高》,王之涣的《凉州词》都是把话说得很绝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也一样,“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