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中国古代隐士——以陶渊明为例
作者: 张梦秋  来源:北方文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我独立人格  隐士特点  士大夫  陶渊明  隐士思想 
描述:中国古代多隐士,隐士多文人。隐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隐士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特色之一。“隐士”不是一般的人,当为世之隐匿之高人也。《南史·隐逸》谓其“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风云以为气”,因而“隐士”不是一般的人。中国隐士文化是颇为发达的,是与思想文化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隐士文化使中国历史更
全文:的山水诗和文人画中所反映的大多是隐士的眼光与情怀。三千年,隐士作为一个阶层存在着,既有大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与隐逸者个人的思想心理有关,也与儒道互补的文化气氛相联系,其独立人格和自我尊严是隐士人格中最
从《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审美自觉
作者: 陶书莹  来源:知音励志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审美自觉  魏晋审美理想 
描述: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是精读课文。在授课的过程中,笔者反复研读、体悟,通过平淡出新的文字和天然淳真的感情,感悟到陶渊明的审美自觉。正是因为受魏晋审美理想和生命美学的影响,陶渊明的创作才被誉为"豪华落尽见真淳,一语天然万古新。"此文旨在从魏晋美学的角度,从平淡冲和、自由意志、
全文:,陶渊明的创作才被誉为"豪华落尽见真淳,一语天然万古新。"此文旨在从魏晋美学的角度,从平淡冲和、自由意志、高尚情趣和独立人格四个方面浅易地剖析陶渊明的审美自觉。
陶渊明作品的艺术特色
作者: 刘作芳  来源:党政干部学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作品特色  陶渊明 
描述:作为在文学史上做出过划时代贡献的伟大诗人陶渊明,他的诗歌跳出东晋时代玄言诗的藩篱,给晋宋之交的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他的诗歌内涵神韵明晰高远,透露着平淡自然的特色,诗风真切纯朴,不事雕琢,但并没有陷入浅薄乏味的泥淖,相反却醇厚有味,生活基础深厚;他的诗歌思想感情静穆深切,咏怀咏史诗作风格刚健、豪
全文:的语言色彩质朴清丽,没有堆砌的辞藻,没有不必要的修饰和浓墨重彩的铺展,因而作品清丽鲜亮;他的作品语言特质平淡新奇,通俗无奇的“田家语”使他的诗作近似口语化,读来感到朗朗上口,形象鲜明;哲学思想新奇向善,对后世生态观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无依的孤云:陶渊明与晋宋政局
作者: 范子烨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门阀政治  归隐  晋宋政局  陶渊明  仕宦 
描述:本文从《归去来兮辞》出发,结合《命子》诗以及丰富的晋宋史料,对陶渊明的仕隐问题进行了全新的还原性阐释。陶渊明的出仕和归隐,都有现实的政治原因,尤其是投身于桓玄幕府,主要是在门阀政治理念的支配下所作出的选择。在以刘裕为代表的北府军事集团和以桓玄为代表的荆楚政治集团对峙、拼杀的过程中,他始终站在桓玄一边
全文:出的选择。在以刘裕为代表的北府军事集团和以桓玄为代表的荆楚政治集团对峙、拼杀的过程中,他始终站在桓玄一边。陶诗中的自我形象与历史生活中的陶渊明本人肯定是有差异的。同时,陶渊明的一生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浅析无名的神——陶渊明诗歌的精神形态
作者: 丁颖  来源:中文信息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精神  陶渊明  无名的神 
描述:陶渊明诗歌所表现出的主导思想,既有儒家思想,也有道家思想。他的诗歌精神状态似乎是混沌的、散漫的。但陶诗重点在于表现对生命的纯粹和感激等方面。在某种意义上,陶诗已经超越了古代,陶诗的精神形态直追现代生命哲学。从这一点上,我们对陶渊明诗歌的精神形态可称为没有明确形态的纯粹生命意识,即陶诗所表现出的诗歌精
全文:生命哲学。从这一点上,我们对陶渊明诗歌的精神形态可称为没有明确形态的纯粹生命意识,即陶诗所表现出的诗歌精神饱含着一种无名的神,是超然于宗教情怀的一种独立人格和精神品格。
论隐逸文化视域下的陶渊明
作者: 霍建波 徐洁  来源: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价值  陶渊明  隐逸文化 
描述:隐逸文化造就了陶渊明,陶渊明成为了隐逸文化的符号标志之一。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有着浓厚的隐士情结。从生平经历和出处抉择看,他几经矛盾,终于做了一个归耕田园的隐士;从诗赋文创作看,他引用了大量的隐逸文化典故;从传统隐逸文化原型看,他体现了儒家手段式的待时之隐和道家目的式的适性之隐的结合
全文:引用了大量的隐逸文化典故;从传统隐逸文化原型看,他体现了儒家手段式的待时之隐和道家目的式的适性之隐的结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捍卫了人格自由和尊严,为后世的文人士大夫构建起了一个精神家园。
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论庄子、屈原和陶渊明的死亡观
作者: 李石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庄子  死亡哲学  陶渊明  屈原  死亡美学 
描述: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变化来审视死亡,对于妻子和自身的死也依然超脱,他的死亡哲学是一种理性的召唤与劝导
全文:。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变化来审视死亡,对于妻子和自身的死也依然超脱,他的死亡哲学是一种理性的召唤与劝导;屈原则以自杀的决绝行为来祭奠个体的人格理想,在决绝中又有各种痛苦、焦灼、挣扎、孤独、恐惧、哀伤
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论庄子、屈原和陶渊明的死亡观
作者: 李石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庄子  死亡哲学  陶渊明  屈原  死亡美学 
描述: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变化来审视死亡,对于妻子和自身的死也依然超脱,他的死亡哲学是一种理性的召唤与劝导
全文:。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变化来审视死亡,对于妻子和自身的死也依然超脱,他的死亡哲学是一种理性的召唤与劝导;屈原则以自杀的决绝行为来祭奠个体的人格理想,在决绝中又有各种痛苦、焦灼、挣扎、孤独、恐惧、哀伤
艾米莉·狄金森与陶渊明诗的自然观比较
作者: 张娜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生  自然  矛盾  和谐 
描述:中西方在自然观问题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中国人认为自然万物是主体的外化,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感悟人与自然的冥合。西方人在文明进程中强调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感,自然与个体无法达于圆融和谐。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之下,艾米莉·狄金森与陶渊明两位诗人有着相似却又不同的人生之旅与解脱之路,他们的共鸣基于相似的生命
全文:心的侵蚀,她对生命的本真存有最热切的渴望,对自然、人生与死亡等问题有着清醒而深刻的思考,在自然中寻求当下真实的幸福;田园诗人陶渊明在人生的踌躇中选择将人格理想重新建构于自然这个背景之上,实现自我生命的超越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