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颍水之思与鸿儒之道:陶渊明《示周掾祖谢》诗解
作者: 范子烨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学史  儒学史  《示周掾祖谢》  政治史 
描述:本文在全面的文本梳理的基础上,从晋宋之际政治史、佛学史和儒学史的角度对陶渊明《示周掾祖谢》一诗进行了阐发,具体而微地揭示了这首诗的思想寄托和艺术特质。此诗在波澜不惊、恬静自然的颍水之思中激荡着时代的风云变幻,反映了在浇薄颓败,学者趋炎附势的世风之下,陶渊明坚决捍卫儒家之道的态度,在其文学创作中具有特
全文:本文在全面的文本梳理的基础上,从晋宋之际政治史、佛学史和儒学史的角度对陶渊明《示周掾祖谢》一诗进行了阐发,具体而微地揭示了这首诗的思想寄托和艺术特质。此诗在波澜不惊、恬静自然的颍水之思中激荡着时代的风云变幻,反映了在浇薄颓败,学者趋炎附势的世风之下,陶渊明坚决捍卫儒家之道的态度,在其文学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试论困扰陶渊明一生的两对矛盾
作者: 杨兴龙  来源:黑龙江史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仕  归隐  陶渊明  矛盾 
描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三次出仕归隐,困扰他一生的矛盾,一是出仕和归隐的矛盾,二是躬耕与生活实际的矛盾。他因家贫和政治理想的实现而出仕,但他"质性自然"、不善逢迎,动乱的现实和残酷的斗争使他厌倦了官场生活,最终毅然选择归隐,即使饱受饥寒之苦也义无反顾,这也正体现了陶渊明高尚的人格和节操。他的这种做法,对后
全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三次出仕归隐,困扰他一生的矛盾,一是出仕和归隐的矛盾,二是躬耕与生活实际的矛盾。他因家贫和政治理想的实现而出仕,但他"质性自然"、不善逢迎,动乱的现实和残酷的斗争使他厌倦了官场生活,最终毅然选择归隐,即使饱受饥寒之苦也义无反顾,这也正体现了陶渊明高尚的人格和节操。他的这种做法,对后来的仕途失意和厌倦了官场的士大夫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某种范式意义。
柏拉图“理想国”与老子、陶渊明“理想国”思想之比较
作者: 韩中宜  来源: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柏拉图  陶渊明  思想比较 
描述:雅典贵族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里,从组织、经济、教育、军事等多方面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这种近乎乌托邦式的设想在历史与现实,西方与中国都有较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哲人文人老子、陶渊明也在文章中也提出理想国的设想,但是,老子、陶渊明的理想国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有着很多方面的不同。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
全文:雅典贵族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里,从组织、经济、教育、军事等多方面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这种近乎乌托邦式的设想在历史与现实,西方与中国都有较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哲人文人老子、陶渊明也在文章中也提出理想国的设想,但是,老子、陶渊明的理想国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有着很多方面的不同。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西两者进行分析比较:一、倡导的组织形式不同;二、所有制形式不同;三、教育管理模式、理念不同;四、对人本思想的认识的不同,并指出他们理想国思想的现实意义。
陶渊明田园诗对《诗经》农事诗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满晓艳  来源:延边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事诗  陶渊明  田园诗  《诗经》 
描述:提起田园诗,我们自然会想到我国著名诗人陶渊明,但是对田园生活描写的田园诗,陶渊明并不是最早起始者,因为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了很多对于田园生活、田间劳作方面的诗歌,只是那时被称作为农事诗,这些诗歌语言质朴,叙事性较强,且结构形式还不够规范,而且在数量上所占的比重不够多,质量上都不够成熟。从《诗经》
全文:又从小“游好在六经”的陶渊明,却打破了这个传统,第一次把劳动作为赞美与讴歌的对象,开拓了新的诗风,奠定了后世田园诗的艺术风格特色,超出了一般士大夫的思想意识。陶渊明的田园诗能够千流传,与他的语言的平淡朴素
辛弃疾词中的陶渊明现象研究
作者: 魏瑾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辛弃疾  陶渊明  契合  差异 
描述:在两宋词史上,辛弃疾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和地位也最高,是中国文学史上集大成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也是一位杂取博学的词人,他欣赏庄子,屈原,学习杜甫,苏轼,尤其倾情于陶渊明,赞赏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和独立高洁、自由闲适的人生境界,并在精神上追求陶渊明式的人格理想与处世态度。但其英雄的豪气又使他在内心深处
全文:在两宋词史上,辛弃疾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和地位也最高,是中国文学史上集大成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也是一位杂取博学的词人,他欣赏庄子,屈原,学习杜甫,苏轼,尤其倾情于陶渊明,赞赏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和独立高洁、自由闲适的人生境界,并在精神上追求陶渊明式的人格理想与处世态度。但其英雄的豪气又使他在内心深处不能真正理解陶渊明,由此体现在其行为上则具有相应的反复性,在慕陶的同时又处处显示出与陶渊明人生理想的迥异其趣。本文以辛弃疾慕陶为研究对象,对辛弃疾慕陶的历程加以梳理,追溯其渊源;考查陶渊明现象在辛词中的具体体现;探寻在辛弃疾研究中常提到的辛弃疾与陶渊明的关系,通过个案的分析与比较,来阐述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关注外物的角度等方面的契合点和差异;并由此探讨陶渊明对辛弃疾在闲居期间词作风格的影响。其中,从作家、作品考查二人的关系是本文的重点,本文认为:辛弃疾对陶渊明的称慕是由衷的,由于二人的个性、心理等存在差异,辛弃疾对陶渊明并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认同,然而辛词中大量称引陶渊明其人其诗却是不争的事实。辛弃疾对陶渊明的欣赏也是一贯的,他学习陶渊明,从审美风格到思想意境方面都努力靠近陶渊明,尽管最终...
陶渊明和梭罗回归自然的美学意蕴
作者: 朱高利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回归自然  审美  自由  文明 
描述:陶渊明和梭罗两位思想家,虽然在国度、时代、文化背景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但都选择了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并在自然中形成了对于自然、人生、社会等方面共同的审美追求。他们过着“简单”生活,自由惬意地与自然融为一体,并分别在诗歌和散文中体现出对于生命真谛的追求,都深深的吸引着今天处于消费时代中的人们。挖掘他们形
全文:陶渊明和梭罗两位思想家,虽然在国度、时代、文化背景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但都选择了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并在自然中形成了对于自然、人生、社会等方面共同的审美追求。他们过着“简单”生活,自由惬意地与自然融为一体,并分别在诗歌和散文中体现出对于生命真谛的追求,都深深的吸引着今天处于消费时代中的人们。挖掘他们形成共同的审美追求的深层原因,对于今天处于迷茫中的人类,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从两人的差异入手,探讨了他们在国度、文化背景、哲学基础等方面的不同; 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通过他们回归自然后的生活和创作,重点分析了他们在回归自然后形成的共同的审美追求。这种相似性体现在回归心灵自由、对自然美的发现与赞美、领悟生命的真谛、抒写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望四个方面。这种以自然、自由、和谐为主旋律的生活,正是现代社会所缺乏的。 第三部分在一、二部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差异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共同审美追求的原因,向纵深开掘,阐述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在于三个方面的深层原因:自然美的独特存在、文明发展的偏颇、人类对生命自由的追求。通过以上的分析,旨在说明他们的人生追求,是文明发展所...
高丽中期苏东坡热与陶渊明文学的接受:以李仁老、陈华、李奎报为中心
作者: 李红燕  来源:延边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仁老  陈华  高丽中期  形象接受  苏东坡热潮  李奎报  陶渊明形象 
描述:“苏东坡热潮”在高丽中期到达了顶点,其原因主要在于此时的宋朝和高丽两国具备了可以进行密切交流的环境,而且这与苏东坡的人品和他的诗文中强烈的魅力是分不开的。高丽的文人们想探索苏东坡爱国爱民的精神、不迎合腐败势力的刚直性格、洒脱的人生观、天人合一的思想、把困难化为忧患的意识和在文学方面卓越的表现力,通过
全文:“苏东坡热潮”在高丽中期到达了顶点,其原因主要在于此时的宋朝和高丽两国具备了可以进行密切交流的环境,而且这与苏东坡的人品和他的诗文中强烈的魅力是分不开的。高丽的文人们想探索苏东坡爱国爱民的精神、不迎合腐败势力的刚直性格、洒脱的人生观、天人合一的思想、把困难化为忧患的意识和在文学方面卓越的表现力,通过创作诗歌传承自己的“苏东坡文化精神”。 “苏东坡热潮”是在学者们探索其与陶渊明形象的密切联系中形成的。如果从宗教的角度看陶渊明的文化思想,它兼备了儒家、佛教、道教的思想,其中以道家思想为根本。这些思想具体可分为归隐,躬耕,安贫乐道,自然爱好,饮酒醉乐,武陵桃源,志节,闲居等,尤其陶源明的“归去来”,不仅体现了他文学方面造诣,而且最重要的是该篇诗歌体现出他最天然最人性化的人品、性格等全部面貌。陶源明就是以这种形象深深的影响着中国和韩国的历史文化、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首先,作为中国隐逸诗人的鼻祖,陶渊明被南北朝时期和之后的唐、宋文人们所推崇,其文学魅力获得了文学界很高的评价。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风以及对人生的态度被后世无数的学者追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朝的孟...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