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陶渊明诗歌中的意象翻译
作者: 张洁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  翻译策略  接受美学  意象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意象。众所周知,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因此,诗歌翻译中对于意象的翻译就显得尤其重要,也充满了困难。那么如何能够恰当地将这些意象翻译成英语就成了一大问题。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文化、读者接受等,我们不能一直采用直译的方法来翻译意象,而需要采用
全文:一大问题。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文化、读者接受等,我们不能一直采用直译的方法来翻译意象,而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来让目标语读者能像本语读者一样明白意象所传达的意义。这篇论文主要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讨论
对陶渊明音乐美学思想的重新解读
作者: 王维  来源:音乐创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圣人精神  无弦琴  陶渊明 
描述: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诗文"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中的"无弦琴"思想被学者们经常以"得意忘言"、"弦外之音"等理论加以解释,但是"琴中趣"中的"趣","得意忘言"中的"意"究竟指什么?学者们往往语焉不详。另外,陶诗中除了充满了田园气息的作品之外,还包含了大量的忧愤抑郁之作,这一矛盾现象说明了什么?这
全文:语焉不详。另外,陶诗中除了充满了田园气息的作品之外,还包含了大量的忧愤抑郁之作,这一矛盾现象说明了什么?这种矛盾现象与"无弦琴"思想又有着哪些关联?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当代学者的文论中并没有看到明确清晰的回答。因此基于上述思考,本文将从魏晋玄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解读。
以地方性眼光看陶学的一部力作:评吴国富《陶渊明寻阳觅踪》
作者: 吴中胜 史元梁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眼光  显学  国富  陶学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力作  陶渊明研究  地方性 
描述:陶渊明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门显学,在这一领域学者众多,著述颇丰。正因为这样,在这方面研究要有所创新是非常之难的。当然,也不是不可能。吴国富先生的近著《陶渊明寻阳觅踪》就是在近年来陶学研究的一部力作。《陶渊明寻阳觅踪》一书作者吴国富,江西武宁人,为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陶渊明研究,
全文:。《陶渊明寻阳觅踪》一书作者吴国富,江西武宁人,为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陶渊明研究,著有学术专著《论陶渊明的中和》及学术论文多篇。该书以陶渊明在寻阳的活动为线索,重点探讨了陶渊明
《我说陶渊明》序
作者: 魏正申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术水平  《我说陶渊明》  学术贡献  赵治中  诗歌创作  序言  陶渊明研究  人生经历 
描述:还记得1999年春季,丽水师专教授赵治中先生寄来了《陶渊明论丛》书稿并有为其著写序之邀。那时,我正在写作《二十世纪陶学论著》书稿的有关篇章,索性就将两者结合起来作思索,为赵著之序的开头写道:赵治中“可观的论陶实绩,与梁启超、朱光潜、逯钦立、萧望卿、朱自清、李长之、郭银田、王瑶、曹道衡、廖仲安、吴云、
全文:“可观的论陶实绩,与梁启超、朱光潜、逯钦立、萧望卿、朱自清、李长之、郭银田、王瑶、曹道衡、廖仲安、吴云、钟优民、李文初、刘继才、李华(首都师大)徐声扬、袁行霈、唐满先、邓安生、丁永忠、孙静、王定璋、李华(江西社科院)、陈忠、李锦全、戴建业、王廷箴先生一道,体现二十世纪陶学学术水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评《20世纪陶学论著》与《陶渊明及其研究论》
作者: 刘继才  来源: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学  评论  论著  研究 
描述:自20世纪以来,陶学研究较封建时代,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更出现了陶学研究的繁盛局面。魏正申先生是这个繁盛时期代表陶学研究高度的学者之一。他最近出版的两部陶学新著,以陶学史家的广阔视野,全景展示20世纪陶学之里程,重点评价陶学理论之构建,大力提倡治陶观点之创新,公平审视陶公生平之论争
全文:视野,全景展示20世纪陶学之里程,重点评价陶学理论之构建,大力提倡治陶观点之创新,公平审视陶公生平之论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同时也指出了两部论著之不足
方重翻译思想研究——主体以《陶渊明诗文选译》为例
作者: 张思语  来源:扬州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选译》  方重  翻译思想  翻译策略 
描述:方重(1902-1991)是20世纪翻译领域中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型译者。他学贯中外,深知翻译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自上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中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历经40余载,先后完成了《乔叟文集》(1962)、《理查三世》(1978)及《陶渊明诗文选译》(1984)。方重在长期的翻
全文:(周领顺等,2014:102)。近年来,国内学界于“方重教授诞辰110周年”之际掀起了研究方重的热潮,从其学术成就、主要译著、为人治学及其外语教育思想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尽管方重的学术成就受到广泛关注
[0图]2012中国·星子(庐山)文化旅游节开幕
作者:暂无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中广网星子12月8日消息(记者王一凡)12月7日上午,2012中国星子(庐山)文化旅游节在江西星子隆重举行。‍‍‍‍ ‍‍‍‍2012中国·星子(庐山)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现场‍‍   ‍‍ 本次旅游节为期三天,以“走进桃花源·亲近山湖泉”为主题,活动内容由开幕式“桃源之风”——陶渊明纪念
全文:‍‍   ‍‍ 本次旅游节为期三天,以“走进桃花源·亲近山湖泉”为主题,活动内容由开幕式“桃源之风”——陶渊明纪念活动、“桃源之源”首届陶渊明文化国际学术研究会、“桃源之旅”桃源文化寻根活动、“桃源之光”田园风光
论陶渊明的民俗情怀
作者: 陈志刚  来源: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怀  陶渊明  古代文学  民俗 
描述:陶渊明用诗歌写了许多农村的祭祀、农时农事、习俗等生活和文化,写了一些广泛流传民间的先贤、侠士、贫士和远古帝王、神话人物。它们都或隐或显地表明陶渊明身上有着十分浓郁的民俗情怀。最能鲜明展现诗人民俗情怀的是“桃花源”世界,这是诗人基于民间诉求、民间理想而构筑的一个美好、幸福的理想世界。陶渊明的民俗情怀对
全文:的是“桃花源”世界,这是诗人基于民间诉求、民间理想而构筑的一个美好、幸福的理想世界。陶渊明的民俗情怀对理解陶诗之艺术风格、成就地位等文学史上仍有争议的问题有很大帮助。
生命意义,岂止田园?——论陶渊明的悲剧意义
作者: 陈清华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陶渊明  田园诗 
描述: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不仅由仕而隐,而且亲自躬耕,留下大量淳朴恬美的诗作。其人其诗其精神,被后世人们所向往并高举,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士大夫在官场失意时退守的精神家园。然而,作者研究发现,透过陶渊明诗歌的静穆和谐,隐藏的是他内心的深切忧愤。这忧愤与贫富无关,与功名无关,是对人生终极
全文:研究发现,透过陶渊明诗歌的静穆和谐,隐藏的是他内心的深切忧愤。这忧愤与贫富无关,与功名无关,是对人生终极生死问题的无解、无奈。
翻译“三美”原则指导下陶渊明诗歌英译对比研究
作者: 关凤霞  来源:今日湖北(中旬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英译  “三美”原则  陶渊明  归园田居 
描述:东晋陶渊明的诗歌以语言朴实、形式简洁闻名古今中外,其诗歌英译的研究也深受学者大家关注。本文将以“三美”翻译理论为指导,采用描述性的对比研究方法对陶渊明的五言诗《归园田居》(其三)的英译作品进行评析,以期在欣赏名家译文的过程中探讨诗歌译者在翻译陶诗中的得与失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翻译陶诗乃至其他中国古典诗
全文:,以期在欣赏名家译文的过程中探讨诗歌译者在翻译陶诗中的得与失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翻译陶诗乃至其他中国古典诗词等问题
上页 1 2 3 ... 59 60 61 ... 65 66 6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