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试论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式
作者: 袁伯诚  来源:东方论坛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乐天自愉  不求甚解  复归自然  生命体验  玄学 
描述:陶渊明自谓“好读书 ,不求甚解”。他把读书当作一种悟道的方式。读书不仅仅是以对知识的索取为目的 ,而是以自己的人生去“会意”古人、他人人生的一种契合中的生命体验 ,从中进入一种宇宙真际的境界 ,获得人生“真意”,“欲辨已忘言”。这种读书方式摆脱了两汉经学的笺注繁琐 ,而把作为两汉“异端”旗帜的道家“
全文:人生“真意”,“欲辨已忘言”。这种读书方式摆脱了两汉经学的笺注繁琐 ,而把作为两汉“异端”旗帜的道家“自然之说”接过来 ,铸造成一套新的思维方式。陶渊明的读书方式是魏晋玄学思潮发展、深化的产物
组诗浅比——论左思《咏史》与陶渊明《咏贫士》
作者: 史梅  来源: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超脱自然  慷慨豪迈  儒道  愤世 
描述:左思的《咏史》与陶渊明的《咏贫士》是两类组诗创作,主题鲜明,结构紧凑,均融入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咏史》倾诉了士族门阀制度压迫下寒士的悲愤,表达了诗人对不合理制度的抗争,《咏贫士》以贫士高洁之志肯定、赞美、寄托了诗人归隐、自然的人生理想。他们生活时代、人生态度等的差异,使其诗歌呈现出不同风格,在主题、
全文:、赞美、寄托了诗人归隐、自然的人生理想。他们生活时代、人生态度等的差异,使其诗歌呈现出不同风格,在主题、题材、语言、情感等方面有较多的可比之处,可以从中体味魏晋诗歌的丰富内涵。
陶渊明的人生智慧
作者: 江鹏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智慧  玄学  矛盾 
描述:陶渊明的一生充满矛盾,他要为着家族的荣誉,为了生存,进行内心的搏斗,在仕与隐之间徘徊,逼迫自己做出艰难的抉择。生与死的问题,每个人都必然要面对,但陶渊明的感受显然更深,他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他找不到答案,没人能够为他做出解答,最终的归宿是什么,他不知道。陶渊明是孤独的,他已经超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全文:,但会劳役其心,他也有过内心的交战。在《桃花源记》中,他为自己觅得一处乐土,用以安放那颗孤独的心灵,这就是他的理想家园。 陶渊明是一个玄学家,是魏晋风流的代表。魏晋南朝是一个玄学盛行的时期,不同于汉代
[0图]陶渊明集
作者: 陶渊明 吕晓滨注释  来源: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符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作过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四十一岁由彭泽令上辞官归隐,直至去世。卒后友人私谧“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少怀济世之志,但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东晋与刘宋政权交特之际,政治昏暗、政局动荡、社会关争复杂、民族矛盾激化,他
全文:济世之志,但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东晋与刘宋政权交特之际,政治昏暗、政局动荡、社会关争复杂、民族矛盾激化,他的理想舆现实发生了极大的冲突,他逐渐视仕途如棘途,向往平淡自然的生活。同时,魏晋以来玄学勃兴、玄言
论陶渊明对太康繁缛文风的接受与疏离——兼论陶渊明的美学自觉
作者: 李建国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魏古诗  美学自觉  繁缛  太康  陶渊明  自然 
描述:陶渊明的创作与太康繁缛文风渊源颇深。陶渊明诗文中有大量袭用陆机、潘岳等太康作家的语例,他的田园诗代表作也明显运用了繁缛的表现方式,这是时代潮流的必然影响。陶诗在语言上最终舍太康而取法汉魏古诗,是有意识选择的产物,反映了陶渊明的美学自觉。汉魏古诗最不可及处即在语言的自然天成,繁缛则是典型的人为作用雕饰
全文:清醒的理论自觉,更由于魏晋新风的洗礼,使陶诗的“自然”不同于汉魏古诗之“自然”,彰显出奇特的审美个性,成为那个时代文学自觉的一部分。
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论庄子、屈原和陶渊明的死亡观
作者: 李石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庄子  死亡哲学  陶渊明  屈原  死亡美学 
描述: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变化来审视死亡,对于妻子和自身的死也依然超脱,他的死亡哲学是一种理性的召唤与劝导
全文:、表现,从先秦诸子到魏晋南北朝,从庄子、屈原到陶渊明,可说是从哲学到诗,再到哲学与诗结合的过渡,体现了“道——儒道——儒道佛”的渐变融合过程。
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论庄子、屈原和陶渊明的死亡观
作者: 李石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庄子  死亡哲学  陶渊明  屈原  死亡美学 
描述: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变化来审视死亡,对于妻子和自身的死也依然超脱,他的死亡哲学是一种理性的召唤与劝导
全文:、表现,从先秦诸子到魏晋南北朝,从庄子、屈原到陶渊明,可说是从哲学到诗,再到哲学与诗结合的过渡,体现了"道——儒道——儒道佛"的渐变融合过程。
论陶渊明的出处
作者: 李冰  来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出处  研究者  隐逸诗人  仕与隐  陶渊明  隐士  钟嵘 
描述:钟嵘最早将陶渊明评定为“隐逸诗人之宗”。其后的一千多年,同意钟嵘之说者大有人在。而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专门论到“隐士”,他认为:“真的‘隐君子’是没法看到的”。因为真的“非隐士的心目中的隐士,是声闻不彰,息影山林的人物。但这种人物,世间是不会知道的”,一个人等到被“挂上隐士的招牌”,便不再
全文:的隐士,是声闻不彰,息影山林的人物。但这种人物,世间是不会知道的”,一个人等到被“挂上隐士的招牌”,便不再是真正的隐士、逸民了。因此,素来被标为“隐逸诗人”的陶渊明并不算是绝对意义上的隐逸人士。在《魏晋
走近陶渊明
作者: 高悦敏 牛荦婷  来源:作家·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  缘由  隐居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隐士,他那种热爱自然的本性,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和质朴淡远的诗品皆为古今称颂。作为中国田园诗人之祖,陶渊明选择诗文创作的道路,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他以出仕始,以归隐终,其原因是复杂的。这篇论文结合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试从陶渊明的人生追求、思想的社会根源及其所处的
全文:,以归隐终,其原因是复杂的。这篇论文结合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试从陶渊明的人生追求、思想的社会根源及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等角度来分析其隐逸情结。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伤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
走近陶渊明:发掘田园隐逸之缘由
作者: 高悦敏 牛荦婷  来源:作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  缘由  隐居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隐士,他那种热爱自然的本性,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和质朴淡远的诗品皆为古今称颂。作为中国田园诗人之祖,陶渊明选择诗文创作的道路,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他以出仕始,以归隐终,其原因是复杂的。这篇论文结合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试从陶渊明的人生追求、思想的社会根源及其所处的
全文:,以归隐终,其原因是复杂的。这篇论文结合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试从陶渊明的人生追求、思想的社会根源及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等角度来分析其隐逸情结。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伤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