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浅谈陶渊明《归园田居》一首
作者: 李昕  来源: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代背景  学生  山水自然  生活经历  解诗  仕途  园田居  陶渊明  十三年  代表作 
描述:《归园田居》五首历来被称为陶渊明的代表作。而组诗的第一首则为其代表。这首写的是他摆脱尘网仕途,回到他所熟悉的家园以后感到很愉快的心情。学生初读此诗,因为不太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只从字面上领会其大意,
全文:《归园田居》五首历来被称为陶渊明的代表作。而组诗的第一首则为其代表。这首写的是他摆脱尘网仕途,回到他所熟悉的家园以后感到很愉快的心情。学生初读此诗,因为不太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只从字面上领会其大意,
试论陶渊明及其诗文的接受
作者: 保静  来源:东京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文  接受原因  陶渊明 
描述: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诗人.自唐代起,他就不断受到丈人们的倾慕和推重.随着一代代人的阐释与解读,其被一代代丈人渐渐推到了经典位置.本文就是结合相关理论分析陶渊明及其诗文接受的原因.
全文: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诗人.自唐代起,他就不断受到丈人们的倾慕和推重.随着一代代人的阐释与解读,其被一代代丈人渐渐推到了经典位置.本文就是结合相关理论分析陶渊明及其诗文接受的原因.
从《责子》看陶渊明家教的失误
作者: 竺柏岳  来源:语文新圃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人  晋代  家教  陶渊明  诗文集 
描述:近读,获知晋代家居江西庐山之麓的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晚年写过一篇,该说出了对儿子们的忧虑,全如下: 白发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怀中物.
全文:近读,获知晋代家居江西庐山之麓的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晚年写过一篇,该说出了对儿子们的忧虑,全如下: 白发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怀中物.
从陶渊明的人生经历解读其诗作
作者: 李开明  来源:作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诗歌艺术 
描述:魏晋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中国诗坛的一颗明星,他是继屈原之后对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陶渊明的诗歌以纯朴的语言风格和高雅的生活情趣,描绘出了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与生活。纵览陶渊明丰富的人生经历,其诗歌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艺术地再现了他的生命内涵。
全文:魏晋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中国诗坛的一颗明星,他是继屈原之后对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陶渊明的诗歌以纯朴的语言风格和高雅的生活情趣,描绘出了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与生活。纵览陶渊明丰富的人生经历,其诗歌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艺术地再现了他的生命内涵。
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作者: 刘素芝 刘晶  来源:科技资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意人生  人生观 
描述:陶渊明的一生,是求真求美的一生,他的生存方式,是一种审美的生存方式。面对多元化的浮躁时代,他对人生的审美化态度和从而形成的宁静平和、恬淡自然的心态,正是他诗意人生的一种最高境界。
全文:陶渊明的一生,是求真求美的一生,他的生存方式,是一种审美的生存方式。面对多元化的浮躁时代,他对人生的审美化态度和从而形成的宁静平和、恬淡自然的心态,正是他诗意人生的一种最高境界。
陶渊明文艺思想研究述评
作者: 张衍标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真善美  文艺思想  陶渊明  自然 
描述:陶渊明的文艺思想,历来的论述亦复寥寥可数。实则,其文艺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文艺思想链条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要环节。文章就陶渊明文艺思想的研究情况作一评述,以期对研领域的开拓有所裨益。
全文:陶渊明的文艺思想,历来的论述亦复寥寥可数。实则,其文艺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文艺思想链条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要环节。文章就陶渊明文艺思想的研究情况作一评述,以期对研领域的开拓有所裨益。
玉抑、克制下的“闲远自得”:陶渊明归隐后的心态分析
作者: 张秋爽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心态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20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之思想、与作品内容与创作年份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终其一生。
全文: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20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之思想、与作品内容与创作年份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终其一生。
压抑、克制下的“闲远自得”:陶渊明归隐后的心态分析
作者: 张秋爽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心态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二十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之思想、作品内容与写作年代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而终其一生的。
全文: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二十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之思想、作品内容与写作年代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而终其一生的。
压抑、克制下的“闲远自得”:陶渊明归隐后的心态分析
作者: 张秋爽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心态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二十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之思想、作品内容与写作年代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而终其一生的。
全文: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二十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之思想、作品内容与写作年代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而终其一生的。
浅谈陶渊明诗歌中的悲剧意识
作者: 李浩  来源:云南大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陶渊明的隐士情怀历来为后世文人士子所推崇,士大夫们从他洒脱恬淡、质朴清新的诗歌中汲取高而雅的精神建构,并以此为据点建设自己狭隘意义上的“隐居”———与官场俗世在心灵上的背离与脱节。诗中固然有浓郁的隐逸风情(这特别表现在其田园诗中),疲于官场的文人们由是以之为砖瓦搭建成自己的栖息地。但在把“学而优则
全文:陶渊明的隐士情怀历来为后世文人士子所推崇,士大夫们从他洒脱恬淡、质朴清新的诗歌中汲取高而雅的精神建构,并以此为据点建设自己狭隘意义上的“隐居”———与官场俗世在心灵上的背离与脱节。诗中固然有浓郁的隐逸风情(这特别表现在其田园诗中),疲于官场的文人们由是以之为砖瓦搭建成自己的栖息地。但在把“学而优则
上页 1 2 3 ... 6 7 8 ... 31 32 33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