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陶渊明诗歌英译对比研究
作者: 肖光亮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译者中心地位  翻译适应选择论  翻译生态环境  陶渊明诗歌 
描述:随着翻译研究转向文化问题方面时,译者的主体性吸引了国内外大 批学者的关注,并成为了翻译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但在此基础上,根 据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一个新的理论,即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观点来看(以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为基础建立的),译者扮演了 一个更加重要的角色,即译者处于一种中心地位,并
全文:的经历。陶渊明的诗歌第一次被翻译成英文是在20世纪初期。 阿瑟·伟利在1918年写作并出版了《中国诗170首》。在这本书上,阿瑟·伟 利翻译了陶渊明的12首诗歌。这是陶渊明诗歌最早的英译作品。后来
《赠羊长史·并序》评论赏析
作者: 佚名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这诗是陶集赠答诗中的名篇。诗中念古伤今,流露着作者对时局的观感和政治态度,也体现了“君子赠人以言”的古训,对友人进行讽示、忠告,大有别于一般伤离惜别、应酬敷衍之作。羊长史,名松龄,是和作者周旋日久的友人,当时任江州刺史、左将军檀韶的长史。这次是奉使去关中,向新近北伐取胜的刘裕称贺。
全文:否定,却对不趋附权势的绮、甪崇仰追慕,这些都显示出他崇高的人格修养。在写作上,虽从远处落笔,却紧扣正意,徐徐引入,最后才突出赠诗主旨,手法都很高妙。无怪方东树《昭昧詹言》云:“《羊长史》篇文法可以冠卷
陶渊明田园诗的境界
作者: 李四会  来源:教师(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钟嵘在《诗品》曾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这一评论是中肯的,得到历代学者的认同。陶渊明作为田园诗的开山者,其诗及诗的影响之大史无前例。后来的王维、孟浩然乃至韦应物、柳宗元等大家都受其影响,至今人们谈到山水田园诗,陶渊明都是不可或缺的代表。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诗如鼓琴,声声见心,心为人
全文:人们谈到山水田园诗,陶渊明都是不可或缺的代表。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诗如鼓琴,声声见心,心为人籁,诚中形外。我心清妥,语无烟火。我心缠绵,读者泫然。”这是评价陶渊明的诗既有冲淡平和的风格,也有
浅谈陶渊明《归园田居》诗的自然美
作者: 孔庆霞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诗人。在两晋南北朝那绮靡的形式主义诗风弥漫诗坛之际,他以自然朴素、清新隽永的现实主义诗作,打破了玄言诗的统治局面,扩大了诗歌题材,开了山水田园诗之先河,在诗歌史上确立了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 《归园田居》诗,直承诗经、楚辞、汉魏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内容题材上一反玄言诗的空洞
全文:才华。难怪历代不少评论家都说陶公非写诗,直抒胸臆而已。 素描图画般的写景是形成陶诗自然美的第二个原因。陶诗一反当时诗人的绮丽雕饰风格。“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完全用的是
陶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评高建新《自然之子:陶渊明》
作者: 林方直  来源:前沿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最新成果  学术著作  内蒙古大学  研究成果  实事求是  陶学研究  陶渊明研究  人格价值 
描述:《自然之子:陶渊明》(内蒙古大学2007年修订版)是内蒙古大学高建新教授精心撰写的一部学术著作,是著者多年来潜心于此领域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全书系统、深入地探讨了陶渊明的家世、生平、思想、创作、人格价值及其对后代的影响等重大理论问题,全面清理总结了前代有关陶渊明的研究成果,在充分搜集、占有材料的基础
全文: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文学小言》)。陶渊明不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风范,而且确立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风格,“开千古平淡之宗”(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扩大了诗...
与陶渊明相关并称的批评学意义
作者: 李永雅  来源:暨南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并称  陶杜  语义网络  陶渊明  陶谢 
描述:在古代文论中,“文人并称”是指仅保留对象的姓氏,以简略形式同时称谓两名或以上的文人,并经历一定的意义积累过程,长期沿用的现象。并称现象衍生的一系列并称词汇,是古代批评术语中的非常规成员,具有一定的解释学意义。围绕某个诗人形成的并称词汇,据其语义关系,组成了一张辐射形的网络,这张语义网络能反映该诗人的
全文:风格意识与实用(诗歌教习)意识。置于诗学史中可发现,受不同时期的诗学批评的主导审美意识影响,并称的产生方式和普及程度均有不同。最后,并称之间的相互对话,不但反映以上三种意识在批评学中相互作用的情况
陈与义对陶渊明的接受及其清远平淡诗风的形成
作者: 左福生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  接受  陈与义  清远平淡 
描述:陈与义是北、南宋之交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也是诗史上一位杂取而博学的诗人。学杜甫而得“杜肉”,诗歌显得沉郁雄浑。他也欣赏陶渊明、柳宗元等一派疏淡清新的诗风,尤其倾情于陶渊明,爱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操守和人格精神,以及遗世独立、躬耕田园的生活方式。在一吟一咏中,时以陶渊明自比,在精神上追求陶渊明式
全文:和淡泊清旷的思想气质。他学陶而能神会其理,从语言格律到思想意境诸方面都比较接近陶诗的格调。同时,本文还把研究的视角转向学陶诗而风格颇近的韦应物和柳宗元二诗人,把陈与义学韦、柳的现象也纳入其接受陶渊明的研究范畴。在...
论陶渊明、华兹华斯作品中的自然观念
作者: 许辉  来源:云南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审美  比较文学  浪漫主义  田园诗歌 
描述:自然,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对人类而言是同一的;但作为一种折射在不同文化中的概念,则是千差万别。中国在约公元5世纪左右便出现了田园诗的“开山之祖”陶渊明,而西方直到公元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才出现像华兹华斯这样的“湖畔之魂”。他们都崇尚自然,返回到了自然之中。他们都以自然的山水田园景象作为
全文:,注重心灵的感悟,从观物方式与语言风格两个角度来探讨,进而探寻出陶渊明的自然诗呈现出与天地同一的审美境界——妙,华兹华斯的自然诗却呈现出在人神之间的宗教情怀——美,从而构成了中西方自然诗的二重协奏曲
苏轼和陶诗与陶渊明诗歌之比较研究
作者: 杨松冀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陶诗  和陶诗 
描述:陶渊明为“千古隐逸诗人之宗”,苏轼为宋型文化的典型代表,乃百代罕见全才,陶、苏二人对华夏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选择苏轼和陶诗与陶诗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他们的创作以及生命实践的比较,揭示出二位诗人的诗歌特质及其异同,进而揭示他们的伟大人格精神和崇高的生命境界,试图为正在遭受
全文:说理自然平实,诗情哲理融合无痕;而苏诗说理意态纵横有理过其辞之嫌。 第四章诗格篇,此章分二节,第一节论风格,主要就平淡和豪放两种典型风格进行比较论析。第二节为审美鉴赏,通过比较二者诗歌中的意象、意境
论译者主体性在陶渊明田园诗英译中的适度发挥:以陶诗两英译本为例
作者: 叶春露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歌  亚瑟·韦利  许渊冲  适度发挥  译者主体性 
描述:古典诗歌翻译是艺术性与科学性的最集中体现,译者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他既是原诗歌的读者,又是目标文本的作者。因此,他的主体性发挥适度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诗歌翻译的长远发展。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随着“文化转向”的出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可、地位也得到极大提升,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层出不穷。陶渊明
全文:转向”的出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可、地位也得到极大提升,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层出不穷。陶渊明田园诗歌素以语言质朴、风格清新、情景交融著称,是中国古典诗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长期以来受到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