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对痛苦的审美与超越:论陶渊明的内心世界
-
作者:
潘多灵 来源: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超越 痛苦 审美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自成一家的伟大诗人,其对后代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他不屈从流俗的精神和严肃率真的人生态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竖起了鲜明的旗帜,他平和冲淡的田园诗歌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其平和冲淡的诗文背后隐藏的是一个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在仕与隐的选择中,在对正义的张扬和对节操的坚
-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自成一家的伟大诗人,其对后代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他不屈从流俗的精神和严肃率真的人生态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竖起了鲜明的旗帜,他平和冲淡的田园诗歌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其平和冲淡的诗文背后隐藏的是一个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在仕与隐的选择中,在对正义的张扬和对节操的坚守过程中,陶渊明经历了痛苦的挣扎。本文探讨的便是陶渊明貌似平和冲淡,实则痛苦凄厉的内心世界。肯定陶渊明通过对痛苦的深刻体会和积极重构,在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面前,走出了一条独具个性气质的自救之路。并从这个意义上,找出陶渊明其人其文背后的积极意义。
-
论贾宝玉和陶渊明是"易地则同"之人
-
作者:
朱明秋 来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意义 贾宝玉 陶渊明 社会价值 "易地则同"
-
描述:贾宝玉和陶渊明,一个是小说中的人物,一个是历史上的诗人.二人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从某种角度看,他们其实是同一类人:对家庭、对社会都缺乏足够的责任感,因而在某种程度上都可说是"于国于家无望"之人.
-
全文:贾宝玉和陶渊明,一个是小说中的人物,一个是历史上的诗人.二人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从某种角度看,他们其实是同一类人:对家庭、对社会都缺乏足够的责任感,因而在某种程度上都可说是"于国于家无望"之人.
-
接受、互动与自我化——论陶渊明与古贤先辈的和谐
-
作者:
谭忠国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自我化 和谐 古贤先辈 互动
-
描述:陶渊明对古贤先辈是极其敬仰的,他神交古贤,追慕先辈。古贤先辈既是陶公的知音和异世之交,又是他的榜样和精神支柱。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陶渊明对古贤先辈有一个接受、互动和自我化的过程。他批判地吸收古贤先辈的思想和处世方式,他所选择的处世和生活方式,既现实又崇高,既利己又利人。他的"自我化"是类型化和
-
全文:陶渊明对古贤先辈是极其敬仰的,他神交古贤,追慕先辈。古贤先辈既是陶公的知音和异世之交,又是他的榜样和精神支柱。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陶渊明对古贤先辈有一个接受、互动和自我化的过程。他批判地吸收古贤先辈的思想和处世方式,他所选择的处世和生活方式,既现实又崇高,既利己又利人。他的"自我化"是类型化和个性化的高度统一。陶渊明是不可"复制"的典型化形象。他站在了魏晋时代和后世大多数时代的最高峰,成了一个显赫的文化符号和核心价值标度,是人所景仰的文化珠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价值和恒久影响。
-
“中国第一诗”―陶渊明《饮酒》(其五)价值新论
-
作者:
高原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第一诗 陶渊明 《饮酒》(其五) “天人合一”
-
描述:陶渊明《饮酒》(其五)的价值在于它堪称“中国第一诗”。中国艺术与中国哲学思想的最高旨趣在根本精神上是相通的,就是表现或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而陶渊明的这首诗也正是完美地表现了这一根本精神。纵览中国诗歌史,无论是李白、杜甫及苏东坡等这些站在巅峰的诗人的诗集中,还是其他人的诗作中,都找不出这样一首
-
全文:陶渊明《饮酒》(其五)的价值在于它堪称“中国第一诗”。中国艺术与中国哲学思想的最高旨趣在根本精神上是相通的,就是表现或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而陶渊明的这首诗也正是完美地表现了这一根本精神。纵览中国诗歌史,无论是李白、杜甫及苏东坡等这些站在巅峰的诗人的诗集中,还是其他人的诗作中,都找不出这样一首完美体现中国文化“极高明而道中庸”精神的有着“纯诗”品质的杰作。
-
论陶渊明“无弦琴”故事的两种类型及其寓意之异同
-
作者:
李小荣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寓意异同 无弦琴 陶渊明 故事类型
-
描述:以房玄龄《晋书》、沈约《宋书》为代表,分别记载了两个繁简不同的陶渊明"无弦琴"故事,它们在后世都有广泛的流传。其实,这两类故事是诗人不同饮酒场景的写照:简单型(第1型)说的是独饮,复杂型(第2型
-
全文:以房玄龄《晋书》、沈约《宋书》为代表,分别记载了两个繁简不同的陶渊明"无弦琴"故事,它们在后世都有广泛的流传。其实,这两类故事是诗人不同饮酒场景的写照:简单型(第1型)说的是独饮,复杂型(第2型
-
论武陵渔人的意象——解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作者:
高春燕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追求 陶渊明 社会理想
-
描述:文章通过对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简要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这篇散文之所以脍炙人口的原因及作者的创作心态,以最终全面解读《桃花源记》.
-
全文:文章通过对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简要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这篇散文之所以脍炙人口的原因及作者的创作心态,以最终全面解读《桃花源记》.
-
历史的悲哀:论陈翔鹤小说《陶渊明写<挽歌>》
-
作者:
周致远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悲哀 历史 陈翔鹤
-
描述:六十年代兴盛一时的历史小说寄寓了作家对现实的关注,却也由此引发了严重的政治斗争。陈翔鹤的《陶渊明写》一文作为本时期此类的开先河之作,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被批判的命运。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批判者对作品断章取义地“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在于批判者在结合文本历史背景时没有顾及作者的主体内环境,因而产生了误解。但究其
-
全文:六十年代兴盛一时的历史小说寄寓了作家对现实的关注,却也由此引发了严重的政治斗争。陈翔鹤的《陶渊明写》一文作为本时期此类的开先河之作,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被批判的命运。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批判者对作品断章取义地“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在于批判者在结合文本历史背景时没有顾及作者的主体内环境,因而产生了误解。但究其根本原因,却时特定时代背景下政治斗争的需要,这不啻是对历史的嘲讽。
-
论陶渊明批评的历史轨迹及文化功用
-
作者:
陈向春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功用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精神 陶渊明 历史轨迹 颜延之 文化价值 苏轼 朱自清 文化诗
-
描述:早在1946年,朱自清先生便指出:“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这中间陶渊明最早,诗最少,可是各家议论最纷纭。在这纷纷的议论之下,要自出心裁独创一见是很难的,但这是一个重新估定价值的时代,对于一切传统,我们要重新加以分析和综合,...
-
全文:早在1946年,朱自清先生便指出:“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这中间陶渊明最早,诗最少,可是各家议论最纷纭。在这纷纷的议论之下,要自出心裁独创一见是很难的,但这是一个重新估定价值的时代,对于一切传统,我们要重新加以分析和综合,...
-
论陶渊明诗文的文法自然美
-
作者:
吕相康 来源: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其他方法 陶渊明诗文 写作方法 文法 三十年 审美对象 自然美 审美主体 作品 随物赋形
-
描述:诗文的写法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格,它总会因景、因事、因情、因意、因理而变。苏轼说他自己的文章如万斛泉源,不择地势而自然流动,“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经进东坡文集中略》)“随物赋形”就是没有固定的形式、方法、方式,只能随机应变。他还说自己所能掌握的写作方
-
全文:诗文的写法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格,它总会因景、因事、因情、因意、因理而变。苏轼说他自己的文章如万斛泉源,不择地势而自然流动,“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经进东坡文集中略》)“随物赋形”就是没有固定的形式、方法、方式,只能随机应变。他还说自己所能掌握的写作方法,只是“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其他方法自己也说不清。(同上)黄子云认为诗文的写作方法就象变化无穷的“太极”,能演变出宇宙间万事万物,但没有一件事物是相同的。“故一题有一义,一章有一格,一句有一法。虽一而至十,十而至千百,毋沿袭,勿雷同。如天之生人,亿万耳目口鼻,方寸闾,自无毫发之相似者。”(《野鸿诗的》)苏轼和黄子云的这些
-
论陶渊明的“自我实现”与强者风范
-
作者:
高原 来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生态平衡 自我实现 强者 自由 陶渊明 精神
-
描述:陶渊明其人其诗是—个十分复杂的认知对象,其人格与诗格非凡的超越性往往远在世俗人们的目力与心力的观察与感受范围之外,因而对其判断就容易流于表面而失真.陶渊明并非消极的逃避者,而是生活真正意义上的强者.他的存在提醒我们,精神生活的自由与独立究竟有多么重要!
-
全文:陶渊明其人其诗是—个十分复杂的认知对象,其人格与诗格非凡的超越性往往远在世俗人们的目力与心力的观察与感受范围之外,因而对其判断就容易流于表面而失真.陶渊明并非消极的逃避者,而是生活真正意义上的强者.他的存在提醒我们,精神生活的自由与独立究竟有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