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试论陶渊明诗歌的“自然”特质
-
作者:
白葵阳 来源:常州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 艺术 陶渊明 人格 人生 自然
-
描述:陶渊明诗歌的“自然”特质是由他的社会观、人生观、人格范型和艺术追求铸就的。他向往的世界是与庄子神性的自然世界迥然有别的人性的自然世界 ;选择的人生方式是任运委化的自然人生 ;塑造的人格是守朴任真的自然人格 ;诗歌创作追求的是自然脱俗的艺术风范 ,这一切使陶渊明的诗歌呈现出由里而外的独特的自然风韵。
-
全文:陶渊明诗歌的“自然”特质是由他的社会观、人生观、人格范型和艺术追求铸就的。他向往的世界是与庄子神性的自然世界迥然有别的人性的自然世界 ;选择的人生方式是任运委化的自然人生 ;塑造的人格是守朴任真的自然人格 ;诗歌创作追求的是自然脱俗的艺术风范 ,这一切使陶渊明的诗歌呈现出由里而外的独特的自然风韵。
-
论陶渊明隐逸的表达模式
-
作者:
周期政 来源: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模式 陶渊明 隐逸 叙述 意象
-
描述:陶渊明很大一部分诗作都流露出了隐逸思想。这种思想的表达主要借助于两种模式,一是叙述模式,即通过直接的叙述来表达隐逸的思想。二是意象模式,即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意象,融入自己的感情,抒发对隐逸的向往与归隐后的欣喜。二者往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难以割裂。
-
全文:陶渊明很大一部分诗作都流露出了隐逸思想。这种思想的表达主要借助于两种模式,一是叙述模式,即通过直接的叙述来表达隐逸的思想。二是意象模式,即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意象,融入自己的感情,抒发对隐逸的向往与归隐后的欣喜。二者往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难以割裂。
-
陶渊明:一种修辞学的阅读
-
作者:
吴琼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阅读 陶渊明 修辞学
-
描述: 一直以来,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陶渊明被视为隐逸之宗,陶渊明的诗文也被看做是作者心迹的写照。本文立足于"文"的修辞效果,运用精神分析和符号学的方法,通过对陶诗作互文性的阅读,从陶渊明的身份认同、仕隐之辩、固穷守节之心等方面揭示了他的飘逸形象与他的写作策略之间的结构性关系。
-
全文: 一直以来,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陶渊明被视为隐逸之宗,陶渊明的诗文也被看做是作者心迹的写照。本文立足于"文"的修辞效果,运用精神分析和符号学的方法,通过对陶诗作互文性的阅读,从陶渊明的身份认同、仕隐之辩、固穷守节之心等方面揭示了他的飘逸形象与他的写作策略之间的结构性关系。
-
论陶渊明委运任化的生死观
-
作者:
马银华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观 委运任化 自然
-
描述:对人生短暂、生命易逝的咏叹是古代诗人经常抒写的主题 ,陶渊明对生死的关注和思考则与以往的诗人不同 ,他以自然的态度对待生 ,以寂然的态度对待死 ,用委运任化的思想化解了对生死的矛盾困惑 ,从而为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构建了一种回归自然、审美地享受平凡人生的崭新的生活方式———诗意的田园生活方式。
-
全文:对人生短暂、生命易逝的咏叹是古代诗人经常抒写的主题 ,陶渊明对生死的关注和思考则与以往的诗人不同 ,他以自然的态度对待生 ,以寂然的态度对待死 ,用委运任化的思想化解了对生死的矛盾困惑 ,从而为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构建了一种回归自然、审美地享受平凡人生的崭新的生活方式———诗意的田园生活方式。
-
从宋词看宋人对陶渊明的接受
-
作者:
周期政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风度 人格 意象 接受
-
描述:陶渊明作为意象在宋词中的广泛使用,说明陶渊明在宋代已被广泛接受。宋人主要是从人格认同上来接受陶渊明的,他的真淳、自由、达观、傲世、安贫的人格深受宋人的喜爱。他机智风趣、潇洒飘逸、超脱闲雅的魏晋风度也让宋人叹服,而对他愤世情怀的忽视与对艺术创新的漠视在词中也是显而易见。
-
全文:陶渊明作为意象在宋词中的广泛使用,说明陶渊明在宋代已被广泛接受。宋人主要是从人格认同上来接受陶渊明的,他的真淳、自由、达观、傲世、安贫的人格深受宋人的喜爱。他机智风趣、潇洒飘逸、超脱闲雅的魏晋风度也让宋人叹服,而对他愤世情怀的忽视与对艺术创新的漠视在词中也是显而易见。
-
寂寞并快乐着——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作者:
鲍艳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艺术境界 《归去来兮辞》 田园 领略自然 园田居 中等专业学校 陶渊明 守拙 日常生活
-
描述:穿梭于城市的车水马龙,追求着生活的日新月异,时时让人感到躯体的疲惫和灵魂的浮躁,于是我静下心来,重拾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细细品读。这种阅读是一个美妙的过程,如沐春风,如饮甘泉,我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游荡在陶渊明美丽的田园中,与那个寂寞而快乐的诗魂进行一次倾心的交谈。
-
全文:穿梭于城市的车水马龙,追求着生活的日新月异,时时让人感到躯体的疲惫和灵魂的浮躁,于是我静下心来,重拾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细细品读。这种阅读是一个美妙的过程,如沐春风,如饮甘泉,我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游荡在陶渊明美丽的田园中,与那个寂寞而快乐的诗魂进行一次倾心的交谈。
-
从《拟挽歌辞》看陶渊明的死亡观
-
作者:
黄佳佳 来源: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拟挽歌辞》 陶渊明
-
描述:《拟挽歌辞》三首是陶渊明感于自身身世,吟咏死亡之作。陶渊明在这三首诗中将对死亡的思考上升到哲学层面,从而表达出一种“委运任化”的死亡观。本文结合魏晋文人创作挽歌诗的风气和传统,分析《拟挽歌辞》在写作手法和内容上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并试图阐发三首诗所体现的死亡观与陶渊明生平思想的契合之处。
-
全文:《拟挽歌辞》三首是陶渊明感于自身身世,吟咏死亡之作。陶渊明在这三首诗中将对死亡的思考上升到哲学层面,从而表达出一种“委运任化”的死亡观。本文结合魏晋文人创作挽歌诗的风气和传统,分析《拟挽歌辞》在写作手法和内容上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并试图阐发三首诗所体现的死亡观与陶渊明生平思想的契合之处。
-
寂寞并快乐着: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作者:
鲍艳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语文教学 高中 陶渊明 古典诗歌
-
描述:穿梭于城市的车水马龙,追求着生活的日新月异.时时让人感到躯体的疲惫和灵魂的浮躁,于是我静下心来,重拾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细细品读。这种阅读是一个美妙的过程,如沐春风,如饮甘泉,我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游荡在陶渊明美丽的田园中,与那个寂寞而快乐的诗魂进行一次倾心的交谈。
-
全文:穿梭于城市的车水马龙,追求着生活的日新月异.时时让人感到躯体的疲惫和灵魂的浮躁,于是我静下心来,重拾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细细品读。这种阅读是一个美妙的过程,如沐春风,如饮甘泉,我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游荡在陶渊明美丽的田园中,与那个寂寞而快乐的诗魂进行一次倾心的交谈。
-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
作者:
丁存良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初二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笔调 田园生活 主旨 诗坛 清新 诗派 陶渊明 中国 田园诗人 自然
-
描述:东晋时期,以阐述老庄哲理为主旨的玄言诗流行。而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以真率自然的笔调描绘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感受,自然平淡,言浅旨深,宛如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沉闷的诗坛。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趣,曾撰写《五柳先
-
全文:东晋时期,以阐述老庄哲理为主旨的玄言诗流行。而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以真率自然的笔调描绘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感受,自然平淡,言浅旨深,宛如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沉闷的诗坛。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趣,曾撰写《五柳先生传》,以"五柳先生"比拟自己。曾祖父陶侃,任晋朝大司马,到他父亲时,家境贫穷。他20多岁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祭酒,因不能忍受官职的
-
《我说陶渊明》序
-
作者:
魏正申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术水平 《我说陶渊明》 学术贡献 赵治中 诗歌创作 序言 陶渊明研究 人生经历
-
描述:还记得1999年春季,丽水师专教授赵治中先生寄来了《陶渊明论丛》书稿并有为其著写序之邀。那时,我正在写作《二十世纪陶学论著》书稿的有关篇章,索性就将两者结合起来作思索,为赵著之序的开头写道:赵治中“可观的论陶实绩,与梁启超、朱光潜、逯钦立、萧望卿、朱自清、李长之、郭银田、王瑶、曹道衡、廖仲安、吴云、
-
全文:“可观的论陶实绩,与梁启超、朱光潜、逯钦立、萧望卿、朱自清、李长之、郭银田、王瑶、曹道衡、廖仲安、吴云、钟优民、李文初、刘继才、李华(首都师大)徐声扬、袁行霈、唐满先、邓安生、丁永忠、孙静、王定璋、李华(江西社科院)、陈忠、李锦全、戴建业、王廷箴先生一道,体现二十世纪陶学学术水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