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陶渊明、华兹华斯作品中的自然观念
作者: 许辉  来源:云南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审美  比较文学  浪漫主义  田园诗歌 
描述:自然,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对人类而言是同一的;但作为一种折射在不同文化中的概念,则是千差万别。中国在约公元5世纪左右便出现了田园诗的“开山之祖”陶渊明,而西方直到公元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才出现像华兹华斯这样的“湖畔之魂”。他们都崇尚自然,返回到了自然之中。他们都以自然的山水田园景象作为
全文:共同的主题。但两位诗人的自然观及诗中的“自然”却呈现出不同的风采。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从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对“自然”的态度及生命与自然的关系两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对两位诗人的文本欣赏为切入点
朱元璋为何善待厨师/陶渊明的红颜知己
作者:暂无 来源:保健俱乐部·养生保健指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文/睿雪 明朝洪武帝朱元璋登基后分封自己的一大帮儿子为王,晋王拜辞风阳祖陵后,在去封国的路上,鞭笞他的厨师。洪武帝知道了后,怒斥晋王说,“你老子我戎马一生,对手下的将帅十分严格,可23年来唯独对自己的私人厨师没有斥责过。” 朱元璋为什么对将帅十分严厉,却善待厨师呢?这既可以作政治
全文:唯独对自己的私人厨师没有斥责过。” 朱元璋为什么对将帅十分严厉,却善待厨师呢?这既可以作政治学的分析,也可以作管理学的分析。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不多的贫农出身的皇帝。年幼时家里很穷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评高文先生的《和谐与回归——陶渊明精神家园体系研究》
作者: 范进军  来源: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山水  人格魅力  家园  和谐  回归  精神  古典诗词 
描述:我在讲授《中国古典诗词修养》选修课时,曾用一首七绝来概括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山水方滋庄老退,渊明高格颂田园。左思风力刘琨壮,鲍照悲歌一脉连。所谓“渊明高格”,即是指开创我国田园诗派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他的诗不仅给玄言诗盛行的魏晋诗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更为重要的是,诗人以自己不愿同浊世同流合污
全文:的角度,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考察,对中国封建士大夫崇陶、研陶、拟陶、效陶、和陶的文化现象进行挖掘剖析,对他们挥之不去的“陶渊明情结”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爬梳与解构、探论与评判。
苏轼诗歌创作中的陶渊明因素
作者: 刘畅  来源:辽宁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歌创作  陶渊明因素  和陶诗  苏轼 
描述: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的一位全才作家,其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的中华书局本《苏轼诗集》收苏诗五十卷,共计约二千七百五十八首。在苏轼诗歌创作的过程中,除了那些豪放满怀、气势恢宏的作品之外,同样包含了许多对陶渊明的羡慕、效仿及追和之作,而这些苏诗中的陶渊明因素,在不
全文:、汝和元祐在朝两个具体时期,将其在归耕过程中的怡然自得以及重新被任用时内心对官场的排斥心理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重点从诗歌的数量及诗风的角度对其创作中陶渊明因素的加深进行讨论。在岭海时期直至其人生终结
李珥文学的陶渊明接受研究
作者: 魏平英  来源:延边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淡泊  醇正性  自然合一  冲澹萧散 
描述: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比陶渊明的受容以及李珥文学,对李珥的文学特征和艺术风格进行研究。陶渊明(AD.365-427)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具有重要影响的田园诗人;同时他作为生活文学者,是描写主管自然景物的田园诗的开拓者。栗谷李珥是朝鲜中宗至宣祖代(1536-1584)的文学家,与退溪李混(1501-1570)一
全文:对陶渊明的受容思想如何在李珥身上形成,以及从三国时期到朝鲜时期李珥受容思想的养成进行分析。陶渊明的诗中表达了他对田园和上水的爱慕,对隐居生活的认可,以及对淳朴精神的赞美.栗谷李珥虽然承认“诗歌不是文学家
养真衡庐,人淡如菊:陶渊明与司空图比较研究
作者: 梁琦  来源:西北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司空图  影响  人生选择  陶渊明  诗歌创作 
描述:陶渊明与司空图,两位与隐逸结下不解之缘的著名诗人。儒家济世的豪情曾让两位诗人共同走向仕途,但黑暗动荡的现实将他们最初的理想化为泡影。“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这让一心向往田园风光的陶渊明彻底走向了归隐,即使是“夏夜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的贫穷,诗人也始终不离不弃;对于始终怀着“一举高科,两朝美宦”之
全文:,取得很大成就。第三部分分析陶渊明对司空图的影响。陶渊明不仅是司空图归隐后精神生活的引领者,而且在司空图心目中陶渊明其人其诗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隐逸文化符号,并成为其诗歌理论的源泉。
《饮酒·结庐在人境》赏析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大致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的权威,在东汉未开始遭到强烈的怀疑。于是就迎来了个性觉醒的时代;在文学创作中,相应地有了所谓“人的主题”的兴起。但个性觉醒,既是旧的困境与背谬的结束,又是新的困境
全文:,在玄学的背景中,陶渊明的诗开始表现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这就是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相反地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在他的《饮酒》之五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而优美
《挽歌》赏析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陶诗一大特点,便是他怎么想就怎么说,基本上是直陈其事的“赋”笔,运用比兴手法的地方是不多的。故造语虽浅而涵义实深,虽出之平淡而实有至理,看似不讲求写作技巧而更得自然之趣。‍‍‍‍‍‍‍‍‍‍‍‍‍‍这就‍‍是‍‍苏轼‍‍所说的“似枯而实腴”。‍‍‍‍‍‍
全文:《文选》只选了这一首。此首通篇写送殡下葬过程,而突出写了送葬者。“荒草”二句既承前篇,又写出基地背景,为下文烘托出凄惨气氛。“严霜”句点明季节,“送我”句直写送葬情状。“四面”二句写墓地实况,说明自己
《拟挽歌辞三首》评论赏析
作者: 佚名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陶诗一大特点,便是他怎么想就怎么说,基本上是直陈其事的“赋”笔,运用比兴手法的地方是不多的。故造语虽浅而涵义实深,虽出之平淡而实有至理,看似不讲求写作技巧而更得自然之趣。这就是苏轼所说的“似枯而实腴”。魏晋人侈尚清谈,多言生死。但贤如王羲之,尚不免有“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全文:,故萧统《文选》只选了这一首。此首通篇写送殡下葬过程,而突出写了送葬者。“荒草”二句既承前篇,又写出基地背景,为下文烘托出凄惨气氛。“严霜”句点明季节,“送我”句直写送葬情状。“四面”二句写墓地实况
第十三讲 面对千万个“梭罗”和“陶渊明”
作者: 何永康  来源: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何永康 “绿色生活”,当今流行词。考生若从浅层人手,很容易,也不易跑题,如写“环保”、“低碳”、“植树”、“哥本哈根会议”等等。若要写得深八一些,就得紧扣“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热爱自然、护卫自然、顺乎自然。 人,来自自然。大自然的绿色,凝成了人的某些本能和基因。人的祖先是猴子,
全文:式’形式,逻辑不够严密,谋篇布局不周密(如第一段游离主题),不少上下文、前后句之间的联系经不起推敲。总之,我认为此文只是高考作文中的个案,其文风也不值得提倡。” 编者注:高考结束了,很多初中的朋友们也很关注高考作文题.在此请江苏高考阅卷组长何老师给大家分析总结一下.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启迪!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