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作者: 潘琳  来源:学理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思想主题  艺术风格  陶渊明  田园诗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他所创作的田园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瑰宝。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思想主题上,他的诗歌描写恬淡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怡然自得的心境;抒发自己参加农耕的深切体会,赞美农业劳动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艺术风格上,陶渊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他所创作的田园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瑰宝。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思想主题上,他的诗歌描写恬淡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怡然自得的心境;抒发自己参加农耕的深切体会,赞美农业劳动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艺术风格上,陶渊明田园诗诗风清新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善于从平凡事物中营造出不平凡的意境,所创作的诗歌具有独特的意境美;并且他的诗含蓄深厚,意境深远。
论孟浩然对陶渊明人格与诗歌的接受
作者: 苏文娟  来源:山西医学教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胸渊明孟浩然真臆士  自然平淡壮逸之气 
描述:胸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歌的真正创始人,是中国第一位从仕途主动抉择辞官归隐,回到田园的。他的人格魅力,提升了他的诗歌品味。其诗歌亲切而自然,平淡而淳厚,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后代诗人对他顶礼膜拜,竞相效仿。或学其人格,或学其诗歌。盛唐山水诗人孟浩然兼二有之,既学其人格又学其诗歌。其思想和生活与陶渊明
全文:胸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歌的真正创始人,是中国第一位从仕途主动抉择辞官归隐,回到田园的。他的人格魅力,提升了他的诗歌品味。其诗歌亲切而自然,平淡而淳厚,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后代诗人对他顶礼膜拜,竞相效仿。或学其人格,或学其诗歌。盛唐山水诗人孟浩然兼二有之,既学其人格又学其诗歌。其思想和生活与陶渊明非常接近,二人都是真隐士,既有济世之志又有不屈从权贵的清高。同时,盂学陶的田园诗歌,形成与陶相似的自然平淡之风。但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平淡中充斥着壮选之气。语言较陶“田家语”有文采。从总体看,胸渊明不论人格境界还是诗歌境界都达到了后人无法达到的高度。孟对陶的学习,也只是学到其形,未能学到其神。
接受与书写:陶渊明与韩国古代山水田园文学
作者: 崔雄权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性理学  陶渊明诗文  韩国文学  韩国文人  诗歌意象  文学创作  朝鲜朝  山水田园  金时习  国语文学 
描述:陶渊明在伴随《昭明文选》流播到韩国文坛之后,其形象及作品经历了初步接受、由"苏轼热"而带动的"陶渊明解读热"、高丽末至朝鲜王朝初期的全面解读和阐释、"慕陶"和"效陶"的深入和升华以及接受的衰弱等几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文人们的创作从最初的"拟陶"、"效陶",到个体风格及审美化的人生态度的彰显,直至作
全文:陶渊明在伴随《昭明文选》流播到韩国文坛之后,其形象及作品经历了初步接受、由"苏轼热"而带动的"陶渊明解读热"、高丽末至朝鲜王朝初期的全面解读和阐释、"慕陶"和"效陶"的深入和升华以及接受的衰弱等几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文人们的创作从最初的"拟陶"、"效陶",到个体风格及审美化的人生态度的彰显,直至作品内容开始关注百姓生活,呈现出世俗化、艳俗化的倾向,创作语言也走向了通俗化与民谣化。终此,韩国文人们的内心世界开始接受武陵桃源情结、"归"意象、诗酒人生等诗学内涵,并最终形成了韩国的"渊明式"与"朝鲜风"相交织的富有民族特征的独特的美学风格。
陶渊明其人其诗
作者: 李永英  来源: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意趣  政治理想    陶渊明  家庭背景  价值观 
描述:诗人陶渊明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遭受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时代。晋武帝为巩固其统治,大封亲属做王,造成“八王之乱”,“八王”混战又引起“五胡”乱华,群寇纷起割据,互相残杀,前后一百多年。土地荒废,人民迁徙死亡,户口耗损大半。
全文:的经济和文化受到极大破坏。而流亡在南方的汉族政权(东晋和以后的宋、齐、梁等)与之相对,从未真正下过收复北方失地的决心。内部的政治状况也是一团漆黑,政变总是史不绝书。土地集中在土族手中,农民没有耕地,又要承受赋税徭役,苦不堪
陶渊明田园诗简析
作者: 李志人  来源:电大教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陶渊明诗文  田园生活  隐逸诗人  诗歌史  陶渊明  田园诗  《诗品》  农业劳动  农民 
描述:在中国古代诗人中,陶渊明身兼有多种角色:有人称他为“逸民”,有人称他为“放人”,有人把他推作“圣贤之人”,也有人说他是“有志天下者”,《诗品》却说他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众多的评说,正说明陶渊明诗文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厚,风格之独特。他诗、文、辞赋兼通,而且都有相当高的成就。诗歌的成就尤为突出。他
全文:诗文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厚,风格之独特。他诗、文、辞赋兼通,而且都有相当高的成就。诗歌的成就尤为突出。他的诗作,从题材来说。有抒情志的咏怀,咏史诗;有借古讽今的刺世诗;有即兴题咏的杂诗;有抒写躬耕生活的田园诗。在诗作中,最富有深意、最富有开创性并影响后世最大的还是他的田园诗。因而,在诗歌史上,他还是以
前期陶渊明的双重人格
作者: 顾农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归去来兮辞》  中国古代  双重人格  陶渊明  颜延之  江州刺史  《五柳先生传》  委运任化  “真” 
描述:陶渊明和中国古代许多一流诗人一样,决不仅仅是诗写得好,他还有一种独特的极富于个人魅力的人格之美。古今评论家为此发过许多议论,写过许多赞辞。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象陶渊明所具有的那种高尚真率旷达平和的人格美,在古代作家中是很不多见的。 可是陶渊明及其作品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他的诗文,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
全文:陶渊明和中国古代许多一流诗人一样,决不仅仅是诗写得好,他还有一种独特的极富于个人魅力的人格之美。古今评论家为此发过许多议论,写过许多赞辞。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象陶渊明所具有的那种高尚真率旷达平和的人格美,在古代作家中是很不多见的。 可是陶渊明及其作品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他的诗文,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飘逸”之外也还有“摩登”的一面,在“悠然见南山”之外还有如金刚怒目者;鲁迅由此推而言之,提出一个16字的重要告诫;“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与此相应,对陶渊明其人也不应简单化,不宜人为地纯化和美化,而必须尽可能地逼近其真实的原貌。
自然之子:陶渊明与华兹华斯
作者: 朱攸若  来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之子  大诗人  英格兰西北部  华兹华斯  陶渊明  诗歌意境  彭泽  十九世纪初  威廉·华兹华斯  大自然 
描述:公元五世纪初,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辞去了彭泽令的官职,回到浔阳江边躬耕自给,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生活。此时,在遥远的英伦三岛上,英国人的祖先盎格鲁撤克逊人还在北欧原野上漂泊,英国诗歌之父乔叟要到近千年之后才开始创作他的伟大诗篇《坎特伯雷故事》。然而,到了十九世纪初年,在英格兰西北部风光旖
全文:公元五世纪初,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辞去了彭泽令的官职,回到浔阳江边躬耕自给,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生活。此时,在遥远的英伦三岛上,英国人的祖先盎格鲁撤克逊人还在北欧原野上漂泊,英国诗歌之父乔叟要到近千年之后才开始创作他的伟大诗篇《坎特伯雷故事》。然而,到了十九世纪初年,在英格兰西北部风光旖旎的湖区,出现了一位大诗人——威廉·华兹华斯。他和我国东晋时代的诗人陶渊明都是诗歌领域里的开拓者,并各自在本国诗歌发展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们同样力求摆脱传统的束缚,以清新朴素的语言,白描的艺术手法,深邃的思想内涵,创造出崇高的诗歌意境,尤其是他们二人在气质上坡为相似,表现为对大自然的神往,对山峦与溪流的迷恋,对羊群与飞鸟的喜爱,可以说是超越了时间与空间。
陶渊明的世界观及其归隐
作者: 冯锺芸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政治斗争  司马氏  地主阶级  士大夫  刘裕  陶渊明  政治态度  天命  门阀士族 
描述:关于陶渊明的思想,是历来古典文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这里仅举两个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观点略加分析。南宋朱熹评价陶诗常有独到见解,对陶渊明的思想,他说: 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论陶三则》之一) 又说: 陶元亮自以
全文:关于陶渊明的思想,是历来古典文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这里仅举两个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观点略加分析。南宋朱熹评价陶诗常有独到见解,对陶渊明的思想,他说: 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论陶三则》之一) 又说: 陶元亮自以晋世宰辅子孙,耻复屈身后代,自刘裕篡夺势成,遂不肯仕。虽功名事业,不少概见,而其高情逸想,播于声歌者,后进能言之士,皆自以为莫能及也。盖古之君子,其于天命民彝君臣
挽歌为谁而作——读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
作者: 胡晓明  来源: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隐者  陶渊明  死生  小说解读  陈翔鹤  文人 
描述:《陶渊明写〈挽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文艺政策的调整,老作家陈翔鹤(1901~1969)在题材问题的清规戒律有所松动的状况下率先创作的历史题材小说,发表在1961年11月的《人民文学》上。作品描写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东林寺访友、田间漫步、席间闲谈、榻上凝思等几个晚年日常生活场景,表现了陶渊明对生
全文:《陶渊明写〈挽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文艺政策的调整,老作家陈翔鹤(1901~1969)在题材问题的清规戒律有所松动的状况下率先创作的历史题材小说,发表在1961年11月的《人民文学》上。作品描写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东林寺访友、田间漫步、席间闲谈、榻上凝思等几个晚年日常生活场景,表现了陶渊明对生死问题平静坦然和对世事清醒超越的态度,刻画了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旷达宁远、清贫自守的性格。作品大胆突破当时文学写作方面的不少禁区,塑造出一个坦然面对生死的古代知识分子形象,将能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与心理活动的描写结合起来,语言质朴平易,但又具有浓郁的知识分子特色。本文从四个方面描述对这篇小说及作者创作的解读体会。
从陶渊明遗风看更新观念
作者: 松明  来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更新观念  外出务工  温饱  陶渊明  经济发展  田园诗人  农村改革  经济思想  农民 
描述:不久前,笔者曾到我国晋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老先生的故乡一带搞调查,有幸一睹诗翁笔下绮丽壮美的古浔阳田园秀色,真令人心旷神怡,耳目一新。特别使人兴奋的是,世代躬耕于此的农民弟兄们,如今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已经过上了衣食不愁、温饱有余的好生活,再不会有象诗翁晚年那样饥寒交迫,沿街乞讨,“行行至斯里,叩
全文:不久前,笔者曾到我国晋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老先生的故乡一带搞调查,有幸一睹诗翁笔下绮丽壮美的古浔阳田园秀色,真令人心旷神怡,耳目一新。特别使人兴奋的是,世代躬耕于此的农民弟兄们,如今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已经过上了衣食不愁、温饱有余的好生活,再不会有象诗翁晚年那样饥寒交迫,沿街乞讨,“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的窘态了。但是,我们也发现,许多农民在温饱之后不思进取,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当我们来到一个上百户人家的村子访问时,正值冬闲,许多农民故土难离,厮守田舍,抱膝聊天,整个村子竟无人外出务工经商,尽管此地离一个繁华的中等城还不到十五公里。这不禁使人想起陶老先生当年写下的“歌颂”这一情景的名句:“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我们中国的农民历来是最容易满足的,不少人只要能把肚子填饱了,
上页 1 2 3 ... 90 91 92 ... 96 97 9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