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手法相同,目的各异——对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和中国诗人陶渊明的以歌颂自然为主题的诗篇的比较研究
作者: 宋启安  来源: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篇  英国诗人  华兹华斯  手法  civil  中国诗  陶渊明  reality  Chinese  比较研究 
描述:本文对英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和中国晋代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所作的以歌颂自然为主题的部分诗篇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二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且分析了两位诗人作品的哲学思想渊源和各自的时代背景。认为华兹华斯是受罗素(J.J.Rouseau)哲学思想的影响,在诗篇中表现了诗人对欧洲
全文:本文对英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和中国晋代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所作的以歌颂自然为主题的部分诗篇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二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且分析了两位诗人作品的哲学思想渊源
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兼谈“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作者: 韦凤娟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悠然见南山  《归去来兮辞》  精神痛苦  采菊东篱下  民族精神  士不遇赋  为五斗米折腰  诗人王维  与山巨源绝交书  穷则 
描述:宁可艰苦劳顿,宁可饥寒交迫;不可放弃精神的追求,不可失去心灵的自由……陶渊明的选择深得后人崇敬,是因为他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传统
全文:宁可艰苦劳顿,宁可饥寒交迫;不可放弃精神的追求,不可失去心灵的自由……陶渊明的选择深得后人崇敬,是因为他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传统
“物化”与“移情”--试论陶渊明与华兹华斯
作者: 曹辉东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物化”  中西文化传统  山水诗歌  移情  华兹华斯  艺术风格  陶渊明  山水田园诗 
描述:本文从陶渊明和英国华兹华斯(Wordsworth)山水田园诗迥异的艺术风格和对自然的不同态度出发,讨论了中西山水诗之间的“优美”与“壮美”的区别,辨明了“移情”与“物化”二者的异同,并在中西文化传统的背景里,考察产生这些差异的社会、历史、哲学等各方面的原因。这种对中西山水诗歌之间存在的差异的探讨,绝
全文:本文从陶渊明和英国华兹华斯(Wordsworth)山水田园诗迥异的艺术风格和对自然的不同态度出发,讨论了中西山水诗之间的“优美”与“壮美”的区别,辨明了“移情”与“物化”二者的异同,并在中西文化传统
处士胸中别有春——陶渊明人格力量探微
作者: 吴华渊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我人格  解放意识  陶潜  冲积层  平等观念  《闲情赋》  陶渊明  宇宙人生  人格力量  魏晋 
描述:陶潜,中国诗艺之一代宗师,人格风范之一代楷模。然千百年来,云遮雾翳,难睹真容。我们应该在对民族的深层意识、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结构的承传与变异的挖掘探讨中,正确评估其人、其诗文,让其流光溢彩,更放光芒。本文试图从陶潜的人格力量入手探讨陶风的形式及其存的意义,以期对解开陶潜诗文之所以具有不朽魅力之谜有所裨
全文:陶潜,中国诗艺之一代宗师,人格风范之一代楷模。然千百年来,云遮雾翳,难睹真容。我们应该在对民族的深层意识、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结构的承传与变异的挖掘探讨中,正确评估其人、其诗文,让其流光溢彩,更放光芒
陶渊明美学思想的形态、成因及其地位
作者: 胡治洪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美学观  美学风格  田园生活  陶渊明  真淳  哲学思想  伦理思想  “真”  审美理想 
描述:美学思想,作为人们把握和评价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意识形态,与人们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学术思想、宗教思想等意识形态诸方面密切联系。陶渊明的美学思想,同样是受他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学术思想所制约的。从传世的百余篇作品中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学术诸观念是相当复杂甚
全文:、学术思想所制约的。从传世的百余篇作品中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学术诸观念是相当复杂甚至矛盾的。他的宇宙观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他以自然为万物主宰,鼓吹服膺自然的主题;但这种唯物论成分被他推演到极端,就转变为一种深刻的宿命论,故而他鼓
自然之子:陶渊明与华兹华斯
作者: 朱攸若  来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之子  大诗人  英格兰西北部  华兹华斯  陶渊明  诗歌意境  彭泽  十九世纪初  威廉·华兹华斯  大自然 
描述:公元五世纪初,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辞去了彭泽令的官职,回到浔阳江边躬耕自给,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生活。此时,在遥远的英伦三岛上,英国人的祖先盎格鲁撤克逊人还在北欧原野上漂泊,英国诗歌之父乔叟要到近千年之后才开始创作他的伟大诗篇《坎特伯雷故事》。然而,到了十九世纪初年,在英格兰西北部风光旖
全文:,并各自在本国诗歌发展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们同样力求摆脱传统的束缚,以清新朴素的语言,白描的艺术手法,深邃的思想内涵,创造出崇高的诗歌意境,尤其是他们二人在气质上坡为相似,表现为对大自然的神往,对山峦与溪流的迷恋,对羊群与飞鸟的喜爱,可以说是超越了时间与空间。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