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如何看陶渊明的归隐
作者: 张庆荣  来源:曲靖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宋王朝  独善其身  全身避祸  陶渊明研究 
描述: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绘.本文通过对陶渊明所处时代及其有关作品的分析,认为他的最后归隐完全是为了全身避祸.他永不出仕的原因则有二:一是对刘宋王朝有了充分了解,二是“济世”无望,转而独善其身.
全文: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绘.本文通过对陶渊明所处时代及其有关作品的分析,认为他的最后归隐完全是为了全身避祸.他永不出仕的原因则有二:一是对刘宋王朝有了充分了解,二是“济世”无望,转而独善其身.
陶渊明接受史新局面的开创者梅尧臣
作者: 李剑锋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平淡美  接受史  《老子》  开创者  梅尧臣  欧阳修  陶渊明  诗歌创作  新局面  韦应物 
描述:梅尧臣在宋代首先打开了陶渊明接受史的新局面。他对陶渊明的接受经历了一个浅学——力学——超越的历程。他接受陶渊明既有个人禀性、经历方面的原因,又有时代价值观和审美思潮方面的影响。
全文:梅尧臣在宋代首先打开了陶渊明接受史的新局面。他对陶渊明的接受经历了一个浅学——力学——超越的历程。他接受陶渊明既有个人禀性、经历方面的原因,又有时代价值观和审美思潮方面的影响。
论萧统对陶渊明的接受
作者: 李剑锋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接受史  《颜氏家训·文章》  《老子》  中古时期  饮酒行为  陶潜  《闲情赋》  《文选》  昭明太子  《陶渊明集序》 
描述:中古时期,萧统在陶渊明接受史上写下了最有价值的一页。他评陶为人、为文有理想化、完美化的倾向。他主编的《文选》是后人接受陶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途径。萧统之所以能接受陶,根本原因在于他同陶有着同样的心灵渴求
全文:中古时期,萧统在陶渊明接受史上写下了最有价值的一页。他评陶为人、为文有理想化、完美化的倾向。他主编的《文选》是后人接受陶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途径。萧统之所以能接受陶,根本原因在于他同陶有着同样的心灵渴求
任真自得 中和任放--陶渊明主导性格略论
作者: 杨海健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和任放  任真自得  质而自然 
描述:关于陶渊明的性格,历来意见不少.本文从陶渊明所受的家庭教育、他的长辈及时代思潮对他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他的主导性格形成的原因,并借鉴现代心理学的性格理论,论述了陶渊明性格对于他的创作风格的影响.
全文:关于陶渊明的性格,历来意见不少.本文从陶渊明所受的家庭教育、他的长辈及时代思潮对他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他的主导性格形成的原因,并借鉴现代心理学的性格理论,论述了陶渊明性格对于他的创作风格的影响.
贯云石何慕陶渊明
作者: 张玉声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逸生活  贯云石  仰慕 
描述:贯云石是元代作家“慕陶现象”的个例。从他与陶渊明家世与经历中,从东晋与元朝种族歧视与官场斗争现实中,可以看到贯云石慕陶而走向隐居的原因。贯与陶的隐居行迹虽异,但以与对屈原、李白的景仰相较,于惺惺相惜之中,他对陶渊明则情有独钟。他歌颂陶渊明,效法陶渊明,诗词曲中描绘田园风光,赞美隐逸生活,“寄酒为迹”
全文:贯云石是元代作家“慕陶现象”的个例。从他与陶渊明家世与经历中,从东晋与元朝种族歧视与官场斗争现实中,可以看到贯云石慕陶而走向隐居的原因。贯与陶的隐居行迹虽异,但以与对屈原、李白的景仰相较,于惺惺相惜
论二十世纪陶渊明研究第四次大开拓
作者: 魏正申 李华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研究  《陶学史话》  钟优民 
描述:作为二十世纪陶渊明研究辉煌之作的《陶学史话》,钟优民先生以陶学史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各历史时期的陶学特点等系统论述,从而标明陶学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分支、一门独立学科的真正意义上的诞生。
全文:作为二十世纪陶渊明研究辉煌之作的《陶学史话》,钟优民先生以陶学史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各历史时期的陶学特点等系统论述,从而标明陶学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分支、一门独立学科的真正意义上的诞生。
庄子思想与陶渊明的人生境界
作者: 张瑞君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意识  人生态度  庄子  陶渊明 
描述:。第四,从远古中寻求精神家园。在这四个方面,庄子深深地影响了陶渊明的人生境界,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化的承传和
全文:。第四,从远古中寻求精神家园。在这四个方面,庄子深深地影响了陶渊明的人生境界,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化的承传和新变规律。
近20年陶渊明研究综述
作者: 李华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术成就  1996年  学校流  综述  陶渊明研究  1977 
描述:近20年陶渊明研究综述□李华自1977至1996年这20年间,陶渊明研究出现了一派喜人的景象。而今,值此世纪之交,我们对过去20年陶渊明研究发展里程进行回顾,目的是为推动陶学向着更加纵深的方向开拓前进。这无疑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为此,本文...
全文:近20年陶渊明研究综述□李华自1977至1996年这20年间,陶渊明研究出现了一派喜人的景象。而今,值此世纪之交,我们对过去20年陶渊明研究发展里程进行回顾,目的是为推动陶学向着更加纵深的方向开拓前进。这无疑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为此,本文...
浅论陶渊明诗歌的感伤特征与审美价值
作者: 郝清菊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感伤特征  诗歌  历史责任感  陶渊明  审美价值  民族忧患意识 
描述:陶渊明的诗歌大多渗透着或明或暗的感伤情依,或感伤生不逢时、志不获聘,或感伤盛年难再、白首无成,或感伤知音难遇、欲言无和。这些感伤皆基于深重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沉重的历史责任感,乃积极之感伤。陶诗的感伤是社会的大动乱和诗人执著理想的崇高精神境界及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全文:陶渊明的诗歌大多渗透着或明或暗的感伤情依,或感伤生不逢时、志不获聘,或感伤盛年难再、白首无成,或感伤知音难遇、欲言无和。这些感伤皆基于深重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沉重的历史责任感,乃积极之感伤。陶诗的感伤是社会的大动乱和诗人执著理想的崇高精神境界及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论陶渊明的“入佛”及对诗歌的影响
作者: 杨静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佛学观  理趣  诗歌风格  陶渊明  入佛 
描述:陶渊明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陶渊明的研究为历代学人所重视,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他的思想创作,人品和诗品,田园诗以及其他诗,无不成为研究者涉足的领域.但在他与佛教的关系,究竟是“入佛”还是“摒佛”的问题上,却一直有着争议。笔者运用翔实的材料,力图从不同于前人的新的角度人手,论证了陶渊明
全文:陶渊明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陶渊明的研究为历代学人所重视,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他的思想创作,人品和诗品,田园诗以及其他诗,无不成为研究者涉足的领域.但在他与佛教的关系,究竟是“入佛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