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诗歌中的概念隐喻
作者: 唐汉娟  来源:湖南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概念隐喻理论  陶渊明诗歌  映射 
描述:莱柯夫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语言与思维的基本方式,是人类认知的基本工具,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源域﹚到一个抽象的概念域﹙靶域﹚的系统映射。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生成性、概括性等特点。本文拟将莱柯夫的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对陶渊明诗歌分析研究中。以期解决以下问题:陶渊明诗歌中有哪些概念隐喻?这些概念隐喻是
全文:莱柯夫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语言与思维的基本方式,是人类认知的基本工具,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源域﹚到一个抽象的概念域﹙靶域﹚的系统映射。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生成性、概括性等特点。本文拟将莱柯夫的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对陶渊明诗歌分析研究中。以期解决以下问题:陶渊明诗歌中有哪些概念隐喻?这些概念隐喻是如何形成的?这些概念隐喻都支持莱柯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吗?同时,笔者将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在语料的收集过程中,作者采用了确定篇章中的概念隐喻的“五步法”(Steen2002)。陶渊明的诗歌分为人生、仕隐、饮酒和田园四大主题。通过研究,笔者确实发现了陶渊明诗歌中体现其主题的一些概念隐喻﹙如天人合一、人生是旅行、生命是年、生命是日、时间是生命、时间是运动、死亡是睡眠、死亡是旅行、官场是束缚物、名声是物质、酒是药、酒中是真理、情感是物质、田园是家、宗教是现实和传说是现实等﹚。这些概念隐喻来源于人类的基本生活体验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笔者通过分析陶渊明一百二十余首诗歌,一方面为概念隐喻理论提供了丰富的跨文化和跨语言的证据,另一方面描绘了陶渊明诗歌中的隐喻特征。
寻找生命的诗意栖居:论陶渊明的艺术人生
作者: 唐晓燕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寻找生命的诗意栖居:论陶渊明的艺术人生
全文:
[0图]陶渊明桃花源记
作者: 唐翼明书  来源: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国  行书  法书  现代  选集 
描述:陶渊明桃花源记
论日本汉学家冈村繁对陶渊明的研究
作者: 孙建辉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出仕  冈村繁  陶渊明  隐逸  研究特点 
描述:冈村繁先生是日本著名汉学家,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成果颇丰,所撰陶学论著《陶渊明新论》以几近颠覆性的观点曾在日本读者中和国际汉学界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以《陶渊明新论》为研究对象,辨析其观点,探究其研究特点及其成因,旨在通过辨析和探究,深化对陶渊明及其创作成果的再认识,揭示陶渊明及其作品如何在不同文化语
全文:冈村繁先生是日本著名汉学家,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成果颇丰,所撰陶学论著《陶渊明新论》以几近颠覆性的观点曾在日本读者中和国际汉学界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以《陶渊明新论》为研究对象,辨析其观点,探究其研究特点及其成因,旨在通过辨析和探究,深化对陶渊明及其创作成果的再认识,揭示陶渊明及其作品如何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被接受和被创造性解读或误读,通过对话拓展视野,在碰撞与交流中加深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简要介绍陶渊明作品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冈村繁《陶渊明新论》的基本论点以及本文的分析策略。第一章概述二十世纪日本学界陶渊明研究概况和成果,介绍冈村繁先生的学术道路和主要学术成果,兼及日本陶学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走向,意在梳理冈村繁陶学研究的个人学术背景和日本汉学研究的宏观背景。第二章在研读相关史料、陶渊明诗文和冈村繁论著的基础上,就冈村繁先生对陶渊明诗文的误读和曲解、陶渊明评价中存在的局限和错误作深入辨析,对其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进行系统评述和富于思辨性的批判。第三章从先立后证的预设评价、个人的主观性在论证中的放大、过于注重细节而忽略整体等三个方面,总结了冈村繁先生陶渊明研究...
在理解中重建作品的本来规定:评刘中文《唐代陶渊明接受研究》
作者: 盖晓明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接受史  接受研究  中文  柏拉图  阅读研究  陶渊明  唐代  作家作品 
描述:对作家作品的阅读和研究称之为接受,对作家作品的阅读和研究之阅读和研究,称之为接受史研究。而对接受史研究的阅读和研究,则是作家作品之阅读研究之阅读研究之阅读研究了。戏仿柏拉图之语,曰: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了三层。当然,就解释学的观点看,真理是不隔的。无论学术界是否将接受史研究认可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事实
全文:的文章。钱文宏博精雅,云:“渊明文名,至宋而极。”又云:“渊明在六代三,正以知希为贵。”[1]88、91文章的题目标示显、晦两字,本意即为:在有宋及以后为“显”,在六代三为“晦”。这个观念,一直盘旋在
[0图]陶渊明集 插图
作者: 陶渊明  来源: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东晋时代  古典文学  中国  选集 
描述:本书设有题解、注释、译文等项目,不仅把诗意正确的表达出来,而且文字优美,成为值得欣赏的现代诗。
全文:本书设有题解、注释、译文等项目,不仅把诗意正确的表达出来,而且文字优美,成为值得欣赏的现代诗。
陶渊明的重阳诗与唐代诗人的接受:以陶渊明重阳诗中的菊意象为中心
作者: 杨向奎 李良  来源: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阳诗  菊意象  陶渊明  唐诗  接受 
描述:是陶渊明唯一的一首吟咏到菊花的重阳诤,此诗在唐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文通过对的分析,认为诗中重阳、菊等意象表达了陶渊明对寿考长年的渴求与企羡,而唐代诗人在接受陶渊明此诗的过程中,陶诗中那种企求长生的浓浓气息被逐渐消解掉了,代之而起的是另外的种种情感寄托和人生感受.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二:陶渊明诗中菊意象
全文:是陶渊明唯一的一首吟咏到菊花的重阳诤,此诗在唐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文通过对的分析,认为诗中重阳、菊等意象表达了陶渊明对寿考长年的渴求与企羡,而唐代诗人在接受陶渊明此诗的过程中,陶诗中那种企求长生的浓浓气息被逐渐消解掉了,代之而起的是另外的种种情感寄托和人生感受.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二:陶渊明诗中菊意象的开放性;佛教的兴盛与生命主题的消歇.陶诗菊意象的开放性使唐人对陶渊明重阳诗的接受背离本意成为可能,而佛教的勃兴与生命主题的消歇,使这种异变成为必然.
魏晋风度与盛唐魅力——论陶渊明、李白诗文中自由精神的张扬
作者: 张忠云  来源:安顺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李白  个性与时代精神  陶渊明  飞鸟意象 
描述:文章从比较陶渊明、李白诗歌中飞鸟意象的形态及内涵差异入手、认识他们建构自由人生的不同情致,并蠡测由魏晋到盛唐文人士子实现人格独立的实际情形和嬗变过程,以及他们追求自由人生的思考。陶渊明诗歌中鸟意象不但有象征意义,而且表现了飞鸟意象在文学史上的发展和演变。李白不仅将飞鸟意象推上了一个高峰,还从整体意义
全文:文章从比较陶渊明、李白诗歌中飞鸟意象的形态及内涵差异入手、认识他们建构自由人生的不同情致,并蠡测由魏晋到盛唐文人士子实现人格独立的实际情形和嬗变过程,以及他们追求自由人生的思考。陶渊明诗歌中鸟意象不但有象征意义,而且表现了飞鸟意象在文学史上的发展和演变。李白不仅将飞鸟意象推上了一个高峰,还从整体意义上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一种时代精神,是千百来人类追求个性的自由抒发,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奋飞的精神,由魏晋到盛唐,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从哲学阐释学视角比较陶渊明诗歌两个英译本
作者: 雷琼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  陶渊明  阐释学  理解的历史性  视域融合 
描述:陶渊明是继屈原之后,李白和杜甫之前最伟大的诗人,在我国乃至世界诗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诗歌“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因此引无数译家竞折腰。陶诗清新质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崇尚自然,安贫乐道的精神气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正确阐释便成为关键所在。“理解
全文:陶渊明是继屈原之后,李白和杜甫之前最伟大的诗人,在我国乃至世界诗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诗歌“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因此引无数译家竞折腰。陶诗清新质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崇尚自然,安贫乐道的精神气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正确阐释便成为关键所在。“理解”是阐释的前提,不管什么类型的翻译,都涉及对原文的理解与解释。理解是对原文的接受,解释则是对原文的阐发。因而作为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科学,阐释学与翻译有着不解之缘。在文学翻译中,阐释学既是一种文本分析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理解艺术形式和揭示隐含意义的过程。阐释学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认为,任何理解都是一种具有时间体系的评价,没有绝对的客观性的认识,一部作品原作者的意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原作品的意识。理解活动是个人视域与历史视域的融合,文学翻译是主体间(译者和原作者)通过对象(文本)的互相沟通、对话。本文尝试以伽达默尔的主要观点“理解的历史性”和“视域融合”为理论基础,对陶渊明诗集的中外两个不同的译本(汪榕培译本和William Acker译本)的一些例子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理论与译本分析的结...
“他者”的启示:读《陶渊明·陆放翁·河上肇》
作者: 刘小兵  来源:书品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书局  河上肇  中文译本  “他者”  中国文学  中国学  陶渊明  日本 
描述:作为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一海知义在日本学界颇富盛名,然而这部《陶渊明陆放翁河上肇》却是他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全书包括6篇论著,涉及陶渊明、陆游、河上肇这三个人物,从中可以一窥一海知义“中国学”的主要成就与特色。该书亦是中华书局近期出版的“日本中国学文萃”系列中的一部,其出版的意义恰如主编王晓平在“总序
全文:作为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一海知义在日本学界颇富盛名,然而这部《陶渊明陆放翁河上肇》却是他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全书包括6篇论著,涉及陶渊明、陆游、河上肇这三个人物,从中可以一窥一海知义“中国学”的主要成就与特色。该书亦是中华书局近期出版的“日本中国学文萃”系列中的一部,其出版的意义恰如主编王晓平在“总序”中所说的那样:“对于我们的国学来说,国外的中国学可以说是不宜回避的‘他者’,日本的中国学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以为,品读一海知义的这部论著,至少可以给我们以下几点有益的启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