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张飞与陶渊明
作者: 俞风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张飞  五斗米  《三国演义》  督邮  黑暗现实  刘备  饔飧不继  陶渊明  民主新路  知识分子 
描述:来说,就是上面派来负责考察下属政绩的官员。《三国演义》载,刘备任定州喜县尉时,督邮来了,百般勒索,作威
全文:来说,就是上面派来负责考察下属政绩的官员。《三国演义》载,刘备任定州喜县尉时,督邮来了,百般勒索,作威作福,惹怒了张飞:“此等害民贼,不打死等甚!”揪将过来,绑上木桩,饱打一顿。陶渊明做彭泽令时
[0图]陶渊明集校笺
作者:   陶潜 龚斌校笺  来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古典词歌(地点:  晋代  古典散文(地点:  年代:  别集)  中国  学科: 
描述: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 名陶潜, 字渊明, 字元亮或字深明. -- 附录: 陶渊明评论辑要...等. -- 依照《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的体例对注释作了修改. 校勘据诸本均为有价值的易得之本.
全文: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 名陶潜, 字渊明, 字元亮或字深明. -- 附录: 陶渊明评论辑要...等. -- 依照《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的体例对注释作了修改. 校勘据诸本均为有价值的易得之本.
死生都寂寞 悲欢皆如梦──试论陶渊明的孤独
作者: 张振亭  来源:东疆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孤独感  隐逸诗人  百年孤独  《文心雕龙》  孤独体验  心理状态  个体生命  魏晋风度  陶渊明  文学史 
描述:陶渊明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以“隐逸诗人”而著称,但他的心并不在物外的超然境界,透过他的诗文的表面作深入的探究,我们就会窥见到他那凄苦孤寂的不安的灵魂。他在审视自我在社会中的境遇,凝视个体生命在宇宙中的位置时,那种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尤为强烈。在他死后的百年之内,一直被人们冷落。
全文:陶渊明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以“隐逸诗人”而著称,但他的心并不在物外的超然境界,透过他的诗文的表面作深入的探究,我们就会窥见到他那凄苦孤寂的不安的灵魂。他在审视自我在社会中的境遇,凝视个体生命在宇宙中的位置时,那种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尤为强烈。在他死后的百年之内,一直被人们冷落。
死生都寂寞,悲欢皆如梦:试论陶渊明的孤独
作者: 张振亭  来源:东疆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孤独感  隐逸诗人  百年孤独  《文心雕龙》  孤独体验  心理状态  个体生命  魏晋风度  陶渊明  文学史 
描述:陶渊明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以“隐逸诗人”而著称,但他的心并不在物外的超然境界,透过他的诗文的表面作深入的探究,我们就会窥见到他那凄苦孤寂的不安的灵魂。他在审视自我在社会中的境遇,凝视个体生命在宇宙中的位置时,那种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尤为强烈。在他死后的百年之内,一直被人们冷落。
全文:陶渊明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以“隐逸诗人”而著称,但他的心并不在物外的超然境界,透过他的诗文的表面作深入的探究,我们就会窥见到他那凄苦孤寂的不安的灵魂。他在审视自我在社会中的境遇,凝视个体生命在宇宙中的位置时,那种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尤为强烈。在他死后的百年之内,一直被人们冷落。
前期陶渊明的双重人格
作者: 顾农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归去来兮辞》  中国古代  双重人格  陶渊明  颜延之  江州刺史  《五柳先生传》  委运任化  “真” 
描述:陶渊明和中国古代许多一流诗人一样,决不仅仅是诗写得好,他还有一种独特的极富于个人魅力的人格之美。古今评论家为此发过许多议论,写过许多赞辞。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象陶渊明具有的那种高尚真率旷达平和的人格美,在古代作家中是很不多见的。 可是陶渊明及其作品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他的诗文,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
全文:陶渊明和中国古代许多一流诗人一样,决不仅仅是诗写得好,他还有一种独特的极富于个人魅力的人格之美。古今评论家为此发过许多议论,写过许多赞辞。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象陶渊明具有的那种高尚真率旷达平和的人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读《陶渊明集》
作者: 吕家林  来源: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杜甫  隐逸诗人  陶潜  天然  翼翼归鸟  《诗品》  真淳  感士不遇  《陶渊明集》 
描述:陶潜存诗125首,文11篇(据王瑶编注《陶渊明集》1956年8月北京第一版),不算丰饶,但影响极大,苏东坡《与苏辙书》称:“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王瑶先生说:“但陶诗对于后来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这可以拿历代为陶诗作注释的人之多来作证明;中国诗人中除杜甫外,几乎再没有像他这样为历代
全文: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这可以拿历代为陶诗作注释的人之多来作证明;中国诗人中除杜甫外,几乎再没有像他这样为历代人们注意的了。”(《陶渊明集》前言)历代评陶的人很多,他们的意见从不同的侧面晓喻后人,给我们许多启发,不少帮助。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