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新自然说”再探讨
作者: 王守雪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物关系  士人生活  自然 
描述:新自然说既区别于名教说,也区别于魏晋清谈名士之旧自然说,其理论核心是"惟求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将自然精神贯注于生活之中,追求个人情感与客观外物的融通。这种思想对于中国士人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哲学、士人生活、文学表达三个维度加以论述,认为新自然说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名教说与旧自然说共有
全文:新自然说既区别于名教说,也区别于魏晋清谈名士之旧自然说,其理论核心是"惟求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将自然精神贯注于生活之中,追求个人情感与客观外物的融通。这种思想对于中国士人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哲学、士人生活、文学表达三个维度加以论述,认为新自然说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名教说与旧自然说共有的唯心主义倾向,在士人生活的层面上实现了儒道人格的融通,为文学表现中情物关系理论的深入研讨开拓了进路。
陶渊明与《诗经》
作者: 李剑锋  来源: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考订说:“陶渊明字元亮,入宋更名潜。”陶的改名,很可能取意于《诗经·小雅·鹤鸣》。鲁、齐、韩、毛众家大要皆以此诗所咏乃“贤者隐居”。从《述酒》等诗看,陶渊明对刘宋篡晋颇有微词,认为当时“道丧向千载”。贤者应当隐遁不
全文: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考订说:“陶渊明字元亮,入宋更名潜。”陶的改名,很可能取意于《诗经·小雅·鹤鸣》。鲁、齐、韩、毛众家大要皆以此诗所咏乃“贤者隐居”。从《述酒》等诗看,陶渊明对刘宋篡晋颇有微词,认为当时“道丧向千载”。贤者应当隐遁不
相似的自然,不同的所见:陶渊明与华滋华斯
作者: 陈鸿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趣  劳作  感动  打动  自然  纯真 
描述:陶渊明和华滋华斯都是著名的田园 (或称自然 )诗人。本文在对他们进行了各方面的分析、比较后认为 :他们在生活经历、政治主张及艺术创作等方面虽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但从根本上说是全然不相同的
全文:陶渊明和华滋华斯都是著名的田园 (或称自然 )诗人。本文在对他们进行了各方面的分析、比较后认为 :他们在生活经历、政治主张及艺术创作等方面虽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但从根本上说是全然不相同的
从退溪诗看李退溪与陶渊明
作者: 徐志啸  来源:韩国研究论丛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陶诗  韩国人  诗歌作品  饮酒  陶渊明  哲学思想  李退溪  韩国历史  儒家 
描述:李退溪,韩国李朝前期人,滉,初字季浩,后字景浩,号退溪、陶翁、退翁、溪翁、退叟等,1501年生于今韩国庆尚北道安东郡礼安县温溪洞,1570年卒。李退溪深受韩国人的尊敬,被称为李朝五百年间最大的学者,是韩国历史上的一位大儒,他受中国
全文:李退溪,韩国李朝前期人,滉,初字季浩,后字景浩,号退溪、陶翁、退翁、溪翁、退叟等,1501年生于今韩国庆尚北道安东郡礼安县温溪洞,1570年卒。李退溪深受韩国人的尊敬,被称为李朝五百年间最大的学者,是韩国历史上的一位大儒,他受中国
湛方生——一位与陶渊明气类相近的诗人
作者: 钱志熙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类相  东晋  陶渊明  社会地位  宜都  文学史  自然  作品  道县  文史知识 
描述:富有才华,却出身寒素,偏见使他被人忽视,被人忘却;而他既吟赏山水,又慷慨咏怀,仍留下许多佳作,他就是——汉至西晋,处于边缘地位的寒庶阶层尚能以功名或文学争得社会地位,而且无论在文学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势力。这样的社会,
全文:富有才华,却出身寒素,偏见使他被人忽视,被人忘却;而他既吟赏山水,又慷慨咏怀,仍留下许多佳作,他就是——汉至西晋,处于边缘地位的寒庶阶层尚能以功名或文学争得社会地位,而且无论在文学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势力。这样的社会,
陶渊明
作者: 落田  来源:中华魂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三六五—四二七)东晋文学家,诗人。一说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毅然解印去职,归隐庐山田园,至死不仕。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
全文:陶渊明(三六五—四二七)东晋文学家,诗人。一说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毅然解印去职,归隐庐山田园,至死不仕。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
陶渊明思想的儒道矛盾对立统一
作者: 江振华  来源: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儒道思想  矛盾统一 
描述:陶渊明的思想始终是儒道思想矛盾对立的统一。青少年时,有儒家出仕建立功业的思想,也有道家无为、任真的思想;中年时,几次出仕与退隐都是在儒道思想矛盾斗争的轨迹中进行;晚年时,隐居农村,儒道思想的矛盾斗争仍然剧烈,特别在对待生活、名节、时政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全文:陶渊明的思想始终是儒道思想矛盾对立的统一。青少年时,有儒家出仕建立功业的思想,也有道家无为、任真的思想;中年时,几次出仕与退隐都是在儒道思想矛盾斗争的轨迹中进行;晚年时,隐居农村,儒道思想的矛盾斗争仍然剧烈,特别在对待生活、名节、时政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论江淹在陶渊明接受史上的贡献
作者: 李剑锋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陶渊明诗文  接受史  《归去来兮辞》  拟诗  江淹  文学创作  陶渊明  文学史  杂体诗 
描述:在陶渊明声名未盛的情况下,江淹在《杂体诗三十首》中成功地模拟了陶诗,较为准确地解读了陶诗,首次在题目中标出了最能代表陶艺术成就的题材———“田居”,并暗示了陶作为诗人(而非隐士)在五言诗史上的重要地位。江淹还第一次赞同并实践了陶著文章以自娱的观点,为打破中古时期以悲为美、以文章为不朽的格局作出了贡献
全文:在陶渊明声名未盛的情况下,江淹在《杂体诗三十首》中成功地模拟了陶诗,较为准确地解读了陶诗,首次在题目中标出了最能代表陶艺术成就的题材———“田居”,并暗示了陶作为诗人(而非隐士)在五言诗史上的重要地位。江淹还第一次赞同并实践了陶著文章以自娱的观点,为打破中古时期以悲为美、以文章为不朽的格局作出了贡献
主体的消融与主体的张扬──论陶渊明和华滋华斯的归隐自然之路
作者: 李增  来源:外国语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主体  张扬  消融  客体  自然 
描述:陶渊明与华滋华斯为中西方著名的诗人。为了摆脱尘世的烦恼,缓解自身与社会的冲突,他们都走上了归隐自然之路。然而,鉴于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两人的归隐自然之路表现出不同的取向:陶渊明试图在自然中消融其主体的存在,以达到“无我”的境界,而华滋华斯却在自然中张扬其主体的存在,以实现“有我”的个性。本文从
全文:陶渊明与华滋华斯为中西方著名的诗人。为了摆脱尘世的烦恼,缓解自身与社会的冲突,他们都走上了归隐自然之路。然而,鉴于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两人的归隐自然之路表现出不同的取向:陶渊明试图在自然中消融其主体的存在,以达到“无我”的境界,而华滋华斯却在自然中张扬其主体的存在,以实现“有我”的个性。本文从两人的诗歌创作入手,具体描述和分析这两种不同的归隐自然的方式,深刻揭示这两种选择的文化意义。
主体的消融与主体的张扬──论陶渊明和华滋华斯的归隐自然之路
作者: 李增  来源: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主体  张扬  消融  客体  自然 
描述:陶渊明与华滋华斯为中西方著名的诗人。为了摆脱尘世的烦恼,缓解自身与社会的冲突,他们都走上了归隐自然之路。然而,鉴于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两人的归隐自然之路表现出不同的取向:陶渊明试图在自然中消融其主体的存在,以达到“无我”的境界,而华滋华斯却在自然中张扬其主体的存在,以实现“有我”的个性。本文从
全文:陶渊明与华滋华斯为中西方著名的诗人。为了摆脱尘世的烦恼,缓解自身与社会的冲突,他们都走上了归隐自然之路。然而,鉴于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两人的归隐自然之路表现出不同的取向:陶渊明试图在自然中消融其主体的存在,以达到“无我”的境界,而华滋华斯却在自然中张扬其主体的存在,以实现“有我”的个性。本文从两人的诗歌创作入手,具体描述和分析这两种不同的归隐自然的方式,深刻揭示这两种选择的文化意义。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