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从陶渊明的训子诗文看其仕宦思想的变迁
-
作者:
聂言之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产劳动 桃花源记 门第观念 仕途 晚年 诸子学 陶渊明 仕宦 无君论思想 具体内容
-
描述:陶渊明自二十九岁为州祭酒,至四十一岁挂印彭泽令,其间三进三退,浮沉宦海十三载。此后,他坚拒利诱,甘守贫贱,再未涉足仕途。然而,我们不可因此认为陶渊明归隐后便不存在仕宦思想。陶集内有训子诗文三篇:《命子》诗、《责子》诗及《与子俨等疏》。它们分别作于陶渊明仕宦初期、归隐前期和归隐后期。三篇诗文皆对儿子寄
-
全文:;《疏》一扫仕宦说教,惟愿儿辈友爱相处,患难与共。训子诗文反映了陶渊明仕宦思想由强而弱而完全消释的变化过程,归隐前期他还残存仕宦思想,晚年才彻底摒弃了它。
-
试论陶渊明的理想探求
-
作者:
张端喜 来源:云梦学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桃花源 政治理想 陶渊明 统治阶级 知识分子 田园诗人 探求 四个阶段 农村
-
描述:很多打击和挫折,但无论是青年、中年还是晚年时期,他的理想之火一直没有熄灭,为实现理想而作的探求一直没有停
-
全文:很多打击和挫折,但无论是青年、中年还是晚年时期,他的理想之火一直没有熄灭,为实现理想而作的探求一直没有停止。“陶潜酷似卧龙豪,千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这首诗正是对他一生探求理想的崇高评价。
-
浅论陶渊明的“怒目”与“静穆”
-
作者:
肖章洪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载欣载奔 《归去来兮辞》 读山海经 咏二疏 隐逸诗 济苍生 晋宋 大人先生传 论家 论辨
-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晋宋之际的伟大诗人,论家对其作品中表现的“怒目”与“静穆”历来争议很大,至今尚不一致,故有论辨之必要。一钟嵘《诗品·序》称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历代论家多沿袭此说并加以阐发。“五·四”后,有学者说“陶渊明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原因之一是他“能泯化一切忧喜。”鲁迅曾对此提出批评.
-
全文:”后,有学者说“陶渊明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原因之一是他“能泯化一切忧喜。”鲁迅曾对此提出批评.可是至今尚有人未理解鲁迅的原意,认为“静穆”是陶渊明的主要方面,“怒目”只不过表现在晚年极少数作品中。是否如此,试作分析。
-
浅论陶渊明的“怒目”与“静穆”
-
作者:
肖章洪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理想社会 无君论 追求自由 刘裕 鲁迅 陶渊明 作品 阮籍 忧喜 《桃花源记并诗》
-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晋宋之际的伟大诗人,论家对其作品中表现的“怒目”与“静穆”历来争议很大,至今尚不一致,故有论辨之必要。一钟嵘《诗品·序》称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历代论家多沿袭此说并加以阐发。“五·四”后,有学者说“陶渊明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原因之一是他“能泯化一切忧喜。”鲁迅曾对此提出批评.
-
全文:”后,有学者说“陶渊明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原因之一是他“能泯化一切忧喜。”鲁迅曾对此提出批评.可是至今尚有人未理解鲁迅的原意,认为“静穆”是陶渊明的主要方面,“怒目”只不过表现在晚年极少数作品中。是否如此,试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