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论庄子、屈原和陶渊明的死亡观
作者: 李石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庄子  死亡哲学  陶渊明  屈原  死亡美学 
描述: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变化来审视死亡,对于妻子和自身的死也依然超脱,他的死亡哲学是一种理性的召唤与劝导
全文: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
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论庄子、屈原和陶渊明的死亡观
作者: 李石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庄子  死亡哲学  陶渊明  屈原  死亡美学 
描述: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变化来审视死亡,对于妻子和自身的死也依然超脱,他的死亡哲学是一种理性的召唤与劝导
全文: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
陶渊明诗歌创作与庄子美学思想之关系
作者: 吴晟 张莹洁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美学风格  审美对象  庄子  陶渊明  诗歌创作  审美心态 
描述:庄子取法于自然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山水田园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陶渊明就直接继承并发展了庄子的某些美学思想:其诗在审美对象上,直接取象于大自然;在审美心态上,取法于庄子"心斋""坐忘"的体道观,追求纯粹的心灵上的遨游;在美学风格上,承续了庄子法天贵真、明白纯净的素朴之美,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诗风
全文:庄子取法于自然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山水田园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陶渊明就直接继承并发展了庄子的某些美学思想:其诗在审美对象上,直接取象于大自然;在审美心态上,取法于庄子"心斋""坐忘"的体道观,追求纯粹的心灵上的遨游;在美学风格上,承续了庄子法天贵真、明白纯净的素朴之美,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诗风。
浅析陶渊明诗文的生命美学意蕴
作者: 许艳平  来源:品牌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本真  陶渊明  生命诗意  生命自由 
描述:,肯定他宁可躬耕自资也不依傍权贵之门的人格。然而在这里本文将从生命美学的角度来探讨一下陶渊明诗文中所蕴含的
全文:,肯定他宁可躬耕自资也不依傍权贵之门的人格。然而在这里本文将从生命美学的角度来探讨一下陶渊明诗文中所蕴含的生命之美。
论陶渊明对太康繁缛文风的接受与疏离——兼论陶渊明的美学自觉
作者: 李建国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魏古诗  美学自觉  繁缛  太康  陶渊明  自然 
描述:有意识选择的产物,反映了陶渊明的美学自觉。汉魏古诗最不可及处即在语言的自然天成,繁缛则是典型的人为作用雕饰
全文:有意识选择的产物,反映了陶渊明的美学自觉。汉魏古诗最不可及处即在语言的自然天成,繁缛则是典型的人为作用雕饰。陶渊明既然以“自然”为旨归,其诗歌语言就会自觉疏离太康而承继汉魏古诗。这种选择不仅体现了陶渊明
陶渊明诗歌的人生美学思考
作者: 张翀  来源:山海经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贫守道  无弦琴  中国文学史  陶渊明诗歌  九歌  任真自得  魏晋风度  人生理想  中说  冯友兰先生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伟大不止因为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在于他独具魅力的个性特征。他由仕而隐、安贫守道的人生抉择一直为后世的文人所倾慕。冯友兰先生在《论风流》中说“在东晋名士中渊明的境界最高”。李泽厚更是认为把陶渊明看作是“魏晋风度的最高优秀代表。陶渊明的诗文在他生活的东晋及南北朝时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伟大不止因为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在于他独具魅力的个性特征。他由仕而隐、安贫守道的人生抉择一直为后世的文人所倾慕。冯友兰先生在《论风流》中说“在东晋名士中渊明的境界最高”。李泽厚更是认为把陶渊明看作是“魏晋风度的最高优秀代表。陶渊明的诗文在他生活的东晋及南北朝时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然而他的诗意的人生境界却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备受到时人的称道。在我们今人看来,陶渊明首先是中国文学
陶渊明诗歌的人生美学思考
作者: 张翀  来源:山海经(故事)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伟大不止因为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在于他独具魅力的个性特征。他由仕而隐、安贫守道的人生抉择一直为后世的文人所倾慕。冯友兰先生在《论风流》中说“在东晋名士中渊明的境界最高”。李泽厚更是认为把陶渊明看作是“魏晋风度的最高优秀代表。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伟大不止因为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在于他独具魅力的个性特征。他由仕而隐、安贫守道的人生抉择一直为后世的文人所倾慕。冯友兰先生在《论风流》中说“在东晋名士中渊明的境界最高”。李泽厚更是认为把陶渊明看作是“魏晋风度的最高优秀代表。
陶渊明田园诗之美学追求
作者: 赵新新  来源:鸡西大学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美学追求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从事田园诗创作的诗人。他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不仅劝勉农民勤力耕种,而且亲自参加劳动,以诗歌表现劳动之甘苦。他怀有济世壮志,但囿于黑暗的社会现实,只能归隐田园。在对壮志的坚守和对"自然"状态的追求中,陶渊明最终成就了自我的"真"。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从事田园诗创作的诗人。他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不仅劝勉农民勤力耕种,而且亲自参加劳动,以诗歌表现劳动之甘苦。他怀有济世壮志,但囿于黑暗的社会现实,只能归隐田园。在对壮志的坚守和对"自然"状态的追求中,陶渊明最终成就了自我的"真"。
陶渊明的人伦之乐
作者: 肖蕴倩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庭情结  陶渊明  父亲情怀  人伦之乐 
描述:陶渊明作为一代"隐逸诗人之宗"给人以高蹈出世的倾向性感觉,其实他并不缺乏人伦之乐。细读其诗文,我们觉得陶渊明有着浓重的家庭情结,并且与邻里相处和睦。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全面认识陶渊明,以及深刻理解其主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陶渊明作为一代"隐逸诗人之宗"给人以高蹈出世的倾向性感觉,其实他并不缺乏人伦之乐。细读其诗文,我们觉得陶渊明有着浓重的家庭情结,并且与邻里相处和睦。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全面认识陶渊明,以及深刻理解其主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琴之妙趣,心明足矣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音乐美学思想探究
作者: 王笑微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魏晋贤士陶渊明的诗文随世而传。在他提出“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观点后,随之而来的是对其观点产生、形成、正确与否的猜测和认知。本文以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期为历史背景,以陶渊明不被世俗所困、规避于尘世的性格情操,及其他所作“清琴横床、浊酒半壶”、“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等诗文
全文:,“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音乐美学思想的提出,体现出佛教禅学中的“无所得故为得”“色即是空”、道家中的“大音希声”等思想。也体现出陶渊明视琴如知己的心境,以及他同魏晋时期其他贤士“得意而忘形”的共性。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