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的空杯:被训诂遮蔽的诗意
作者: 韩立平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训诂  无弦琴  荇菜  神游  陶渊明  萧统  楚辞  读者  遮蔽 
描述:陶渊明有一张空琴,面无弦;陶渊明也有一樽空杯,内无酒。陶渊明畜空琴,史上闻名;陶渊明抚空杯,却并不怎么为人所知。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盖屋中悬一空琴,易引起他人注意;而桌上置一空
全文:陶渊明有一张空琴,面无弦;陶渊明也有一樽空杯,内无酒。陶渊明畜空琴,史上闻名;陶渊明抚空杯,却并不怎么为人所知。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盖屋中悬一空琴,易引起他人注意;而桌上置一空
遮蔽走向澄明——读戴建业著《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
作者: 汤江浩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人格理想  生命境界  主导风格  陶渊明  澄明之境  中国古代文学  传统诗学  存在论  建业 
描述:华中师大出版社近期推出的出版基金丛书可谓一套学术精品,其中尤让我爱不释手的则是戴建业先生的《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戴著从全新的角度,以丰富的材料和理性的思辨为我们开拓一片陶渊明研究的新天地,它在陶渊明研究史上必将占据显著的位置。首先,戴著的价值在...
全文:华中师大出版社近期推出的出版基金丛书可谓一套学术精品,其中尤让我爱不释手的则是戴建业先生的《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戴著从全新的角度,以丰富的材料和理性的思辨为我们开拓一片陶渊明研究的新天地,它在陶渊明研究史上必将占据显著的位置。首先,戴著的价值在...
对陶渊明“以文为诗”的再认识
作者: 韩国良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崇本息末  陶渊明  反潮流  以文为诗 
描述:陶渊明的“以文为诗”是魏晋玄学“崇本息末”理论影响的结果,旨在通过对作为“末有”的语言修辞、形式技巧的淡化,以克服或消除它们对作为“本体”的作家情灵的遮蔽。由于陶渊明与唐宋文人所处的时代与文化背景不同,因而也使他们的“以文为诗”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
全文:陶渊明的“以文为诗”是魏晋玄学“崇本息末”理论影响的结果,旨在通过对作为“末有”的语言修辞、形式技巧的淡化,以克服或消除它们对作为“本体”的作家情灵的遮蔽。由于陶渊明与唐宋文人所处的时代与文化背景不同,因而也使他们的“以文为诗”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
试论陶渊明在南北朝时期的诗名
作者: 冯晓莉  来源: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勰  陶诗  萧统  钟嵘 
描述:从刘勰、钟嵘、萧统这三位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对陶渊明及其诗的态度入手,探讨陶渊明在南北朝时期的诗名。认为陶诗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引起了自上而下的普遍关注,只是囿于复杂的社会原因,使其诗名有所遮蔽
全文:从刘勰、钟嵘、萧统这三位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对陶渊明及其诗的态度入手,探讨陶渊明在南北朝时期的诗名。认为陶诗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引起了自上而下的普遍关注,只是囿于复杂的社会原因,使其诗名有所遮蔽
田园诗人的别调:陶渊明与楚声音乐
作者: 范子烨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品格  文化因子  文学创作  陶渊明  艺术气质  音乐艺术  楚声  田园诗人 
描述:陶渊明素以恬美静穆的田园诗驰誉后世,其文学创作与音乐艺术的密切关系,由于旧史的错误记载,长期受到遮蔽,而成为陶渊明研究史中的一个盲点。本文通过对陶渊明诗文以及相关史料的开掘,从一个方面展示了这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气质和审美情怀,揭示了他高雅脱俗的文化品格以及由于他对楚声音乐之文化因子的吸纳和转化,而使其
全文:陶渊明素以恬美静穆的田园诗驰誉后世,其文学创作与音乐艺术的密切关系,由于旧史的错误记载,长期受到遮蔽,而成为陶渊明研究史中的一个盲点。本文通过对陶渊明诗文以及相关史料的开掘,从一个方面展示了这位伟大
回归自然与澄明存在 : 论陶渊明诗歌语言
作者: 戴建业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回归自然  虚词  诗语言  陶渊明诗歌  人车  句法  “自然”  “树”  诗歌语言  本真的存在 
描述:晋宋之际,诗歌语言,“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花哨和装饰性就是一切,只注重在外表上使人眼花缭乱。正是这种虚华的外表,遮蔽了本真的存在。系铃还须解铃人,挽救这种衰颓又非诗
全文:晋宋之际,诗歌语言,“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花哨和装饰性就是一切,只注重在外表上使人眼花缭乱。正是这种虚华的外表,遮蔽了本真的存在。系铃还须解铃人,挽救这种衰颓又非诗
史书诗坛耀三星 千秋万古当齐名:论习凿齿与王羲之、陶渊明未能齐名之原因
作者: 吴直雄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习凿齿  《汉晋春秋》  王羲之  “越魏继汉论”  陶渊明 
描述: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陶渊明在中国诗史上,均有着闻名遐迩的崇高地位,可谓冠绝千古。与王羲之、陶渊明同一时代的史学家习凿齿,史识超群,功勋卓著,特别是其"越魏继汉论"即"国家应大一统论",在史坛上独树一帜,影响至今。其知名度理当与"王""陶"相伯仲,然而,囿于诸多原因,习凿齿的英名多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
全文:独树一帜,影响至今。其知名度理当与"王""陶"相伯仲,然而,囿于诸多原因,习凿齿的英名多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所遮蔽,以致不显山露水,甚至为世人所误读。因而,探究其深刻原因,彰显其光辉业绩,实有必要。
“处”与“出”:陶渊明和谢灵运之比较
作者: 张淑焕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灵运  “处”  陶渊明  “出” 
描述:陶渊明和谢灵运的研究一直是文学论题中热点的话题,陶谢的比较也是古已有之的话题,一方面因为陶谢生活的时代接近,陶渊明(365-427)、谢灵运(385-433)都由晋入宋,且在刘宋历经武帝、少帝、文帝三朝而卒于永嘉年间的诗人;另一方面,陶渊明和谢灵运两人分别作为我国田园诗派和山水诗派的代表和奠基人,在
全文:的影响。正文共分四章:第1章先说明了在陶谢的比较研究中引入“出”、“处”这一文学主题的原因,并对陶谢之前一段时期“出”、“处”这一文学主题在士人群体中的演进情况做了梳理,接着对陶渊明“处”之一端的生存状态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