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461)
报纸(959)
图书(482)
学位论文(236)
会议论文(61)
新闻(24)
诗文作品(23)
视频(18)
图片(8)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7240)
人物生平 (959)
作品著述 (34)
影音制品 (18)
缅怀纪念 (12)
珍贵图片 (8)
新闻栏目 (1)
按年份分组
2016(480)
2015(495)
2014(484)
2012(540)
2011(551)
2009(514)
2008(430)
2006(271)
2005(212)
2004(204)
2003(199)
2000(130)
1999(109)
1997(113)
1996(94)
1995(78)
1994(93)
1993(70)
1992(72)
1983(55)
1979(15)
1963(2)
1956(9)
1947(6)
1937(3)
1935(10)
1933(7)
1931(3)
1929(2)
1913(1)
按来源分组
北京:中华书局(37)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1)
商务印书馆(15)
北京:文津出版社(8)
南京:凤凰出版社(6)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5)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4)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4)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4)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4)
长沙:岳麓书社(4)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3)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3)
海口:海南出版社(3)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3)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
宜丰县陶渊明研究会(2)
武汉:崇文书局(2)
开明书店(2)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
太原:三晋出版社(1)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
北京:外文出版社(1)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
知书房出版社(1)
天津:新蕾出版社(1)
上海儿童书局(1)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
相关搜索词
试论何逊与陶渊明诗歌创作的异同
作者: 王勇  来源: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清静  自然  何逊 
描述:作为同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何逊和陶渊明的诗歌创作都有着语言质朴、情感细腻、清淡自然等共同特征。但细究之下,陶诗重"淳",何诗重"清";陶诗和玄言有关,何诗与永明合拍;陶诗重安适自得,何诗却凄凉幽怨。二者诗风来源的异同,成为发掘其诗歌内蕴的关键。
全文:作为同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何逊和陶渊明的诗歌创作都有着语言质朴、情感细腻、清淡自然等共同特征。但细究之下,陶诗重"淳",何诗重"清";陶诗和玄言有关,何诗与永明合拍;陶诗重安适自得,何诗却凄凉幽怨。二者诗风来源的异同,成为发掘其诗歌内蕴的关键。
再论陶渊明“为贫而仕”
作者: 张芝秀  来源: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陶渊明  为贫而仕 
描述:对于陶渊明出仕及归隐的原因,研究者虽不乏其人,看法却基本一致。陶渊明出仕,不少研究者持为贫而仕的说法,而他的归隐,则被认为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即不向权贵低头,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结果。这里作者对陶渊明的贫提出疑问,进而对为贫而仕提出不同看法。
全文:对于陶渊明出仕及归隐的原因,研究者虽不乏其人,看法却基本一致。陶渊明出仕,不少研究者持为贫而仕的说法,而他的归隐,则被认为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即不向权贵低头,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结果。这里作者对陶渊明的贫提出疑问,进而对为贫而仕提出不同看法。
别有天地非人间——浅析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作者: 张帆  来源: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仕  归田  陶渊明  自然 
描述:文章以探究陶渊明的仕隐之苦乐为导入点,分析了他早期在仕与隐之间的苦苦抉择以及他作品中的诗酒文化根源及其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与文化传承,试图挖掘陶渊明那愈来愈为人所称道的高山景行的精神世界之些许内涵。
全文:文章以探究陶渊明的仕隐之苦乐为导入点,分析了他早期在仕与隐之间的苦苦抉择以及他作品中的诗酒文化根源及其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与文化传承,试图挖掘陶渊明那愈来愈为人所称道的高山景行的精神世界之些许内涵。
从“鸟”意象看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思想历程
作者: 杨军  来源: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归园田居   
描述:鸟是陶渊明诗歌中频繁出现的意象,蕴涵着丰富的象征意味。不同类型的鸟的形象和陶渊明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人生选择都有着某种内在的精神联系。
全文:鸟是陶渊明诗歌中频繁出现的意象,蕴涵着丰富的象征意味。不同类型的鸟的形象和陶渊明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人生选择都有着某种内在的精神联系。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