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461)
报纸(959)
图书(482)
学位论文(236)
会议论文(61)
新闻(24)
诗文作品(23)
视频(18)
图片(8)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7240)
人物生平 (959)
作品著述 (34)
影音制品 (18)
缅怀纪念 (12)
珍贵图片 (8)
新闻栏目 (1)
按年份分组
2016(480)
2015(495)
2014(484)
2012(540)
2011(551)
2009(514)
2008(430)
2006(271)
2005(212)
2004(204)
2003(199)
2000(130)
1999(109)
1997(113)
1996(94)
1995(78)
1994(93)
1993(70)
1992(72)
1983(55)
1979(15)
1963(2)
1956(9)
1947(6)
1937(3)
1935(10)
1933(7)
1931(3)
1929(2)
1913(1)
按来源分组
北京:中华书局(37)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1)
商务印书馆(15)
北京:文津出版社(8)
南京:凤凰出版社(6)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5)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4)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4)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4)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4)
长沙:岳麓书社(4)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3)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3)
海口:海南出版社(3)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3)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
宜丰县陶渊明研究会(2)
武汉:崇文书局(2)
开明书店(2)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
太原:三晋出版社(1)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
北京:外文出版社(1)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
知书房出版社(1)
天津:新蕾出版社(1)
上海儿童书局(1)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
相关搜索词
朝鲜王朝文士和陶渊明《归园田居》考述
作者: 詹杭伦 沈时蓉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朝鲜王朝  陶渊明  归园田居  影响接受史 
描述:陶渊明不仅影响中国的诗人,而且影响邻国的诗人。考察《韩国文集丛刊》正续编,可知朝鲜王朝文士申钦、金寿恒、李晚秀、赵荣袥、洪奭周、洪仁谟等六家有和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作,这是研究陶渊明域外接受状况的奠基性工作。
全文:陶渊明不仅影响中国的诗人,而且影响邻国的诗人。考察《韩国文集丛刊》正续编,可知朝鲜王朝文士申钦、金寿恒、李晚秀、赵荣袥、洪奭周、洪仁谟等六家有和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作,这是研究陶渊明域外接受状况的奠基性工作。
陶渊明“六经”观及其文风建构
作者: 孙宝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六经  儒家天命观 
描述:陶渊明遍综群经,别铸自我新知,形成鲜明的"六经观",主要包括儒家仁孝伦理观、居易天命观和刚健人格观等内容,它们又对陶渊明的文风建构产生深刻影响。在晋宋之交玄风渐衰之际,陶渊明以清新质朴、开心见性的方式表达了对儒学价值观念的皈依和传扬,既是元嘉文坛儒化文风趋盛的先声,又开启了南朝士人儒家进取价值观与闲
全文:陶渊明遍综群经,别铸自我新知,形成鲜明的"六经观",主要包括儒家仁孝伦理观、居易天命观和刚健人格观等内容,它们又对陶渊明的文风建构产生深刻影响。在晋宋之交玄风渐衰之际,陶渊明以清新质朴、开心见性的方式表达了对儒学价值观念的皈依和传扬,既是元嘉文坛儒化文风趋盛的先声,又开启了南朝士人儒家进取价值观与闲适生活态度碰撞、融通的文学主题。
“悠然望南山”与“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诗歌经典化中的“苏轼效应”
作者: 周晓琳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苏轼效应  陶渊明  经典化 
描述:宋代大文豪苏轼对于陶渊明《饮酒》其五的精妙解读,对于该诗的经典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轼效应”首先在诗学批评领域和校勘学领域迅速体现出来,同时,呈现出由文学领域向建筑领域渗透的倾向,受苏轼解读的影响,以“悠然见南山”意境命名的建筑景观相继出现.更为重要的是,经苏轼阐释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为
全文:宋代大文豪苏轼对于陶渊明《饮酒》其五的精妙解读,对于该诗的经典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轼效应”首先在诗学批评领域和校勘学领域迅速体现出来,同时,呈现出由文学领域向建筑领域渗透的倾向,受苏轼解读的影响,以“悠然见南山”意境命名的建筑景观相继出现.更为重要的是,经苏轼阐释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为陶渊明形象的独特标志而演示着一种潇洒、自由的生活状态,继而表征一种独立、高洁的人格范式,得到后世文人的普遍认可与积极效仿.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