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461)
报纸(959)
图书(482)
学位论文(236)
会议论文(61)
新闻(24)
诗文作品(23)
视频(18)
图片(8)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7240)
人物生平 (959)
作品著述 (34)
影音制品 (18)
缅怀纪念 (12)
珍贵图片 (8)
新闻栏目 (1)
按年份分组
2016(480)
2015(495)
2014(484)
2012(540)
2011(551)
2009(514)
2008(430)
2006(271)
2005(212)
2004(204)
2003(199)
2000(130)
1999(109)
1997(113)
1996(94)
1995(78)
1994(93)
1993(70)
1992(72)
1983(55)
1979(15)
1963(2)
1956(9)
1947(6)
1937(3)
1935(10)
1933(7)
1931(3)
1929(2)
1913(1)
按来源分组
北京:中华书局(37)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1)
商务印书馆(15)
北京:文津出版社(8)
南京:凤凰出版社(6)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5)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4)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4)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4)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4)
长沙:岳麓书社(4)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3)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3)
海口:海南出版社(3)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3)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
宜丰县陶渊明研究会(2)
武汉:崇文书局(2)
开明书店(2)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
太原:三晋出版社(1)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
北京:外文出版社(1)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
知书房出版社(1)
天津:新蕾出版社(1)
上海儿童书局(1)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诗文中的女神原型及其传播结构
作者: 屈雅利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园田  女神原型  仪式传播 
描述:"园田"一词是解读陶渊明诗文中女神原型的线索。陶氏诗文中时间意象、季节意象、方位意象、主题意象都与女神原型密切关联,其形式独立的诸多意象群的深层结构,都呈现出回归与新生的生命蕴化态势。表层意象的多重叠加和深层原型的高度统一,使陶渊明的诗文演化为传播女神信仰的文化仪式,具有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女神原型传
全文:"园田"一词是解读陶渊明诗文中女神原型的线索。陶氏诗文中时间意象、季节意象、方位意象、主题意象都与女神原型密切关联,其形式独立的诸多意象群的深层结构,都呈现出回归与新生的生命蕴化态势。表层意象的多重叠加和深层原型的高度统一,使陶渊明的诗文演化为传播女神信仰的文化仪式,具有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女神原型传播的视角为陶渊明诗文研究提供了新的阐释路径。
陶渊明与屈原及《楚辞》之关系
作者: 魏耕原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歌  虚拟  屈原  《楚辞》 
描述:陶渊明诗歌与屈原及《楚辞》本属两种不同的审美趋向。然而屈辞的虚拟人物对话,反映思想之困惑,飞鸟、菊、兰、车舆、树木的比兴,反映人格独立与理想追求的历程,以及楚辞作品中的大量语词,多见之于陶诗。屈原与《楚辞》都与陶诗有着种种密不可分的联系,共同显示了陶屈艺术精神的一致性。
全文:陶渊明诗歌与屈原及《楚辞》本属两种不同的审美趋向。然而屈辞的虚拟人物对话,反映思想之困惑,飞鸟、菊、兰、车舆、树木的比兴,反映人格独立与理想追求的历程,以及楚辞作品中的大量语词,多见之于陶诗。屈原与《楚辞》都与陶诗有着种种密不可分的联系,共同显示了陶屈艺术精神的一致性。
陶渊明:幻灭的田园梦
作者: 孙明君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诗文  隐逸诗人  陶渊明 
描述:一般认为归耕田园之前的陶渊明内心充满着无比的痛楚和撕裂灵魂的哀伤,而归耕使陶渊明找到了人生的理想之路。考察陶诗,以田园为自足、安定、欢快的世界,不过是一层绚丽的光环,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后期的诗人既没有超世,也没有超事。
全文:一般认为归耕田园之前的陶渊明内心充满着无比的痛楚和撕裂灵魂的哀伤,而归耕使陶渊明找到了人生的理想之路。考察陶诗,以田园为自足、安定、欢快的世界,不过是一层绚丽的光环,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后期的诗人既没有超世,也没有超事。
论虎关师炼陶渊明“傲吏说”
作者: 马歌东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虎关师炼  陶渊明  日本诗话  《济北诗话》  傲吏说 
描述:日本五山时期著名诗僧虎关师炼在其所著《济北诗话》中,批评渊明之诗非“尽善尽美”,“不可言全才”,责备渊明之行“是为傲吏,岂大贤之举乎”。其论陶诗求全责备,已失之偏颇;论陶行“是为傲吏”、“非大贤矣”,尤为偏激之论。虎关之渊明“傲吏说”与中国儒家的出处进退观、中国传统的“傲吏”观乃至中国人的陶渊明观皆
全文:日本五山时期著名诗僧虎关师炼在其所著《济北诗话》中,批评渊明之诗非“尽善尽美”,“不可言全才”,责备渊明之行“是为傲吏,岂大贤之举乎”。其论陶诗求全责备,已失之偏颇;论陶行“是为傲吏”、“非大贤矣”,尤为偏激之论。虎关之渊明“傲吏说”与中国儒家的出处进退观、中国传统的“傲吏”观乃至中国人的陶渊明观皆大相径庭。渊明“是为傲吏”与其自身“固穷节”的人生定位及其耿介傲然的性格特质有关。渊明诗文早在千余年前就已流传东瀛,深受日本人民爱敬,也曾给予日本汉诗以独特营养,虎关此说在日本学术史上只是偶见的一例。然而,因为民族性格、文化底蕴等方面的诸多差异,日本汉学者、汉诗人对渊明其人其诗的体悟与中国人相比有时终不免有一点儿“隔”。
还陶渊明以本来面目
作者: 赵治中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海经  庶族地主  封建社会  田园  劳动人民  陶渊明诗歌  地主阶级  统治阶级  人品  农民 
描述:本文认为,陶渊明诗歌中虽然有叹“贫”苦“寒”的句子,诗人也曾有过“躬耕”的经历以及与“素心人”的交往,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已“彻底转到了农民队伍中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审视陶渊明的思想、生活与创作,而不应简单地以今类古,用现成的理论生搬硬套。
全文:本文认为,陶渊明诗歌中虽然有叹“贫”苦“寒”的句子,诗人也曾有过“躬耕”的经历以及与“素心人”的交往,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已“彻底转到了农民队伍中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审视陶渊明的思想、生活与创作,而不应简单地以今类古,用现成的理论生搬硬套。
陶渊明《杂诗》诗歌意象结构管窥
作者: 祝菊贤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形式结构  意象 
描述:西方结构主义诗学认为,语言学中二项对立的原则是人脑思维产生意义的基本动因。对于在创作中处于想象与直觉状态的诗人来说,一个个意象的出现仿佛都是即兴而偶然的。其实,情感的逻辑和诗人思维中两种因素的区别与对待构成的二项对立结构,却在无意识中引导诗人营造出一系列意象群,从而使诗歌意象呈出现有机的生命的形式。
全文:西方结构主义诗学认为,语言学中二项对立的原则是人脑思维产生意义的基本动因。对于在创作中处于想象与直觉状态的诗人来说,一个个意象的出现仿佛都是即兴而偶然的。其实,情感的逻辑和诗人思维中两种因素的区别与对待构成的二项对立结构,却在无意识中引导诗人营造出一系列意象群,从而使诗歌意象呈出现有机的生命的形式。时间与生命的二项对立,正是陶渊明《杂诗》等诗歌意象的深层结构。诗人在时间与生命的矛盾、对峙、抗争、妥协、和解与冲突中生发、扩展、构造了一系列诗歌的意象。
陶渊明五官三休的痛自忏悔
作者: 魏耕原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官三休  陶渊明  情赋系列 
描述:《南史》说陶渊明田园生活是“夫耕于前,妻锄于后”,然于陶氏之作却极少让妻子露脸。除却《闲情赋》,而绝不涉乎情语。考察“情赋”源流及此赋序和篇末“尤《蔓草》之为会”、“遥情于八遐”,则此赋借爱情“永恒的主题”表达理想追求失败后的自谏;再综合其仕途经历观照,陶氏五官三休的痛自忏悔的自白,则更接近此篇奇
全文:《南史》说陶渊明田园生活是“夫耕于前,妻锄于后”,然于陶氏之作却极少让妻子露脸。除却《闲情赋》,而绝不涉乎情语。考察“情赋”源流及此赋序和篇末“尤《蔓草》之为会”、“遥情于八遐”,则此赋借爱情“永恒的主题”表达理想追求失败后的自谏;再综合其仕途经历观照,陶氏五官三休的痛自忏悔的自白,则更接近此篇奇文的真谛和其人格志趣的真实
庞遵出任主簿与陶渊明享年之关系
作者: 钟书林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享年  说者  王弘  条材  怨诗  弱冠  陶渊明  江州刺史  凭据  逯钦立 
描述:庞遵出任主簿与陶渊明享年之关系
静穆:作为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论陶渊明的主导人生
作者: 王刚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四重内涵  生存方式  静穆 
描述:由探讨古代文人出仕与隐逸的两种生存方式入手 ,以萧统评陶最为动人的“文如其人”所指引的以文观人为主要考察途径 ,结合陶渊明独特的人生经历 ,笔者认为陶氏的主导人生及其人生理想是将静穆作为其生存方式 ,而静穆人生包含着四重内涵 ,即自然、顺化 ;玄心、洞见 ;平淡、冲和 ;深情、和谐
全文:由探讨古代文人出仕与隐逸的两种生存方式入手 ,以萧统评陶最为动人的“文如其人”所指引的以文观人为主要考察途径 ,结合陶渊明独特的人生经历 ,笔者认为陶氏的主导人生及其人生理想是将静穆作为其生存方式 ,而静穆人生包含着四重内涵 ,即自然、顺化 ;玄心、洞见 ;平淡、冲和 ;深情、和谐
最后绝裂:变形的“高士传”——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作年考论
作者: 魏耕原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高士传 
描述:《五柳先生传》向来被史家认为陶渊明的少作,至今仍被学界所接受。清人有异议,但只是感悟而已,缺乏论据。今人亦未有多少进展。考察该传的承继,以及少年志趣与此传不吻,而与晚年处境相近,应与《自祭文》、《挽歌诗》作于同时,显见非少壮之作,当作于60岁以后。
全文:《五柳先生传》向来被史家认为陶渊明的少作,至今仍被学界所接受。清人有异议,但只是感悟而已,缺乏论据。今人亦未有多少进展。考察该传的承继,以及少年志趣与此传不吻,而与晚年处境相近,应与《自祭文》、《挽歌诗》作于同时,显见非少壮之作,当作于60岁以后。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