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栏目导航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生死观
作者:张叉  召开年:2004 会议名称: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
描述:一人是万物之灵长,但还是无法摆脱始而必终、生而必死的命运。《孔子家语·本命解》:"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终也,有始则必有终矣。"~①艾布·阿塔希叶在《为死亡而生殖》中说:"灭亡是你们所有人的归宿。"~②人的死亡既是生命个体的消失,也是文化个体的灭亡。生死是人哲学思考和文学创作的重要命题,这对陶渊明和
陶渊明人格的心理学分析
作者:李珺平  召开年:1998 会议名称: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
描述:一、"人格"辨析及方法论人格(Personality)是外来词,中国古代只有人品、人极等类似概念。人品指人的品质,人极指做人的最高标准。~①由于这两个概念分别来自品藻余波所及的南朝梁代和北宋理学家,所以其涵义都单纯指向道德领域,与西方的人格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作为心理学概念,人格来源于拉丁文Perso
陶渊明之被误读及其原因
作者:曾业桃  召开年:2003 会议名称: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一辑)
描述:天才常常寂寞。梵高孤独地死在疯人院,没人想到他的画价值连城;康德寓居在蔽塞乡村,没人知道他在建构宏大的哲学体系;张若虚被冷落几百年,没人料到《春江花月夜》会被喻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和他们一样,陶渊明的成就没有被立刻认可,直至萧统把他的作品整理成集,人们才渐渐重视陶诗。虽然萧统整理的《陶渊明
陶渊明与辛弃疾
作者:袁行霈  召开年:1990 会议名称: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
描述:(一) 把东晋的隐逸诗人陶渊明和南宋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放在一起讨论,乍看起来似乎不伦不类,按一般的看法他们相去太远了!其实他们有许多共同之处。请先看这番统计: 辛弃疾的词作,据邓广铭先生《稼轩词编年笺注》共六百二十六首。其中吟咏陶渊明、
陶渊明与《诗经》
作者:李剑锋  召开年:1999 会议名称: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
描述: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考订说:“陶渊明字元亮,入宋更名潜。”陶的改名,很可能取意于《诗经·小雅·鹤鸣》。鲁、齐、韩、毛众家大要皆以此诗所咏乃“贤者隐居”。从《述酒》等诗看,陶渊明对刘宋篡晋颇有微词,认为当时“道丧向千载”。贤者应当隐遁不
陶渊明《饮酒·其五》的学术公案及其理论思考
作者:边利丰  召开年:2013 会议名称: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十届年会暨“文学理论研究与中国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 关键词:被发明 饮酒 陶渊明 影响的焦虑 诗史互证 
描述: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因其表现的"无我之境"成为中国文学的杰作。作品的无我之境集中体现为"见"字的使用,苏轼于此有"发明"之功。围绕此诗的"见"、"望"之辨经历了一千多年,业已形成了一个极富意味的学术公案。这一公案蕴含了若干重要的文学理论问题,如"诗史互证"的有效性、伟大诗人的影响焦虑、文学经典的"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疏释
作者:景蜀慧  召开年:1998 会议名称:六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六届年会
描述:《读山海经》十三首在陶渊明的诗集中,是一组神话色彩非常强烈的诗篇,性质上接近于前人之游仙诗,但与传统游仙一体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其创作的原料,不是汉魏后大量出现的仙话而是中国最早的上古神话。神话与仙话的差异,正是渊明这组诗歌和一般游仙诗的差异所在。另外陶渊明在创作这组诗时,并没有采用游仙诗作者常用
陶淵明的文學史地位新論
作者:張伯偉  召开年:2008 会议名称:中国文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文学遗产》论坛
描述:陶淵明的文學史地位新論
陶淵明政治品節的見證——顏延之《陶徵士誄並序》箋證
作者:鄧小軍  召开年:2004 会议名称: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国中古(汉—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关键词:政治品節 顏延之 《陶徵士誄並序》 陶淵明 
描述:顏延之《陶徵士誄並序》,是認識陶淵明的人描寫陶淵明的唯一今存文獻,具有珍貴 的歷史、思想和文學價值。顏延之是陶淵明的摯友,延之内心同情東晉、痛憤劉裕篡弑,因此能同情地瞭解陶淵明在晉宋之際的政治品節。顏延之《陶徵士誄並序》“有晉徵士陶淵明”的稱 謂,表達了陶淵明認同晉朝、是晉遺民,不認可劉宋、拒絕與劉
關於陶淵明的幾個問題
作者:石川忠久  召开年:2004 会议名称: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国中古(汉—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关键词:六朝詩歌 陶淵明與謝靈運 “懷新” 
描述:陶淵明在歸隱後十多年,即義熙末年的時候,曾經被朝廷徵聘爲著作佐郎而不就。這則史實充分地反映出陶淵明當時在社會上的聲望與影響。筆者以此為初步依據,通過詳细地分析,首次大膽地提出了謝靈運的一些詩語深受陶詩的影響。除上述依據以外,筆者還進 一步地考察了一些反映陶淵明和貴族交往的詩,來考證謝詩創作受陶詩影響
上页 1 2 3 ... 5 6 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