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栏目导航
生态视野下的陶渊明
作者:范爱荣  召开年:2007 会议名称: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 关键词:文学作品 陶渊明 生态视野 价值观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影响最深远的生态作家之一。他在创作中营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人的亲密无间的生态世界,对当今大多数中国人甚至世界人而言,都具有一种超前的意识。他的作品中的生态思想,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注意,开始唤醒了人们关爱自然、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意识,并为此后生态文学的不断前进做
王维对陶渊明的理解与接受:兼论《桃花源记》的文学密码与艺术建构
作者:范子烨  召开年:2011 会议名称:中国王维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描述: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陶渊明(365?—427)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精神存在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生前被晋宋文坛所忽视,而未能进入同时代的主流作家的行列,他仅仅是跻身浔阳三隐的著名隐士而已;第二,身后不久即被人所发现,被主流作家所看重,这基本上是以鲍照在元嘉时代创作的《学陶彭泽体·奉和
玄学的言意之辨对陶渊明的影响
作者:李剑锋  召开年:2005 会议名称:东方丛刊(2005年第3辑 总第五十三辑)
描述:"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最受关注的基本论题之一。"言意之辨"之所以成为魏晋玄学的重要论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与玄学的"本末有无"问题密切相关。王弼认为"无"乃万物之本源和本体,而"有"(万物)则是本体的体现和化生,并因此提倡崇本息末,重视形而上之道,而轻视形而下之器,认为"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
浅论山水诗中物的意象-以谢灵运、陶渊明、王维诗为例
作者:倪台瑛  召开年:2007 会议名称:二OO七两岸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 关键词:谢灵运 诗歌流派 王维 陶渊明 艺术形式 山水诗 
描述:山水诗从魏晋时期开始,人们对“意象”的认识是要使“意”“契”物,以达“穷形而尽相”的目标.从“各适物宜”到“兴象”尽意的历程,已然成为山水涛中物存在的轨迹.谢灵运以富丽精工、清新可爱的语雷描绘了永嘉、会稽等地的秀丽景色;陶渊明用恬淡醇美的笔墨,任真自得地勾画出自己所居山水田园的朴素美好;而王维更用朴
浅析陶渊明诗歌的意象建构及其审美意韵
作者:王雯靖 武雪皎  召开年:2011 会议名称: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关键词:审美意韵 意象建构 陶渊明 
描述:历代学者在研究陶渊明诗歌时总是从各个侧面上把握他诗歌的特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很少有人对陶诗中的意象作一个综述。本论文希望在综述陶诗具体意象的基础上,来阐释陶诗的审美意韵。
浅析陶渊明诗中的“立功”思想
作者:刘焱  召开年:2008 会议名称:“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改革与审美文化转型”学术研讨会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存世的作品数量不多,共有130多首。在陶渊明的这些诗歌、赋等作品中,最为人注目的、也是为后世所看重的和推崇的是他的那些田园诗。他将平常的田园生活写进诗歌里去,创造了一种与内容相适应的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在中国诗歌史上开创了田园诗派,给诗歌创作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但
泥土的颜色——漫谈陶渊明
作者:李咏芳  召开年:2006 会议名称: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 下卷(一)
描述:"茫茫大地,悠悠高冥,是生万物,余得为人。"常常会感叹,作为人,来这世上一遭,"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究竟是幸或不幸。有人感谢生命,把爱的、恨的、快乐的、遗憾的,统统纠缠在一起,归结为"体验";也有的人,让生命从高处飘然而落,从此他自己即是一片空白,而功过种种,是非种种,任由世人评说;还有的人,
柳宗元对陶渊明诗歌的接受
作者:张婧  召开年:2015 会议名称: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 总第2辑) 关键词:诗歌 陶渊明 意象 柳宗元 接受 
描述:陶渊明为中国隐逸诗人之宗,其为人与诗歌创作深得柳宗元喜爱,柳在贬谪期间,诗在题材与意象上多处模仿陶诗,但由于二人所处时代的不同,个人的禀性与追求的不同,二人的创作风格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即结合柳宗元诗歌风格、生平思想和经历,探讨他对陶渊明的接受。
朝鲜李滉与陶渊明诗之比较研究
作者:金周淳  召开年:2008 会议名称:中国文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文学遗产》论坛
描述:朝鲜李滉与陶渊明诗之比较研究
怎样从陶渊明看桃花源世界
作者:罗明  召开年:2015 会议名称: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声卷1)
描述:东晋陶潜,字渊明,他出生于江南水乡一个仕宦之家里,年少时因受家庭和儒学影响,曾对封建王朝抱着极大的幻想,并曾有"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但因为庶族出生,且当时反动的门阀制度已发展到顶点,无能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出身寒门庶族者自然屡遭压抑。时值东晋政权极度腐败,不少仁人志士要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