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略论陶渊明诗歌意象及其人格凸现
-
作者:
关爱萍 来源: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凸现 诗歌意象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的诗歌平淡自然,真实婉转,浑厚玲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诗中的很多具体意象(如鸟、云、菊、松、酒等)都有其深刻的象征隐喻意义,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和情操,是诗人人格的再现。但若将“鸟、(云)”、“菊(松)”、“酒”(包括各自类似的意象)三者单论其一是片面的,只有三者的完美统一才构成一个完整的
-
全文:陶渊明的诗歌平淡自然,真实婉转,浑厚玲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诗中的很多具体意象(如鸟、云、菊、松、酒等)都有其深刻的象征隐喻意义,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和情操,是诗人人格的再现。但若将“鸟、(云)”、“菊(松)”、“酒”(包括各自类似的意象)三者单论其一是片面的,只有三者的完美统一才构成一个完整的“陶渊明”。只有将艺术性和思想性完美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把握陶渊明诗歌,才能真正认识陶渊明其人。
-
根基于儒家的生命境界:《陶靖节纪事诗品》与《陶诗真诠》论陶渊明
-
作者:
李剑锋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境界 《陶靖节纪事诗品》 陶渊明 《陶诗真诠》
-
描述:清末钟秀《陶靖节纪事诗品》和方宗诚《陶诗真诠》在归陶入儒时没有停留于概念化的文化归属上,而注意强调陶渊明不同于佛教、道教、隐逸等其他文化的个性,注意揭示其独特的存在特点、生命境界及其修养路径,即与天人同流一体、"无入而不自得"的生命境界和"素位而行"、"修身以俟"的儒家修为路径,从而完成了中国古代陶
-
全文:清末钟秀《陶靖节纪事诗品》和方宗诚《陶诗真诠》在归陶入儒时没有停留于概念化的文化归属上,而注意强调陶渊明不同于佛教、道教、隐逸等其他文化的个性,注意揭示其独特的存在特点、生命境界及其修养路径,即与天人同流一体、"无入而不自得"的生命境界和"素位而行"、"修身以俟"的儒家修为路径,从而完成了中国古代陶渊明接受史上最为深细和系统的儒家陶渊明观。
-
论韩国的第一首“和陶辞”——兼及李仁老对陶渊明形象的解读
-
作者:
崔雄权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仁老 解读 “和陶辞” 陶渊明形象
-
描述:李仁老对陶渊明形象的解读呈现由误读到理解再到成熟和深化这样一个基本的轨迹。最终在他的笔下陶渊明被解读为能够引起或激发其情感和想象力的人物,即体现人格完美与个体意志自足的高洁儒雅的归隐形象。尽管带有一定意义的形而上的追求倾向,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儒家伦理本位精神的阐释。其代表作《和归去来辞》对韩国文坛
-
全文:李仁老对陶渊明形象的解读呈现由误读到理解再到成熟和深化这样一个基本的轨迹。最终在他的笔下陶渊明被解读为能够引起或激发其情感和想象力的人物,即体现人格完美与个体意志自足的高洁儒雅的归隐形象。尽管带有一定意义的形而上的追求倾向,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儒家伦理本位精神的阐释。其代表作《和归去来辞》对韩国文坛有着深刻的影响,追随之作竟多达400余篇。
-
论孟浩然对陶渊明田园诗的继承与创新
-
作者:
马莉英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孟浩然 陶渊明 田园诗
-
描述:孟浩然与陶渊明在志趣、追求上有很多的契合和相通之处,他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的文化传统,又有所创新。孟浩然虽然不能像陶渊明那样自觉自愿地归隐,亲自躬耕田野,与农民的情感融为一体,但他带着盛唐人体味人生、欣赏自然的人生态度去现照景物,既重形也重意,做到了情景交融,并暗合画法,露出画意,直接开启了王维盛唐山
-
全文:孟浩然与陶渊明在志趣、追求上有很多的契合和相通之处,他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的文化传统,又有所创新。孟浩然虽然不能像陶渊明那样自觉自愿地归隐,亲自躬耕田野,与农民的情感融为一体,但他带着盛唐人体味人生、欣赏自然的人生态度去现照景物,既重形也重意,做到了情景交融,并暗合画法,露出画意,直接开启了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歌流派。
-
关于陶渊明《饮酒》诗的两个问题
-
作者:
纪永祥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悲风 介然 安贫守贱 陶诗 高车驷马 士不遇赋 士大夫文人 《饮酒》 镇军 任真自得
-
描述:探讨陶渊明的归隐问题,需要先讨论一下他的出仕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陶渊明出仕的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原因,就是“为贫而仕”。这个观点当然不是凭空臆测的无稽之谈。因为,陶渊明确实屡申此意。他回忆自己刚刚踏入官场作州祭酒时说,“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意志多所耻。遂尽
-
全文:探讨陶渊明的归隐问题,需要先讨论一下他的出仕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陶渊明出仕的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原因,就是“为贫而仕”。这个观点当然不是凭空臆测的无稽之谈。因为,陶渊明确实屡申此意。他回忆自己刚刚踏入官场作州祭酒时说,“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意志多所耻。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饮酒·十九》)回忆作镇军参军时说,“此行谁使然,
-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作者:
陈昌凤 来源:中华儿女(青联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唐以来的许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 陆游,都非常推崇陶渊明,艺术创作和人生态度深受影响。 陶渊明的诗文代表了 “人的觉醒”:人不光要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也非常重要。他是东晋时期的大诗人。出生年代说法不一,大体在公元365~427年之间。他是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文学。他是简朴的名士,
-
全文:唐以来的许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 陆游,都非常推崇陶渊明,艺术创作和人生态度深受影响。 陶渊明的诗文代表了 “人的觉醒”:人不光要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也非常重要。他是东晋时期的大诗人。出生年代说法不一,大体在公元365~427年之间。他是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文学。他是简朴的名士,不为五斗米折腰 。
-
超世不绝俗的积极人生选择:论陶渊明的用世一面
-
作者:
洪蕾 来源: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用世 载道文化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的诗歌在其生活的时代少有人赏识,但在唐代独特的隐逸文化和宋代特定的文化氛围、文人心态以及审美趣味的显扬下,使得陶渊明成为中国士大夫的典型,并成为“闲情文化”①的代表。然而,陶渊明亦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即其具有“载道文化”①的表征。作为“载道文化”接受者的陶渊明,毫无例外地走上了这条“学而优则仕”
-
全文:陶渊明的诗歌在其生活的时代少有人赏识,但在唐代独特的隐逸文化和宋代特定的文化氛围、文人心态以及审美趣味的显扬下,使得陶渊明成为中国士大夫的典型,并成为“闲情文化”①的代表。然而,陶渊明亦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即其具有“载道文化”①的表征。作为“载道文化”接受者的陶渊明,毫无例外地走上了这条“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并成为其积极用世的一个显例。
-
关于陶渊明《饮酒》诗的两个问题
-
作者:
纪永祥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固穷节 介然 任真自得 陶渊明 心情 人生观 为贫而仕 次酒 “真” 两个问题
-
描述:探讨陶渊明的归隐问题,需要先讨论一下他的出仕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陶渊明出仕的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原因,就是“为贫而仕”。这个观点当然不是凭空臆测的无稽之谈。因为,陶渊明确实屡申此意。他回忆自己刚刚踏入官场作州祭酒时说,“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意志多所耻。遂尽
-
全文:探讨陶渊明的归隐问题,需要先讨论一下他的出仕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陶渊明出仕的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原因,就是“为贫而仕”。这个观点当然不是凭空臆测的无稽之谈。因为,陶渊明确实屡申此意。他回忆自己刚刚踏入官场作州祭酒时说,“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意志多所耻。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饮酒·十九》)回忆作镇军参军时说,“此行谁使然,
-
组诗浅比——论左思《咏史》与陶渊明《咏贫士》
-
作者:
史梅 来源: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超脱自然 慷慨豪迈 儒道 愤世
-
描述:左思的《咏史》与陶渊明的《咏贫士》是两类组诗创作,主题鲜明,结构紧凑,均融入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咏史》倾诉了士族门阀制度压迫下寒士的悲愤,表达了诗人对不合理制度的抗争,《咏贫士》以贫士高洁之志肯定、赞美、寄托了诗人归隐、自然的人生理想。他们生活时代、人生态度等的差异,使其诗歌呈现出不同风格,在主题、
-
全文:左思的《咏史》与陶渊明的《咏贫士》是两类组诗创作,主题鲜明,结构紧凑,均融入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咏史》倾诉了士族门阀制度压迫下寒士的悲愤,表达了诗人对不合理制度的抗争,《咏贫士》以贫士高洁之志肯定、赞美、寄托了诗人归隐、自然的人生理想。他们生活时代、人生态度等的差异,使其诗歌呈现出不同风格,在主题、题材、语言、情感等方面有较多的可比之处,可以从中体味魏晋诗歌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