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并非“不解音声”-从陶渊明抚弄无弦琴看其美学思想
作者: 雷代浩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无弦琴  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美感  音律  演奏技巧  大音希声  音乐美学观  我国古代  音声 
描述:史称陶渊明“不解音声”,殆成定论。《宋书·列传·隐逸》载:“潜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萧统《陶渊明传》亦云:“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另据《晋书·列传·隐逸》载: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起,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辄抚而和之,曰:‘
全文:。”另据《晋书·列传·隐逸》载: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起,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辄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又《南史·列传·隐逸上》亦记其事,文字与《宋书》同,唯无“无弦”二字。三成市虎,诗人遂“蒙冤”焉。其实,诗人是懂音律的。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的陶传载于南朝
“琴瑟不调”,还是“与其同志”?:也谈陶渊明夫妻关系
作者: 赵治中  来源: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琴瑟不调  咏贫士  家庭生活  孔子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夫妻关系  人格  作品  妻子 
描述:一千五百多年来,对于陶渊明的研究可谓已相当全面而深入,命题繁富,著述颇丰.但是,关于陶渊明夫妻关系的探讨,只有为数不多的片言只语有所涉及,至今对此仍没有专文探讨.《九江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发表的日本学者伊藤直哉的《略论陶渊明的夫妻关系及文学创作》一文正填补了这一空白.伊文明确提出:“夫妻关系也
全文:的日本学者伊藤直哉的《略论陶渊明的夫妻关系及文学创作》一文正填补了这一空白.伊文明确提出:“夫妻关系也是的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缺乏对这个因素的了解,就不能说全面地‘知其人’了”;“他的夫妻关系
在隐逸中坚守:陶渊明的诗化人生
作者: 黄智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归去来兮辞》  诗人形象  陶渊明  隐逸  人生  诗化 
描述:陶渊明的作品如《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被选入各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本中。透过这些作品,我们认识到一个在东晋黑暗乱世中虽有强烈的用世情怀,但经过三仕三隐的痛苦徘徊,最后毅然与黑暗的官场决裂而归隐田园的清流诗人形象。作为隐者,回看官场,那是一张巨大的“尘网”,也是一个巨大的“樊笼”。归隐以
全文:陶渊明的作品如《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被选入各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本中。透过这些作品,我们认识到一个在东晋黑暗乱世中虽有强烈的用世情怀,但经过三仕三隐的痛苦徘徊,最后毅然与黑暗的官场决裂而归隐田园的清流诗人形象。作为隐者,回看官场,那是一张巨大的“尘网”,也是一个巨大的“樊笼”。归隐以后的陶公,像倦飞的鸟儿返巢,像池里的鱼儿回到故渊一样,找到了自由,找到了自我。他在“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户庭无尘杂,墟室有余闲”的家中过着衣食自足、怡然自乐的生活。在他的心目中,有着青山绿水白云蓝天、长着桑麻稻麦蔬果花草的田园,还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而食、织而衣的人们,才是合乎“自然”的。他在这里走向了真淳、平和、质朴的生命境界。仅从这几首诗来看,似乎给人这么个印象:只要摆脱了污浊官场的羁绊,只要回归田园,就可以过上逍遥自在优哉游哉的幸福生活。其实,诗人的生活远远没有那么诗意轻松,“诗意的生活”背后经历着情感的惊涛骇浪,隐藏着诗人自身境界的飞升。换句话说,支撑着诗人的生活信念,并不是我们一眼看到的老庄崇尚自然的生命哲学,而是我们所没有看到的儒家贤士的“固穷”信念。
陶渊明为何辞官
作者: 蓝风  来源:民间故事选刊·秘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本来是想当官的,还当过好几回官,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最后一次辞掉彭泽县令的时候,那已经是他第四次当官了。 他当官的动机,不是出于什么济世安邦的远大理想,主要是想挣些俸禄,让家里过上富足体面的生活。如果说还有点什么精神追求的话,也不过是光宗耀祖之类的面子上的满足。对自己的这种动机,他从不隐瞒,每
全文:的就是那位官至太尉、被封为长沙郡公的曾祖陶侃,认为那才是陶家的光荣。 什么样的能当官 陶渊明为什么没把官儿当下去呢?要理解这个问题,就得先弄明白,怎么样才能把官当好、当大、当持久,也就是说先理解什么样
顾随论陶渊明杜甫之比较
作者: 李允霖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顾随  杜甫  陶渊明 
描述:顾随《诗词讲记》乃当年顾老先生上课讲诗词的笔记整理,分总论、分论和具体说作家作品。内容较为零散,老先生深厚的学识功力却展现无遗。顾老先生书中旁征博引、学贯中西,融会贯通且有个人的主观态度与见解。其中顾老先生一再赞同曹操、陶渊明和杜甫三位,对他们三位的引用评论也是最多的。本文将结合顾老先生的观点对陶杜
全文:顾老先生一再赞同曹操、陶渊明和杜甫三位,对他们三位的引用评论也是最多的。本文将结合顾老先生的观点对陶杜二进行比较。
浅论孟浩然对陶渊明田园诗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薛伯平  来源:甘肃教育督导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和土地息息相连。走进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你会发现,描写土地、讴歌田园生活的诗歌——田园诗独占一隅,且清幽淡雅,使赏心悦目。在这块土地上,先是陶渊明辛勤耕耘,首开奇葩;而后,孟浩然移花接木,悉心培养,遂使田园诗——这道独特的风景花海如潮,香飘千古。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陶渊明(
全文: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和土地息息相连。走进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你会发现,描写土地、讴歌田园生活的诗歌——田园诗独占一隅,且清幽淡雅,使赏心悦目。在这块土地上,先是陶渊明辛勤耕耘,首开奇葩;而后,孟浩然
陶渊明生死观漫议:读陶札记之八
作者: 赵治中  来源:丽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影神》  立善  陶渊明  挽歌诗  怕死  委运任化  玄学  漫议  札记  魏晋士人 
描述:陶渊明对生死有相当清醒的认识,采取较为现实睿智的态度,既不纵情肆志,追求享乐,又不自暴自弃,悲观消沉,而是放旷达观,从容冷静,积极地完善自身。他反对“庸人”惜生,而主张委运任化;对生死寿夭旷达坦然,又不放弃主观的努力。 “恐惧”论者说陶渊明“害怕死”,“超脱”论者说他对生死“了无挂碍”,“并存”论者
全文:陶渊明对生死有相当清醒的认识,采取较为现实睿智的态度,既不纵情肆志,追求享乐,又不自暴自弃,悲观消沉,而是放旷达观,从容冷静,积极地完善自身。他反对“庸人”惜生,而主张委运任化;对生死寿夭旷达坦然,又不放弃主观的努力。 “恐惧”论者说陶渊明“害怕死”,“超脱”论者说他对生死“了无挂碍”,“并存”论者说他“既超脱又忧患”,或“外表放旷而内心忧患”,都并不符合诗人的实际。
《走近陶渊明》教学简录
作者: 刘志强  来源:吉林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主题学习  熟读成诵  多角度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精神世界  阅读  学习资源  陶渊明  语文 
描述:【学习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饮酒(其五)》,《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光明的心曲》之《归园田居》,《陶渊明集》之《咏荆轲》、《读〈山海经〉》。【学习目标】1.多角度理解陶渊明,深层次走近陶渊明的精神世界。2.熟读并背诵《五柳先生传》。【前置阅读】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据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
全文:【学习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饮酒(其五)》,《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光明的心曲》之《归园田居》,《陶渊明集》之《咏荆轲》、《读〈山海经〉》。【学习目标】1.多角度理解陶渊明,深层次走近
陶渊明的飞鸟情结
作者: 张虎昇  来源:西北美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鸟”  飞鸟  情结  “雁”  全集  发现  情感  偏爱  《陶渊明集》  “酒” 
描述:翻开《陶渊明集》,人们就会发现,陶渊明对“鸟”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和偏爱。在陶集中,专门咏鸟的诗有六首,而出现在全集中的“鸟”字,有29处,如果再把“燕”、“雁”、“凤”、“鹤”等这样鸟类的字眼算进去,全集中写到“鸟”处就有四十多处,出现的频率之大,仅次于“酒”字。萧统在《陶渊明集》的序言中写道:“有
全文:翻开《陶渊明集》,人们就会发现,陶渊明对“鸟”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和偏爱。在陶集中,专门咏鸟的诗有六首,而出现在全集中的“鸟”字,有29处,如果再把“燕”、“雁”、“凤”、“鹤”等这样鸟类的字眼算进去,全集中写到“鸟”处就有四十多处,出现的频率之大,仅次于“酒”字。萧统在《陶渊明集》的序言中写道:“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写迹焉。”同样,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诗人如此偏爱飞鸟,也是一种明显的“寄鸟写迹”倾向。人们常说陶渊明爱“菊”,但我们通过统计便可发现;陶集中提到“菊”字,不过六七处,远不及“鸟”字用得多。小小的飞鸟,为什么会引起诗人的如此注意。陶渊明为何喜爱用“鸟”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不妨把话题稍稍说开一点。在上古时代,鸟是一种生殖崇拜中的图腾,
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兼析陶渊明的诗
作者: 张世英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存在者  传统形而上学  陶渊明  客体  思维  思想模式  现实存在物  日常生活  海德格尔  基础存在论 
描述:海德格尔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是建立在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二分的基础上的,存在被理解为抽象的、僵死的理念或什么,而“基础存在论”(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是建立在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浑然一体的基础上的,存在被理解为出现着、生成着、显露着的活的过程。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差别就在于,科学是研究存在者的问题,而
全文:赖于“此在”,赖于。海德格尔“无”的形而上学和他的哲学的诗意,使他和中国具有道家思想的诗人陶渊明十分接近,二者的哲学皆属于追求“本真状态”的超然哲学范畴,但又有不同之处。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