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赏析
作者: 吕蕴鸽  来源:金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庄稼  作者  园田居  描写  陶渊明  田园诗  真淳  农村生活  自然 
描述: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29岁那年因家贫无计而出仕,此后13年中,出仕辞官反复多次。41岁出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自我解职,从此彻底归隐。陶渊明早年也怀有济世之志,只是当时的东晋社会已进入后期,官场势利恶浊,理想无从实现,加之个性任真自然,以脱俗为怀,不能忍受官场
全文: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29岁那年因家贫无计而出仕,此后13年中,出仕辞官反复多次。41岁出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自我解职,从此彻底归隐。陶渊明早年也怀有济世之志,只是当时的东晋社会已进入后期,官场势利恶浊,理想无从实现,加之个性任真自然,以脱俗为怀,不能忍受官场庸俗伪饰的生活,不愿与竞进贪婪者为伍,遂隐居以洁身自好,追求旷放自由的精神
从社会文化背景看陶渊明及其诗文之意蕴
作者: 汤江浩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源  社会文化背景  田园  孔子  庄子  柳下惠  陶渊明  意蕴  玄言诗  玄学 
描述:从宋代苏轼盛推陶诗以来,“陶诗热”一直绵延不衰,论陶、注陶诗陶文者甚多,有的学者认为陶诗研究的盛况可与屈赋、杜诗研究成鼎足之势,陶诗被推到了一个不可企及的境地。而在宋以前,陶渊明之诗文不若其品格之为世所重。由此看来,我们重视陶氏诗文,亦不可忽视其人的意义。本文拟从社会文化背景方面,对陶渊明及其诗文进
全文:从宋代苏轼盛推陶诗以来,“陶诗热”一直绵延不衰,论陶、注陶诗陶文者甚多,有的学者认为陶诗研究的盛况可与屈赋、杜诗研究成鼎足之势,陶诗被推到了一个不可企及的境地。而在宋以前,陶渊明之诗文不若其品格之为世所重。由此看来,我们重视陶氏诗文,亦不可忽视其人的意义。本文拟从社会文化背景方面,对陶渊明及其诗文进行重新审视与把握。
生态语境中的双向阐释——以鲁枢元的《陶渊明的幽灵》为例
作者: 王坤宇  来源:上海文化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双向阐释  鲁枢元  中西文化  生态语境 
描述:双向阐释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追求的一种理想样态。但是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位差异,使得这种理想长期以来难以落地。随着生态话语在国际文化语境中渐趋凸显,中国文学获得了一个双向阐释和价值重估的机遇。陶渊明
全文:双向阐释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追求的一种理想样态。但是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位差异,使得这种理想长期以来难以落地。随着生态话语在国际文化语境中渐趋凸显,中国文学获得了一个双向阐释和价值重估的机遇。陶渊明
陶渊明诗歌的真实美
作者: 卞文  来源:南都学坛(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生计问题  陶渊明诗歌  真实美  官场  玄言诗  玄理  劳动生活  行役  真实思想 
描述:东晋时期,占据诗坛统治地位的是“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的玄言诗,这种诗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缺乏真情实感,内容枯燥,形式呆板,正如钟嵘所批评的那样:“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经.”这是长期以来清谈玄理的社会风气和形式主义的文风影响的结果.在玄言诗风极盛的情势下,陶渊明却能另辟蹊径,开
全文:东晋时期,占据诗坛统治地位的是“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的玄言诗,这种诗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缺乏真情实感,内容枯燥,形式呆板,正如钟嵘所批评的那样:“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经.”这是长期以来清谈玄理的社会风气和形式主义的文风影响的结果.在玄言诗风极盛的情势下,陶渊明却能另辟蹊径,开拓诗歌创作的新园地,追求诗歌艺术的新境界,写出了旷世独立,别具一格的优秀作品,成为东晋诗坛上永不凋谢的一束鲜花.随着时代的推移,这束鲜花越来越显得鲜艳秀美.陶诗所以能有如此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原因很多,其中它所具有的真实美应是一个重要因素.
陶渊明与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
作者: 袁行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孝武帝  政治势力  参军  刘裕  陶渊明  江州刺史  晋宋之际  桓玄  将军  刘敬 
描述:本文把陶渊明放到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中,通过对其几次任履的考证论析,说明诗人和当时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关系、他对当时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实际态度以及他在从政期间真实的心理状态,力图再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活生生的"陶渊明的形象,并由这个典型看到中国封建时代一类知识分子共同的幻想、彷徨和苦闷。作者重点考察
全文:本文把陶渊明放到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中,通过对其几次任履的考证论析,说明诗人和当时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关系、他对当时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实际态度以及他在从政期间真实的心理状态,力图再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活生生的"陶渊明的形象,并由这个典型看到中国封建时代一类知识分子共同的幻想、彷徨和苦闷。作者重点考察了陶渊明的第二、三、四次出仕,认为陶渊明于晋安帝隆安二年入桓玄军幕,元兴三年入刘裕幕任镇军参军,义熙元年入刘敬宣幕任建威参军,几次投身于晋宋之际的政治漩涡中。他在政治斗争中不是一个风云人物,但也不甘寂寞。仅仅用亲老家贫解释他的出仕,用生性恬淡解释他的归隐,都是不全面的。他的进退出处都有政治原因,他是矛盾地度过了自己的仕宦生涯。
论陶渊明诗文的文法自然美
作者: 吕相康  来源: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其他方法  陶渊明诗文  写作方法  文法  三十年  审美对象  自然美  审美主体  作品  随物赋形 
描述:诗文的写法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格,它总会因景、因事、因情、因意、因理而变。苏轼说他自己的文章如万斛泉源,不择地势而自然流动,“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经进东坡文集中略》)“随物赋形”就是没有固定的形式、方法、方式,只能随机应变。他还说自己所能掌握的写作方
全文:诗文的写法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格,它总会因景、因事、因情、因意、因理而变。苏轼说他自己的文章如万斛泉源,不择地势而自然流动,“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经进东坡文集中略》)“随物赋形”就是没有固定的形式、方法、方式,只能随机应变。他还说自己所能掌握的写作方法,只是“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其他方法自己也说不清。(同上)黄子云认为诗文的写作方法就象变化无穷的“太极”,能演变出宇宙间万事万物,但没有一件事物是相同的。“故一题有一义,一章有一格,一句有一法。虽一而至十,十而至千百,毋沿袭,勿雷同。如天之生人,亿万耳目口鼻,方寸闾,自无毫发之相似者。”(《野鸿诗的》)苏轼和黄子云的这些
陶渊明斜川之游释证
作者: 徐宝余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游斜川  哲学背景  陶渊明  传世影响  心理动因 
描述:陶渊明在五十之年与二三邻曲作斜川之游,其影响在当时并不显赫,然关于此次斜川游的始末,及其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却构成了长期以来人们所论述的话题。通过对陶渊明诗文的梳理及其与当时人物交往状况的分析,我们提出:游斜川一方面源于普遍的半百人生的岁月之慨,一方面也是在思想立场上对庐山慧远等人声势浩大的石门之游
全文:陶渊明在五十之年与二三邻曲作斜川之游,其影响在当时并不显赫,然关于此次斜川游的始末,及其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却构成了长期以来人们所论述的话题。通过对陶渊明诗文的梳理及其与当时人物交往状况的分析,我们提出:游斜川一方面源于普遍的半百人生的岁月之慨,一方面也是在思想立场上对庐山慧远等人声势浩大的石门之游做出回应;修斜川之事、仿斜川之游、写斜川之诗,在精神上与渊明达成共鸣的同时,“斜川游”现象已经演化为后世文人雅化生活的一个构成部分。
试论杜甫对陶渊明的传承与创新兼论两人之异同
作者: 胡迎建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比较  继承  创新 
描述:杜甫与陶渊明政治思想不同,虽欲归田而难割舍“致君尧舜上”的抱负,然他慕陶追陶,不仅在志趣上有契合点,在诗艺方面亦力求承传。与无意求诗之妙的陶潜不同,他用力气下功夫,在学习、融化中力求超越,沿两条路径推进:一承陶诗平淡风格而见清旷;二承其纵横浩荡的气势而见顿挫飞动、错综变化。选择意象相近而寓意有异,不
全文:杜甫与陶渊明政治思想不同,虽欲归田而难割舍“致君尧舜上”的抱负,然他慕陶追陶,不仅在志趣上有契合点,在诗艺方面亦力求承传。与无意求诗之妙的陶潜不同,他用力气下功夫,在学习、融化中力求超越,沿两条路径推进:一承陶诗平淡风格而见清旷;二承其纵横浩荡的气势而见顿挫飞动、错综变化。选择意象相近而寓意有异,不少词语出自陶诗,或化用其意,或整合其辞,下开黄山谷诗法。
儒核道表:陶渊明思想之二元分析
作者: 罗智伟  来源: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儒核道表  陶渊明  思想 
描述:文学研究史上对陶渊明思想的研究已成聚讼之势,儒、道、佛、墨之说各执一端,众说纷纭。实则陶渊明的诗文文本、所处时代特点、家世身世诸方面都透露出他思想的复杂性,呈现儒道兼具特色,通过对其儒学接受研究与儒学影响研究及陶渊明人生理想的探寻,可以发现儒家思想才是陶渊明思想的核心,陶渊明将之作为安身立命的寄托,
全文:文学研究史上对陶渊明思想的研究已成聚讼之势,儒、道、佛、墨之说各执一端,众说纷纭。实则陶渊明的诗文文本、所处时代特点、家世身世诸方面都透露出他思想的复杂性,呈现儒道兼具特色,通过对其儒学接受研究与儒学影响研究及陶渊明人生理想的探寻,可以发现儒家思想才是陶渊明思想的核心,陶渊明将之作为安身立命的寄托,为人行事的准则;而道家思想则是愈合其心灵创伤的一剂良药,疗治其身体病痛的一种需要,也是他性格中委运任化、顺应自然的部分契合老庄的体现,是以他心仪孔学,而也每有与道玄相合之时。综合论之,其思想实为儒核道表。
开创陶渊明研究新局面的浅见
作者: 钟优民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吉川幸次郎  陶诗  盲目乐观  文学工作者  桃花源诗  隐逸诗  艺术成就  《诗品》  中国诗史  陶渊明研究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千百年来为广大读者所爱好,为众多批评家所赞扬。建国以来,陶渊明一直是受人注目的“热门”古典作家之一。当前学术界关于陶渊明研究的热潮方兴未艾,十分喜人。在这种大好形势面前,如何把陶渊明研究引向深入、持久,的确是摆在古典文学工作者面前一个极为紧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千百年来为广大读者所爱好,为众多批评家所赞扬。建国以来,陶渊明一直是受人注目的“热门”古典作家之一。当前学术界关于陶渊明研究的热潮方兴未艾,十分喜人。在这种大好形势面前,如何把陶渊明研究引向深入、持久,的确是摆在古典文学工作者面前一个极为紧迫的重要课题。对此,我们既不要妄自菲薄,丧失信心,象个别同志所说的那样,陶渊明这种“大家”,前人已经探讨得差不多了,再搞也搞不出什么名堂来了;也不宜盲目乐观,掉以轻心,认为不用费多少气力,就可以拿出新成果,而看不到继续深入发掘的难度。我们应该本着既解放思想又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总结前人研究成就的基础上,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开创陶渊明研究的新局面,这是广大陶渊明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共同心愿。
Rss订阅